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模式探索

2014-03-28杨亚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杨亚庚

(长春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模式探索

杨亚庚

(长春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吉林 长春 130032)

行为养成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和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行为养成是长春师范大学“七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最终环节,应该从提高认知水平、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实践训练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索。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知、情、意、信、行统一发展的结果。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渗透的关系。其中,行为养成是价值起点和归宿。一切思想理论的价值和意义都要依靠行为和实践来证明,认知、情感和思想如果仅仅作为思想精神而存在,则谈不上行为养成。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相关概念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信仰坚定、行为品行端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党事业的进步需要一批信仰坚定、行为品行端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厘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相关概念是探索行为养成模式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者

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是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的好不好,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看能不能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2]可以从“愿意”和“善于”两个角度来探讨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愿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从精神上、思想上主动接受马思主义理念,有着积极追求的精神。“善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指能够把马思主义理论和精神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达到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者的解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崇高信仰。献身崇高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者最突出的本质特征,对崇高信仰的践行是马克思主义者强大的精神支柱。二是投身实践。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7可见,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是重视实践探索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支撑和终生不渝的理论信条。《共产党宣言》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248应该说,与时俱进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首要具备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始终立足历史条件和现实境况。马克思主义者要能够与时俱进地面对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己。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江泽民在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和较宽广的视野,密切联系群众,懂得中国国情,自觉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4]1997年召开的全国高校第六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界定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与要求,即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专业知识面比较宽广深厚的优秀骨干人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培养青年大学生骨干的工作目标是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5]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养成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核心思维就是实践的精神,具有理论与实践、意识与行为相统一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理念、精神和观点如果不能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和实践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则毫无意义。促进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意义,也是实践过程中的道德标准和根本思想。在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衡量培养成败的根本尺度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即行为养成。

二、行为养成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诉求和最终目的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提供的不是空洞的教义,而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之所以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具有实践精神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始终运用实践手段以改变世界为目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58-59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验证,而实践更要接受理论的指导,理论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也正是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确认和肯定,同时在新的理论升华中得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真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可以说实践对于理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为理论增添新的内容,使其获得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二)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过程与实践的过程是统一的

一方面,实践性贯穿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过程的始终,行为养成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也是实践的过程。“要善于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概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体现在理论指导与实践运用的相结合。离开了实践的本质属性,行为养成就失去了价值和目标,而离开了行为养成的培养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就缺少了实现的路径。另一方面,行为养成的过程与彰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过程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7]科学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有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培养过程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才能体现出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关注行为养成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作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实践的路径才能掌握对当代青年的话语权,才能增强对青年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实践是青年学习理论、培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行为习惯的关键一环。只有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提高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过程中最缺乏的是实践的引导,关注青年投身实践的训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践行。

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模式

我们所说的模式,是指解决某一问题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它是在形式上对某一问题所形成的规律和经验的总结。将“模式”一词运用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探索过程中来,就是力图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方式、路径等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行为养成问题寻找最佳解决路径。长春师范大学在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培养模式。

(一)提高认知水平是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基础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的最终价值追求。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认知水平、达到知行统一是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节点。认知是行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基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道德品质的认知水平是行为养成的先导,是促进行为养成的理论基础,起着理性的指导作用。因此,长春师范大学始终重视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道德规范的认知水平,力求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自律行为。一方面,通过灌输的方式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养成夯实坚实的理论基础。长春师范大学以夯实青年的理论基础为主要内容,提高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隐性的方式强化和巩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基础。长春师范大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名校名师作报告、“关注成长”沙龙等形式开展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纵深递进的理论教学体系,组建了稳定的、高水平的特约专家教授团队。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中介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60也就是说,环境作为中介,是影响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长春师范大学以校园文化为主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养成。一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在新生开学期间,通过网络、媒体、校园广播、宣传板等载体进行思想道德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实践行为档案,形成行为养成评价体系。长春师范大学为每一位“青马”学员建立实践行为信息卡,详细记录在每个培养周期内每一位“青马”学员参加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实际效果和活动总结,并通过自评、学员相互评价和导师评价三个环节形成最终的实践活动成绩,从而形成长效的行为养成评价体系。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长春师范大学在行为养成的培养过程中,建立单独的规章制度。如明确规定青马学员应该参加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应该阅读的经典书籍和达到的行为规范。长春师范大学将制度建设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外在保障,从而以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方面影响和规范着行为养成的形成。

(三)关注实践训练是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关键

加强对青年参与实践活动的引导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者行为养成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长春师范大学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始终坚信,当代青年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根本。如组织优秀“青马”学员赴井冈山学习与实践,追溯红色记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二是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基础。如组织“青马”学员参与了“纪念长春解放65周年,美化城市环境,助力幸福长春建设”、校内菜单式服务项目、走进社区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三是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如组织“青马”学员参加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基层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生态环保、近视防控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四是以学校机关各部门挂职锻炼为着重点。选派优秀“青马”学员到机关各部门实践锻炼,学员们通过实践锻炼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真正将“培养一批精英”的宗旨落到了实处。这些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全方位地提升了学员的素质,又有效地增强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充分体现了“青马”工程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

总之,只有将掌握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理论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才能通过青年的实践把高尚的信仰变为现实。长春师范大学将继续探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行为养成模式,搭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将对真理和信念的追求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9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江泽民.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9-10-29.

[5]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话纲要[Z].200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8.

[7]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人民日报,2008-08-04.

2014-02-21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95号)。

杨亚庚(197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学生工作部(处)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4-0001-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