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的新闻业绩研究

2014-03-28夏吉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张太雷报刊革命

夏吉英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张太雷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新闻活动家。他出生于1898年,于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在生命的29个春秋中,他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事业均作出了不朽业绩。但目前关于张太雷的研究多重在探讨其革命成就,对他的新闻实践及其业绩却鲜有关注。为此,笔者精心搜集相关资料,品评新闻作品,着重从三个方面概括他对我党新闻事业作出的贡献。

一、呕心沥血,创办和主编近十种进步报刊

1918年,张太雷在天津就读北洋大学法律系时应邀到该校《华北明星报》兼任编辑和翻译。这项工作让他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为后来从事我党新闻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五四时期他接触了大量的进步报刊,如《新青年》、周恩来同志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报》等。在它们的熏陶下,他始终站在爱国运动的前列,站在革命报刊宣传的前沿。1920年11月,张太雷在天津创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创办了以工人为主要对象的日刊《劳报》。该报主要选登有关工人运动的新闻,摘译共产国际小册子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十月革命后俄国政治经济等改革的文章,报纸虽小,却色彩鲜明,成为天津第一份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消息、传播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刊物,影响很大。1921年,他又创办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先驱》,并积极为《向导》《前锋》《中国青年》等刊物撰稿。1922年,张太雷和恽代英等人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并参与该刊的领导和编辑工作。1924年8月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负责工作,并从事国共统一战线活动。同年8月到年底又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报纸——《民国日报》的社论委员与主要撰稿人,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列宁底死》等多篇文章,积极宣传我党的政治主张。同时,他还常为蔡和森、瞿秋白等人主编的中共中央第一份正式机关报——《向导》撰写文章,并于1924年7月参与该报的编辑工作,主要负责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章。1926年2月7日,广东区委机关报《人民周刊》创刊,张太雷任主编。该刊共出版50期,张太雷主编前29期。在其主持下,该刊发行量超过2万份,成为办得最好的地方党委机关报之一。1927年9月,主持出版《广东省委通讯》,以指导广东各级党组织准备起义等。

张太雷主办的报刊,多为我党传播先进思想、宣传国民革命、指导革命实践、唤醒民众的主要工具。因当时社会动荡,斗争复杂,条件艰苦,故在办报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都能坚持不懈、并有策略地解决。如1920年张太雷主持创办《劳报》,旨在研究工人问题、报道国内国际工人运动情况。因革命色彩鲜明,创办不到一月便被反动当局禁止发行,张太雷便将报名改为《来报》,意思是Labour(劳动),并转移到天津法租界出版。不仅如此,张太雷等人还根据北洋军阀不懂得检查邮件这一情况机智改变发行方向,不仅面向本地工人发行,还把更多的报纸寄往外埠铁路工人集中的地方,或由专人负责利用铁路分送到全国其他地方。1921年2月该报又遭法租界查封,张太雷旋即带领成员将报社迁出租界,改名《津报》,继续出版①。

二、笔耕不辍,撰写了百余篇新闻作品

除了翻译作品外,张太雷共在近20份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新闻作品。其中《向导》23篇、《前锋》3篇、《革命青年》8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人民周刊》创刊至1926年10月,张太雷就以“雷”“泰雷”“春木”“木”“大”等笔名在该刊发表了70多篇文章,几乎为该刊全部文章的1/4。另外,他于1924年莫斯科开会期间为当地的《工人日报》题词,在《农民国际》《青年建设者》等上发表了《中国的农民及其革命运动》等多篇文章。

在他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是新闻评论。首先,其评论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对时局和新闻事件实质把握准确,能很好地引导全党和革命群众认清形势,正确应对。例如,1926年3月19日,面对广东已统一、大部分反动军阀已铲除,张太雷却在《人民周刊》上发表了《广东革命危机仍在呵》一文,呼吁革命同志提防更多的阴谋和诡计,时时刻刻记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第二天蒋介石在广州就制造了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张太雷对政治的敏锐可见一斑。再如,1923年8月1日张太雷同时在《向导》第34期上发表了3篇文章,他在《上海大中华纱厂停业给我们的两个教训》中针对大中华纱厂因亏本倒闭这一事件呼吁:实业家们唯有团结全国人民争得中国的独立,方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劳动者应自己奋斗才有出路。他针对顾维钧就外长职这一新闻事件在《顾维钧就外长职和中国国际地位》中一针见血评论道:“顾氏是以怕列强共管而出山救中国的,恐怕将来他还要做列强共管中国的委托人呢!”而在《太平洋上英日美的海上竞争》中则指出:“华府条约只是一种官面文章,并不能有实际上的效力,英美日中间在太平洋上的海军竞争依然存在。”他所有的新闻评论皆如上述作品,不仅新闻性强,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精辟。其次,因当时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为了让读者有兴趣读、理解得快,张太雷在撰稿时非常注意表达的通俗化,善于将深奥的道理以生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准备大规模之杯葛运动》中,他用爬山作比方,告诉读者通往山顶的路不都是直接向上的,有时会经历一段斜向下的凹曲之道,走到这样的地方并不代表在走下山路。这一比方生动剖析暂停对英国杯葛运动的必要性,纠正了一些人认为这种停止是消极退让的看法。在《中英谈判的经过与结果》中则用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告诉人们,中方如果答应英方条件,不仅一年多的“杯葛”毫无结果,而且会使黄埔港口成为英国的租界。

三、善于摸索,为我党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为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第一位在共产国际发言的中共代表,张太雷积极创办新闻报刊,贡献了大量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作品,而且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善于摸索党报党刊的工作特点与方式,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这些不但反映并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新闻理念,而且推动了我党新闻理论的系统形成。

(一)重视报刊的宣传引导功能

张太雷曾说党的报刊“如同弧光灯塔,明灭在惊涛骇浪中,起着导航作用”②。他充分认识到报刊强大的宣传指导功能,也善于利用这些新闻媒体及时反映国内外动态,宣传政治主张,有效指导和领导革命运动。在创办《人民周刊》时,他就以此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唤醒人民参与中国革命的舆论平台。1926年,张太雷在中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曾连续发表《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香港预备了解决罢工的代价没有》《自动停止直接武装杯葛之意义及方法》等文章,给正处于高潮状态的工人运动指明道路,阐明正确的斗争策略。

(二)提倡正确的新闻自由观

无产阶级新闻观认为:新闻自由属于人民,应反对一切反动政府的新闻检查与压制。1926年,张太雷撰写了《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后交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国民新闻》发表。该文本应于3月30日见报,但被蒋介石控制的检查人员抽去审查,延至4月1日才刊发。面对这种情况,张太雷即在《人民周刊》第八期上发表《言论自由与检查党报》一文,文章指出:言论自由是人民最重要的自由,要“唤起民众”得靠人民能有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是有限制的,国民政府限制的应该是反革命派的新闻自由。而“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内容纯为辟帝国主义与其走狗对共产党所造的谣言说共产党有推倒政府的阴谋”,所以这宣言不但不该禁止刊登,而且应刊登在最醒目处。压制《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是完全违反革命利益与剥夺国民政府下人民应有的言论自由的行为。文章虽短却极为犀利,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统一战线、打压共产党的行径剖析得淋漓尽致。

(三)重视报刊的管理与经营

虽主办的皆非商业刊物,但张太雷非常注重栏目的设置与传播的快速。如《人民周刊》有一周评述、社论、纪念、谈话、专载、随感录、宣传大纲等十多种不固定栏目,常根据革命宣传需要而变换,形式活泼。该刊起初为16开本,为了出版更为迅速,张太雷便从第26期改为4开小报形式,以便更快传播信息。其次,他身体力行,严格审稿。如《向导》编委会每期定稿编毕后,他总反复推敲,从内容到文字再三修改。他说:“一文既出,驷马难追,不得不慎重立言。”③再者,张太雷重视报纸经营,讲究发行方法。如《劳报》并无专门的发行地点,除邮寄到外地,都是委托当时的“派报所”发行,定价为每份一枚铜元,但每十份只收回四枚铜元,这种方式激发了报贩们的销售热情,使《劳报》发行量位于当时我党报刊前列。《人民周刊》的发行则交由广东国光书店负责,该书店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发行和代售点,而且其售价很低,且常给读者提供优惠,“零售每份四仙;订阅国内一元寄足50期。国外一元寄足30期;代派每份大洋两分。对折计算,寄费在内。十元起码,十期清算一次,剩报可以退还,外埠愿代售特别优待”④。正是由于这些策略,使《人民周刊》的发行量每期都超过2万份,这对于当时地方性党组织的政治机关刊物而言,称得上是了不起的成绩。

四、结语

作为第一位在共产国际发言的中共代表,张太雷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者,更称得上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先驱者。其一生虽短暂却主办了《先驱》《人民周刊》等多种进步报刊,贡献了大量新闻作品,并以具有针对性强、宣传效果好等特点的作品,成为我党早期首屈一指的新闻评论家。其丰富的新闻经验与理念,奠定了我党早期新闻理论的基础,对今天的媒体尤其是党报记者的新闻实践仍然意义重大。

注释:

①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28-329页。

②③丁言模、黄明彦、张浩典:《张太雷年谱新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38页,第138页。

④张浩:《国民革命的一面旗帜——〈人民周刊〉的宣传研究(1926.2—1927.6)》,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第12 页。

[1] 张太雷研究会.张太雷文集续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2] 包惠僧.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 钱听涛,黄明彦.张太雷研究史料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 刘玉珊,左森,丁则勤.张太雷年谱[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张太雷报刊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百强报刊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