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
2014-03-28杨福
杨 福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
杨 福
(长春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赢得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或许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这一悲剧的实质,揭示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麦克白; 悲剧; 怜悯; 恐惧
《麦克白》的故事情节主要取自于霍林舍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一书。剧中主人公麦克白是八世纪苏格兰的一位王亲贵族和著名的大将,因受野心驱使和迷信女巫,竟在妻子的怂恿鼓励之下,谋杀了国王邓肯。他篡位后,感到极大的恐怖和不安,永保王位的欲望使他从血腥走向血腥,成为不可救药的暴君。最后,他受到正义力量的讨伐,终于丧失了性命。莎士比亚正是依据这一历史素材,书写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本性的深刻感悟,按照人文主义理想来惩恶扬善。
20世纪著名批评家布拉德雷(A. C. Bradley)在《莎士比亚悲剧》一书中,将《麦克白》与其他三部悲剧进行了比较分析。在他看来,尽管《麦克白》在某些方面使人联想起《哈姆雷特》,而并非《奥瑟罗》和《李尔王》,但就主要人物的高度、情节发展的速度、神秘力量所产生的效果以及风格和诗律而言,它给人留下了与《哈姆莱特》很不相同的印象。《麦克白》比其他三大悲剧短小得多,但在看戏过程中只感到它的情节发展迅猛,丝毫不觉得它的短促。布拉德雷由此强调,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情感最激烈、情节最集中,也许甚至可以说是一出最令人恐惧的悲剧”。
莎学家奈特在《〈麦克白〉与邪恶的玄学》一文中指出,《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甚至包括《雅典的泰门》,尽管都可以看作是“仇恨主题”的描写,然而它们总是向我们指点美德,而不是邪恶。它们所表现的那种阴沉乃是一种伟大理论的影子,据此邪恶便被视为对人类积极愿望的否定。可是,我们在《麦克白》中所发现的却不是阴沉,而是漆黑。换言之,在其他剧本中所表现的邪恶的个别类似事例,在《麦克白》里取得了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此,邪恶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
的确,《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中一部最黑暗、最令人恐惧的悲剧,充满着邪恶、混乱、血腥和幽灵般的恐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莎士比亚描绘了麦克白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祸国殃民的暴君的过程,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因此,与其它三大悲剧的主题不同,《麦克白》既是一部描写个人野心家沉沦于毁灭的性格悲剧,也是一部表现暴君暴政、祸国殃民、毁灭社稷的社会悲剧。既然麦克白是一个个人野心家,观众还会对他表示同情或者感到悲剧的必然性吗?换言之,麦克白何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赢得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或许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这一悲剧的实质,揭示它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
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见解,悲剧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是因为它描写了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所遭受的不该遭受的厄运,使我们在对悲剧人物表示怜悯的同时,也对自身遭遇的不幸处境产生联想性的恐惧之情。亚里斯多德还明确规定,悲剧不应当描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为这是他罪有应得的下场,他的毁灭不会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理想的悲剧主人公应当是“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而他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莎士比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悲剧模式,或根据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来进行创作的。他的知识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生活,他的天才表现在他对生活的非凡观察力上,“他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
然而,问题在于麦克白作为一个悲剧主人公,何以会使观众愿意在看到他毁灭的同时,又确实对他的沉沦抱有几分怜悯和恐惧?布拉德雷对此作了两点解释:第一,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悲剧主人公并非必须是“善良的”,但他身上必须有相当伟大的品质,我们才能在他的错误和覆灭中意识到人类本性的种种可能性。换言之,尽管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未必是“善良的”或“完美的”典型人物,但他们都是一些不同凡响的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种巨大的激情和意志,一种非常执着的癖性,“一种把一样兴趣、一个目标、一种热情或心情看成是整个存在的致命的倾向……,这是一种致命的天赋,但它本身带着一种伟大的性质;而当高尚的情操,或者天才,或者巨大的力量同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精神的伟大和深远;它所卷入其中的冲突的规模也变得那么宏大,以致不仅激起了同情和怜悯,而且也激起了赞扬、恐怖和敬畏”。这就是说,麦克白虽然是一个祸国殃民的野心家,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但在他英勇善战、临危不惧的气节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巨大的才华。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兴趣,也使得麦克白有可能成为一部悲剧的主人公。第二,布拉德雷指出,把悲剧主人公写成一个简单地被外部势力摧毁的人,对莎士比亚来说是根本不相符的。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早期悲剧尚注重表现外部冲突的话,那么他的四大悲剧则强调主人公灵魂中的内在冲突。在这些悲剧中,“主人公虽然追逐着命运已定的路途,但至少在事件发展的某一点上,有时候还远远不止一次,他总是由于内心的斗争而不得安宁;而且往往正是在这些关键的时候,莎士比亚显示出他的非同寻常的力量”。事实上,在描写麦克白走上犯罪道路的同时,莎士比亚还给他这样一种良心,“它的警告是那样令人可怕,他的谴责又那样令人发狂,以致他内心痛苦的景象不禁使人产生一种恐怖的同情和敬畏,而这种同情和敬畏至少可以与梦想让他毁灭的那种愿望相抗衡”。
应当承认,布拉德雷的这两点解释,对于我们深刻把握这部悲剧的实质,剖析麦克白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至今都是极富启发性的。反过来说,假如麦克白原本只是一个类似克劳狄斯或伊阿吉那样的卑鄙无耻的小人,而缺乏那种巨大的才华和非凡的气质,他就不可能成为悲剧主人公。假如麦克白在犯罪之后只是被外部的正义力量征服,而没有饱受痛苦的良心谴责和精神折磨,他也同样不能成为悲剧主人公。事实上,麦克白从一个功勋显著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的故事,鞭挞了极端个人主义给社会和个人命运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表现了莎士比亚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方面的高超技艺,营造了一种浓重、令人恐惧的悲剧氛围,使麦克白作为一个悲剧的主人公为观众所接受。
麦克白之所以能成为悲剧主人公,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除了布拉德雷的两点解释之外,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和怂恿、女巫及预言对他的影响以及笼罩全剧的那种黑暗、血腥和邪恶的氛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促使麦克白在涉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些外部因素的存在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宽宥了麦克白的部分罪责,缓解了观众期盼他遭到毁灭的愿望,从而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主人公,赢得了一定程度的怜悯和恐惧。
[1]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3]A. C. Bradley, Shakespearean Tragedy[M].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24.
[4]G. W. Knight, Macbeth and Metaphysic of Evil[M]∥David Lodge ed.20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2.
Why Does Macbeth Become A Hero in the Tragedy
YANG Fu
(International Exchange Schoo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Macbeth is one of the four Shakespearean tragedies. Why does Macbeth become a hero in the tragedy and get compassions and dreads from the audiences? The thinking and explanation to the question may be to give some help to hold essences of the tragedy and to reveal its connotations and aesthetic features.
Macbeth; tragedy; compassion; dread
2014-02-21
杨 福(1957- ),男,吉林通榆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I106
A
2095-7602(2014)04-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