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58例临床观察

2014-03-29杨萍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阿昔洛软膏免疫力

杨萍萍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58例临床观察

杨萍萍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观察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口唇疱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 27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转移因子和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单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结果 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治愈率则以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痒痛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转移因子和外用阿昔洛韦软膏联合治疗口唇疱疹有较好的疗效

转移因子;阿昔洛韦软膏;口唇疱疹

口唇疱疹也称(颜面疱疹)是单纯疱疹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是人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发病,多在儿童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有一部分患儿反复发作。目前在门诊及住院的儿童中时有发生。转移因子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故我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采用转移因子和阿昔洛韦软膏联合治疗口唇疱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皮损损害出现在24 h以内的典型口唇疱疹患儿,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5~16岁;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16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阿昔洛韦软膏敷于皮损处,每天3次,加口服转移因子3 mg,每日2次。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软膏敷于皮损处,每天3次。

1.3 临床疗效观察

在治疗前和用药后的第2、4、6天,痊愈时各随访1次,认真观察患儿痒痛烧灼感的变化情况,结痂、脱痂变化情况,并给予详细记录患儿痒痛消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由于口唇疱疹为病毒感染有自限性,一般病程1~2周自愈,故对口唇疱疹的疗效评定于治疗后第6天。疗效评定分3级,治愈:患儿的皮损基本愈合,无新发现皮疹,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的皮损结痂变小,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患儿的皮疹无变化或增多,临床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治疗组的31例中治愈21例,有效10例,治愈率67.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7例中治愈1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治愈率51.8%,总有效率9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愈率则以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的痒痛消失时间和结痂时间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痊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副作用:治疗期间没有发现有发热、皮疹、腹泻等副作用,亦没有见到与口唇疱疹临床经过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值异常等副作用。

随访:治疗组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3个月,其中复发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获得随访25例,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6%,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3 讨 论

转移因子是从健康猪或牛脾脏中提取的多肽、氨基酸的多核苷酸等。是白细胞浸出液的可透析物质中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小分子成分,其活性是多核苷酸或小肽的复合物,其主要作用是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1];它能使致敏受体的淋巴细胞诱生多种免疫调节活性因子,促进体内干扰素(IFN)的释放和白细胞介素Ⅱ(IL-2)的生成。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2]。能够特异性将供体细胞免疫力传递到受体细胞内,增强受体免疫功能,具有传递免疫信息、激发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3]。转移因子(TF)是可透析的小分子天然生化制剂,属免疫调节性药物。在激发人体免疫力的同时,无抗原性,又不产生任何副作用[4]。临床应用在孕妇及婴幼儿时未见孕妇及婴幼儿有任何不良反应。可长期使用。转移因子在治疗中虽没见任何不良反应,但治疗中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鱼、虾、酒、绿豆、西红柿等食物,以免影响疗效;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要超量服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向医师咨询;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成人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以免误食;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转移因子主要通过上消化道吸收,并在血液中停留24 h以上[5,6]。疗效持久。目前转移因子口服液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药物;临床上可用于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由于转移因子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防治成人及小儿的呼吸道感染,治疗儿童哮喘和肺炎,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病毒性肠炎,治疗扁平疣,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扁桃体炎,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肝,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等,辅助治疗肺结核,预防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放射损伤的防治,可用于减轻各种辐射对人造成的伤害。目前转移因子治疗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应用转移因子。笔者用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取得很好疗效。口唇疱疹病因是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发病。口唇疱疹其好发于口唇、口角,常由感冒、发热、疲劳,睡眠不足、心情抑郁、压力大、紧张焦虑等因素,致使免疫力下降,使潜伏于体内的疱疹病毒大量繁殖,导致嘴角起泡而发病。发病开始时有灼热感,继而口唇出现群集的水泡、糜烂、结痂等,本病的病程大约为一周左右,本病有自限性。有些患者免疫力低下可反复发作。目前常用治疗方案:按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局部的皮肤护理;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病毒性药物有阿昔洛韦软膏或喷昔洛韦乳膏;复发性单纯疱疹可用2%甲紫溶液、新霉素软膏、酞丁胺霜剂或3%~5%无环鸟苷软膏外搽。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50 mg,3次/天,服3 d,停药12 d,如上法连用2~3个月。亦可肌注聚肌胞、转移因子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加转移因子治疗口唇疱疹。免疫力低下是口唇疱疹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故用转移因子调节患儿免疫力口服。安全有效。转移因子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辅助效果极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霍保来.转移因子的研究进展[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2] 蒋为民,马双飞.转移因子对免疫功能的调节[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24,(6):364-365.

[3] 黄名寿,张一宁,赵珊.阿奇霉素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J].临床医学,2009,12(2):223.

[4] 郭威.转移因子的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42-43.

[5] 周艳,李诺.转移因子口服液活性测定的方法的探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2):95-98.

[6] 李华,谢忠平,科化昕,等.转移因子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6,15(2):39.

R752.1

:B

:1671-8194(2014)08-0092-02

猜你喜欢

阿昔洛软膏免疫力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培养免疫力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