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意义及实现方法
2014-03-28迟慧
迟 慧
(长春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意义及实现方法
迟 慧
(长春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吉林 长春 130032)
当前,要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来把握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意义,并在把握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意义;方法
一、认识高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战略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放在首要和核心的地位,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能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前进。
“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2]青年是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牢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阵地,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成长,引领青年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陈云曾经指出:“从历史事实看,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过去主要是‘武’的,后来‘文’、‘武’并用,现在‘文’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突出起来,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的‘和平演变’。”[3]为了应对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任务,要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就必须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这也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核心要素。”[4]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人物,应该争当青年的楷模和表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5]
(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任何一个政党开创的革命、历经的建设和发展的前途都取决于其接班人。因此,党的十八大指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战略高度抓紧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工程,把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接班人放在第一位,是党和国家历来的政治战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6]由此可见,把党和国家的命运交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一个重大的命题。毫无疑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培养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
二、把握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规律
历史规律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深入探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历史规律,是我们透过历史表象探讨其深层因果联系、揭示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性、统一性、必然性的必然途径。
(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至上性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中介性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理性产物,是反映人的社会本质的精神现象。首先,意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在动物的反映形式和动物心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产生于动物心理而又超越动物心理的意识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把人提升为人。其次,意识的至上性意味着意识本身的能力,即人的意识能够认识世界并能够在这种意识指导下有效地改造世界。再次,意识的至上性意味着思维的能动性。客观存在决定意识,但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这种能动性表现为它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意识接受什么或不接受什么、思考什么或不思考什么、选择什么或不选择什么是无法限制的[7]。这就是意识的至上性,既符合客观事实,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原理。所以,我们认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至上性。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至上性决定了它要依赖于一定的中介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要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就必须通过目标这个中介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直接来源,直接决定目标的基本特征。每个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突出的核心内容,使其具有时代的印记。新民主主义时期,“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革命性目标便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点突出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建设性目标便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因此,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直接决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确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标准和价值尺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是连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中枢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濡化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自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濡化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社会倡导的或潜在的思想理念或价值追求传递给社会群体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自育是指在实践活动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自觉整合自身内容的过程。
每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演化的过程中都具有显著的流动特征,其内容与功能不断向社会方向扩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目标。与此相对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通过政策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确立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确立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建设,并通过濡化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得以确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虽然是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确立的,但绝非原样照搬和重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在自育的过程中不断摄入信息,从而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由理想走向现实的渐进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不仅指意识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也包含意识在客观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理想状态的追求或期待。我们认为,当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进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范畴时,会首先反映到目标这个中介因素中,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实践本身也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存在由现实走向理想的渐近性过程。
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必须通过目标的实现过程将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们制定了“培养革命先锋分子”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通过建立革命学校、发动爱国主义学生运动实现了预定目标,而目标实践的过程也正是理想向现实转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的共同理想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因此,通过方针政策教育、思想改造运动和道德素质教育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任务相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目标。
三、掌握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
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的领导就是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同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既要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素养方面的能力,也要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社会运动和社会实践中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内核。
(一)坚定党的领导
“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同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同样,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8]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青年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蓬勃发展。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关心和培育下成长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是离不开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按照“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要求,自觉投身党的各项事业中去,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进步。
长春师范大学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校党委对这一培养过程的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负责日常工作推进的总协调办公室,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政法学院、学生处、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团委、关工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九个部门参加,各自承担或协同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各自发挥部门优势。通过党委的高位引领,使工程的起点更高、影响力更大,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更顺畅,组织资金的支持保障更有力,确保这项工程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增强理论自觉
增强理论自觉是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着力培养他们的理论兴趣,养成重视理论学习的习惯。只有时刻加强理论武装和理论自觉,才能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保持理性思考的状态,才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其追求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价值体系和创新成果,形成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真正为大学生们提供坚定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
(三)关注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要想真正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真正指导他们成长,必须关注实践环节,使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并坚定地朝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向努力。
长春师范大学始终关注实践训练的实际效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点,提升了学员思想境界,如组织优秀“青马”学员赴井冈山学习与实践,追溯红色记忆;以志愿服务工作为落脚点,提高了学员思想觉悟,如组织“青马”学员参与“纪念长春解放65周年,美化城市环境,助力幸福长春建设”活动;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切入点,拓展学员的综合素质,如组织“青马”学员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学员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供了平台;以学校机关各部门挂职锻炼为着重点,增强了学员的实践能力。
当我们正在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时,当我们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追求时,我们必然需要一批又一批能够推动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高度,解决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这一问题。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93.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7.
[3]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0.
[4]王向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索与实践[M].河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62.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83.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71.
[7]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8.
[8]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6.
2014-02-12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95号)。
迟 慧(1987- ),女,吉林通化人,长春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4-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