APP下载

论艺术与技术

2014-03-29刘明彬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感性艺术文化

刘明彬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论艺术与技术

刘明彬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艺术与技术是人类特有的、不可或缺的的审美与技巧.技术作为艺术的“置根之地”成就了艺术的实体化,艺术作为突破技术化生存的“超越之路”实现技术的激情升华.两者像七彩霓虹的光谱一样由感性到理性的相互依存、完美结合,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艺术;技术;文化;技巧

1 艺术与技术

艺术分为形的艺术和音的艺术.形的艺术包括器物、雕塑、建筑、绘画等,是以人类情感与道德结合想象创造的技能与技巧为特性,和实用有关[1].音的艺术包括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等,是以声音和节奏来构造美的韵律和自然之感,和审美有关.我国的六艺(礼、乐、书、御、数、射)和日本的游艺(茶道、香道、乐曲、歌舞)均包含形的艺术和音的艺术.十九世纪,学界从价值意义上打破了大小艺术界限,指出了艺术意志概念.在我国,从春秋末期孔子的“六艺”和“游于艺”等观点来看,我国古代就有“技艺互通”的理念.

根据康德对艺术的分类:美的艺术、机械的艺术和快适的艺术.美的艺术是自由艺术,人文艺术,机械和快适的艺术属于实用艺术.阿多诺的美学理论揭示:艺术之本性并非意识形态,是未经异化的感性交往和感性活动,不能被任何权力形态所终结,而且有能力扎根现实并超越现实[2],在感性的活动世界形成社会生活的普遍真理及人类自由解放的社会形态,偏于感性.然而,任何艺术又必须承载真理而具有对技术所承载的工具理性的反弹力,承载价值诉求的合主体目的,并调节人类感性世界的样式一致性,获得社会认同与审美匹配,即艺术实践意义,偏于理性.因此,我们可以将艺术界定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

根据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观点:技术的本义并不是简单的手段或单纯的活动,而是去蔽的方式,属于真理的领域,是界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技术是人类利用工具、材料和知识在意识和想象的作用下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方法和经验的总和.《荀子·礼论》中记载: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可见,艺术与技术本质上同作为人类感性活动的存在方式,与社会生活本身的真理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契合.只是社会细分的出现才使两者分道扬镳:技术成为创作的操作技巧与增值手段,而艺术则成为满足审美需求的精神表现与文化镶嵌.从审美意义上来看,艺术可谓是超越物质成为意识形态,而技术则成为“支配合理性”或“工具理性”.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兽形器,夹砂红陶质,通体施红色陶衣.造型古朴而富有情趣,纹饰流畅且自然洒脱,成型技术高超,艺术装饰水平彰显原始绘画魅力.整个彩陶造型犹如一只圆面耸耳、拱鼻张口、仰首狂吠的猪形动物,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提手,尾根似水筒形口,嘴部圆润作为可注水的瓶口,设计精巧美观.这个憨态可掬的兽形器是先人想象与创造的成果,是以盛水倒水为目的.而盛水倒水的背后又潜藏着实用的本能和装饰的幻想,以感性为基础.这种想象和创造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因为窑炉烧制技术和铁矿化合物高温氧化变红特性符合客观规律,是理性的思考.主观目的性与客观规律性获得了最终的统一,感性幻想与理性制作有机结合,使得“人化自然”的彩陶应运而生.兽形器作为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艺术成果,既饱含了人类的情感而成为一件艺术品,也满足了人类的欲望而成为一件技术制品,从而实现了艺术之感性与技术之理性的融合与统一.

2 艺术中的文化与技术中的科学

1923 年格罗皮乌斯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明确表达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3].此观念成为现代设计师有意追求的至高境界.就他们的作品而言,无论是艺术的成果还是技术的成果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结晶,是一种具有文化范畴的东西.这种文化实践活动被视为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行为过程,然而这种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不仅涉及到艺术与技术,还涉及到文化与科学.文化偏向于艺术思维具有感性色彩,而科学偏向于技术方法具有理性特征.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文化总是以艺术这种文化现象来反映主观情感需求,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来宣泄内心情绪与欲望,具有文化艺术方面的感性特征和浓缩化、夸张化的生活体现.而艺术是所属文化的反映和代表,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起到彰显文化自然意识的作用,成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艺术为了满足人们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感性生命力的释放,其特点是文与艺的结合,具有文化底蕴与艺术境界的内涵.

例如我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其造型设计糅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自由生命体无拘无束的自我释放过程.以孙悟空率性而为成为心中之神,以“闹”字蔓延虚诞、纵横变化为意之所驰.其始之放纵,上天入凡,莫能禁制,然归于紧箍一咒,能使神猴驯服,致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4].大闹天宫从文化层面到寓意层面上批判了社会种种世态与现实丑恶,影射出人们内心中至高无上的天庭也存在行政体制的缺陷,揭示体制作为欲望的帮凶,不但不能帮助官员避开欲望膨胀,反而随时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在故事闹剧文化的面纱背后是艺术的自由悖论:以随机、随心、随缘的无神不偷之随性而闹开场、收场,反思放纵天性的自由之乐是以牺牲意志的自主为代价.天性的自由释放固然是快乐的,而短暂的快乐之后却是孙悟空式的无尽懊悔.从大闹天宫的独特魅力和寓意可以探寻艺术塑造与文化内涵的统一.

贝尔纳把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一种建制和方法、一种维持生产的要素和积累知识的传统,构成人类信仰和态度的力量,具有逻辑思辨的特征.科学在创造知识的研究活动中主要解决的是认识世界的问题,而技术则是在解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明和创造新的办法、技巧以及相应的物质手段,以发明、探索未知活动进行创造和实践活动,带来自由研究的性质和内容.技术以一种逻辑思辨和务实创新的知识形态以及物质形态来回答科学的假设与验证,以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来进行发明创造.从原始社会有目的地敲打出第一块石器开始,不仅揭开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开创了造型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例如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场地——水晶宫,帕克斯顿创造性地将花房式钢铁框架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以科学的构建方式将钢铁和玻璃的强度和耐久力属性发挥到极致.以玻璃的透光性使笼罩在屋顶下的原生公园树木得以保护,并将自然的阳光引入了会场的照明.水晶宫以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构建方式将充满艺术气息的花房式建筑演绎的淋漓尽致.这其中,科学将技术改良,技术使艺术得以实现,三者的平衡发展在本质上是建制与方法、思维与存在之关系发展均衡的体现.正如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的: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当艺术融入科学之中,科学也披上艺术盛装的时候,两者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共济进化,迸发交互美感,谱写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3 艺术与技术的区别

艺术是美的世袭领地.人类社会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也成为与现实美相对而成立的美,是美的主要形态之一,偏向感性文化形态.艺术具有无规可循、稍纵即逝以及只可启发,不可传授的特点,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和文化渊源,需要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典论·论文》中载:文以气为主,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5].《沧浪诗话》中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些论述均在表达艺术不可循规蹈矩地灌输传授,需要真善美熏陶启发与培养.艺术是由美的质的环节所决定的,与功利无关,重在追求愉悦感和自由快感,依靠的是发散性想象行为,而非概念、佐证、推理等逻辑行为.

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美.这些物质产品是科技与理性的逻辑产物,具有明确的技术目的和实践创新性,其中还融合着人的情趣和理想,体现社会发展的内容[6].技术美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物质文化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审美心理的美学,涉及到精神世界研究的美与物质文化领域研究的美.它是一种审美形态和科技水准所能达到的技术表现,也是人类审美形态发展演变在特定时期的自然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艺术形态,如计算机分形艺术、仿生艺术等,凝结着人们的主观创造精神和实践自为性,体现人的实践本质,产生新的艺术文化形态,并进行新视野下的审美思考,将技术美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艺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但其实是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以直觉的、个性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然后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来表达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的文化现象.艺术本身既不反映现实也不还原真实,而是追求无样可仿、无规可循的唯美主义审美,追求探索中的偶然形象和崭新生命力.形象性是艺术有别于其它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征,是创作主体基于客体的瞬间领悟式审美创造,是感性的而非推理的,是感悟的而非佐证的.如绘画,我们可以借鉴安格尔对于轮廓线的处理,提香的丰腴人体表现,鲁本斯的色彩搭配,融入个人的心理追求与绘画技巧,以崭新的形象表现在绘画中,追求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意,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技术是有目的,有条件的,以人为本的,是在几个明确的或默示的条件规定下以及特定环境下有效的方法.因为世界和规律是客观的,技术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作用,要受到特定条件下客观环境的制约才能起作用,并随着人们对认识的深入而变化,在很多领域受限于严谨的公式、精确核算的数据和极具理性设计的图纸.因此,技术源于实践活动又高于实践活动.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29个焰火脚印,运用高科技膛压发射专利技术,不用火药,而是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压力的强弱控制焰火发射的精确高度;不用引线点火,而是通过电子打火装置预设定时间隔引燃;利用炮管角度调整和压强控制,实现焰火飞行方向控制和预设图案构成;利用预设引爆时间的芯片焰火弹,使时间误差限制于几毫秒之内.如此精准的焰火发射、控制技术是科学新技术的突破,是对视觉特效和艺术形象构思的实现,是令人惊奇和难忘的科技之作.

4 艺术与技术的联系

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艺术越来越技术化,技术也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又在山顶重逢,艺术与技术互为主体,相互依存.中国传统艺人有句行话:艺中有技,艺不同技.李政道说:艺术和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两者都是人类获取认识和创造世界的手段,面对的都是这个物质世界,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所不同的是,艺术是用形象思维的语言来描绘这个世界,偏向情感;技术是用抽象逻辑思维的语言来描绘这个世界,偏向理性.两者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都具有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即这个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两者共处一个载体,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对立统一是它们的本质特征.

高耸入云的艾菲尔铁塔,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那魁伟的姿态和雄壮之美令我们陶醉,那征服空间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它设计之合理、构建之精确,充分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艺术品位和创新魄力,这一切正是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技术对产品的美化技艺活动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艺术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形态造型规划和装饰美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形成了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着的艺术文化.尽管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假定性,但它必须建立在物质技术基础上,需要材料特性和技术属性的支撑.

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客体,技术也可以是成就美的无形隐者,把美通过艺术的表象展现出来.艺术不是简单的形式表现,而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组合来实现艺术家的灵感,满足艺术的形式美标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不管是艺术设计还是绘画,艺术都无法与技术分离,仅依靠艺术性,缺乏技术,艺术作品无法实现完美目标;而仅依靠技术,缺乏艺术的构思与设想,无法创造出艺术作品的灵魂.技术的首要使命是服务于艺术作品的结构、形象、意象、意境等[7],为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触发人的创造性联想和创造思维,从而提高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多元化审美情趣.离开这些表现目的,单纯技术的展示,可能会破坏艺术的生命,而且技术也失去了美学意义.如互动音乐,它既包含了互动技术美——音乐作品载体与形式,也包含了音乐艺术美——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在互动音乐表演中,技术美表现在多个方面,有来自舞台表演者的,他们本身的表演技术就是技术美,也有来自计算机、数码科技带来的混响处理技术美,还有舞台光影技术和声场不均匀度、反射声延迟等控制技术,克服厅内回声、颤动及声聚焦等缺陷,以技术美提高音乐的高品质声响效果.可见,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的表现效果,改变艺术的氛围和品质,还可以在不知不觉间烘托着艺术的独有个性.

艺术为技术赋予高额附加值,为技术的发展开辟广阔天地.艺术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艺术形态的塑造和艺术文化的渗透提供多方面的设定,以一种海阔天空的设想为技术实践开辟无限的前景,以一种谋划和设想将艺术形态形成前即将发生的事项逐项规划妥当,然后将前期成功设想的“景象”以材料、技术、工艺的方式加工制作出来,形成一种从创作到实践的实施过程.前期艺术设想主要勾画形态和意境,不需要太多的考虑工艺技术和物质因素,而后期技术则要更多的考虑形态塑造过程中所要遇到的各种工艺问题以及偶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例如明英宗皇帝御笔亲批“顶山奇竹,龙舒贡席”之美誉的舒席,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深蕴的文化内涵、优良的材质属性和高超的编织技法而名扬四海.在舒席编织的裁、破、匀、煮、刮、编等十二道复杂工序和竹篾经纬挑压编排、篾纹篾色合理搭配之前,首先要通过艺术的创造和想象,设定席面景物远近相宜,浓淡对比鲜明,空间层次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将舒席品鉴和工艺特质推到极妙的境界.然后设计席面上篾丝粗细、篾丝青黄颜色、挑压编织技法和图案相交处连接等细节.最后才编织出细如棉纺、薄如纸张、莹洁柔滑细腻、图案惟妙惟肖的上佳舒席精品来.虽说经挑纬压重在技术和经验,但席面的艺术形象设定与文化融合除了为技术发展创造新的编织技法,还为技术实践产生了诱导和激发,使技术明确了发展方向.

技术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艺术也不能独立于技术之外,两者应该达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8].技术与艺术必须通过设计载体来完成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才能将人类的创造力发挥到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这种境界对技术的发展和艺术的造诣以及文化的底蕴有着极高的要求.俗话说,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总伴随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而一种新的技术又为艺术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当司空见惯的技术发挥到出神入化的自由境界后,触及人类灵魂深处的艺术情感和个人追求将得以尽情投射.如庖丁解牛中“道也,进乎技矣”.技术经过“官知止而神欲行”,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道的境界和神的自由.以艺术的境界与灵动将技术演绎为顺乎自然、天道的像生命一样自然流淌的地步,此乃艺术与技术至高“游”的境界.

技术赋予艺术之内容,体现科学原理,是实现艺术目的的先决条件和技术手段,有其规律性和科学性,受到主观技术和客观条件的制约,需要知识、经验与技巧,是外因.艺术赋予技术以形式,显示人性光芒,体现人文思想,是技术条件产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一种境界.艺术是自由的、开放的、可创造性地发挥,是创造美的核心,需要思考、想象和情感投入,是内因.艺术与技术正是具有这种内因与外因的联系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艺术与技术的碰撞不但可以点燃艺术的圣火,加速技术的进步,还能够通过完美的融合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艺术体验.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6.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32-233.

〔3〕李必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意味着什么[J].艺术设计论坛,2003,24(8):25.

〔4〕谢肇浙.五杂俎(卷十五)[M].郑州:中州书画社出版社,1983.213-214.

〔5〕陆涛.浅论陶瓷艺术与陶瓷工艺的关系[J].中国陶瓷,2010,46(6):70.

〔6〕陈诚.艺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分析[J].学术交流,2014,12(2):53.

〔7〕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6.

〔8〕王铉.互动音乐 艺术与技术的交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0.

J0

A

1673-260X(2014)10-0068-0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皖南区域文化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201210363182)

猜你喜欢

感性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