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例盆腔炎患者予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4-03-29段美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妇科

段美娇

(湖南省炎陵县人民医院,湖南 炎陵 412500)

72例盆腔炎患者予中药治疗的疗效观察

段美娇

(湖南省炎陵县人民医院,湖南 炎陵 412500)

目的 观察临床面对盆腔炎患者时,给予其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140例盆腔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68例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在A组患者治疗的治疗基础上给予B组72例患者增加实施中药的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47%(P<0.05)。结论 临床对盆腔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盆腔炎;中药治疗;保留灌肠

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性妇科疾病,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患者发病后,其炎症主要累及患者的卵巢、盆腔结缔组织等,部分患者发病后会累及盆腔腹膜[1]。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该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多,加之盆腔炎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因此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收治的72例盆腔炎患者实施了中药的保留灌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14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以下标准:①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盆腔炎临床症状,如白带增多、白带异味、下腹疼痛等。②患者行妇科检查时子宫存在明显压痛,同时双侧附件区域伴有明显的增厚感及压痛,并可触及炎性包块。③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的单侧或双侧附件存在炎性包块。此次入选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52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1.5岁。随机将入选的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8例、B组7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给予A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内容包括:在250 mL的5%葡萄糖盐水中加入2 g头孢噻肟钠及100 mL 5%甲硝锉给予患者实施每日两次的静脉滴注,持续治疗2周。期间对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可增加3 d、每天1次、每次0.12 g的氟康唑口服治疗;对于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增加3 d、每天2次,每次0.25 g的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在A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B组患者增加实施中药的保留灌肠治疗,中药药方组成: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各30 g,黄柏15 g,皂角15 g。对于伴有腹胀气滞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增加王不留行30 g、路路通30 g;对于存在包块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增加三棱15 g、莪术15 g;对于存在湿寒凝滞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增加茯苓30 g、乌药30 g、桂枝10 g。灌肠方法:每日一剂,熬制2次将药物浓缩至100 mL左右后祛除药渣,控制温度在37 ℃左右后实施灌肠。

1.3 疗效评定:将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行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无任何异常的患者称为治愈;将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行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的炎性明显消退的患者称为显效;将经过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好转,行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炎性消退但不明显的患者称为有效;将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情况较治疗前无改善的患者称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47%(P<0.05),详见表1。

表1 表示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

3 讨 论

盆腔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妇科常见多发性疾病,该病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对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无统一的观点,多认为与盆腔受到细菌感染有关,其中主要包括产后免疫低下所造成的细菌上行感染;妇科手术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感染;生殖器邻近组织感染后发生的浸润感染等。此外,也有研究显示与宫颈炎症经由淋巴道转移所造成的盆腔感染[2]。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以往临床多采用西药抗生素进行治疗,该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对病原菌进行灭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伴随着近年来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增多,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加之盆腔炎的治疗过程漫长,也会导致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使得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常规的西药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3]。

祖国医学将盆腔炎归类于“腹痛”、“带下”的范畴,讲该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湿热蕴结、气血瘀阻所造成的[4]。我院此次针对盆腔炎的中医发病机制,给予患者实施了中药的保留灌肠治疗,药方中的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茯苓都是具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效,皂角、莪术、三棱则可以帮助患者解毒散瘀,路路通和王不留行则可起到止痛理气的功效,乌药、桂枝则具有温经止痛的功效。此外中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因此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时安全性高[5],同时中药保留灌肠的实施,也可以使药物通过痔静脉的吸收,使得药效可以迅速达到有效的浓度,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药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为95.83%,显著的高于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的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76.47%。因此,笔者认为,给予盆腔炎患者实施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值得广泛应用。

[1] 苗娅莉,王建六.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8):1479-1481.

[2] 纪银慧,李应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0):215.

[3] 赵爱妮.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6): 29-30.

[4] 方瑞华,王伟华.中药灌肠结合口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33.

[5] 左晓玲,高增强,崔艳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6(7):90-99.

R271.1

:B

:1671-8194(2014)08-0178-02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妇科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