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鲜红斑痣并发结节性硬化症1例
2014-03-29丽杜
高 丽杜 华
儿童鲜红斑痣并发结节性硬化症1例
高 丽1杜 华2∗
临床资料患者,男,10岁。颜面部红斑10年,密集丘疹1年。患者于出生后3个月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颊出现一指甲盖大紫红色斑,颜色逐渐加深,隆起。9岁时颜面部鼻旁开始出现粟粒大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部分皮损逐渐增至米粒大,颜色加深,躯干、四肢部位出现散在树叶样色素脱失斑,无自觉症状。患儿智力尚可,既往无癫痫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曾就诊于兰州军区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结节性硬化”,行激光治疗1次,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体格检查:神智和认知力正常,发育良好,颈软,心肺腹正常。皮肤科情况:皮损散在分布于面部和躯干,面部(尤以鼻唇沟和颊部为甚)见淡红或暗红色坚硬丘疹,表面光滑,粟粒至米粒大,左侧面颊部见一约2 cm×2.5 cm浸润性红斑,界清;中下腹部见数个大小不等局限性色素脱失斑,边界清,绿豆至桉树叶大(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行颅脑常规CT检查:左侧侧脑室体部及颞角室管膜下钙化灶,结合病史考虑结节性硬化。
讨论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是以错构瘤为主要表现的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TSC1和TSC2为该病的致病基因,TSC基因除了通过TSC-Rheb-TORS6K1/ 4EBP1途径调节细胞增殖外还参与了细胞黏附、细胞内吞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其功能除了与TSC综合征密切相关外,在其他散发性肿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TSC1和TSC2的基因产物分别为错构瘤蛋白(hamartin)和结节蛋白(tuberin),TSC1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相应蛋白功能异常而导致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故结节性硬化症不仅可引起外胚层来源器官如神经系统、皮肤和眼球病变,亦可累及中胚层和内胚层分化的器官,如心、肺、肾等,致其临床表现多样,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癫痫发作和智力减退。290%的患者有皮肤改变,包括面部皮脂腺瘤、树叶形色素脱失斑、鲨鱼皮斑、牛奶咖啡斑、甲床下纤维瘤和神经纤维瘤等,并有年龄特征,90%患者面部皮脂腺瘤在4岁前出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青春期后融合成片。3据报道,皮肤色素减退斑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皮损。4,5有关研究发现,TSC儿童皮肤色素减退斑的发生率为42.3%,6婴幼儿TSC皮肤脱色斑的发生率为84%~91%。5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胶质瘤、骨质硬化及囊性变,多指(趾)畸形,肾脏错构瘤和囊肿、心脏横纹肌瘤、肺癌和甲状腺瘤等。TSC是目前少数几种仅依靠临床表现就能明确诊断的常见遗传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5800~1/ 30 000。6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14%~50%,而临床上散发病例较多见。对于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可帮助确诊。辅助检查包括:(1)头颅CT及MR,主要表现为结节或钙化灶位于室管膜下与脑室周围,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呈双侧多发,局部突向脑室内;8(2)脑脊液检查正常;(3)脑电图可见各种癫痫波;(4)基因分析可帮助明确突变类型。
图1 鼻翼两侧粟粒样丘疹,左侧面颊部见一约2 cm×2.5 cm浸润性红斑,界清图2 中下腹部见数个大小不等局限性色素脱失斑,边界清,绿豆至桉树叶大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癫痫发作,降颅压及面部整容等。
1吴贵贤,崔茂荣,张小德,等.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研究发展状态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10,8(26):42-44.
2农媛.结节性硬化症1例.内科,2010,5 (2):202-203.
3吴江.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6-327.
4Roach ES,Delgado MR.Tuberous sclerosis.Dermatol Clin,1995,13(1):151-161.
5赵玉武,孙晓江,郑惠民,等.结节性硬化症不同年龄的临床特点及婴幼儿特征.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3):82-85.
6蔡春泉,徐兆峰,王春祥,等.26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临床及影像分析.中国医师杂志,2007,9(2):249-250.
7李凡,袁宝强.结节性硬化症7例暨文献复习.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0): 685-686.
8李果珍,戴建平.临床CT诊断学.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0-212.
(收稿:2012-06-05 修回:2012-07-03)
1兰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730050
2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皮肤科,730050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