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办学的思考
——以文山学院为例
2014-03-28徐怀春
徐怀春
(文山学院 化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文山663000)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组成部分,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云南文山学院是一所新成立的立足于文山,面向云南省,辐射全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是一所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新近才晋升为本科的地方院校。这类院校如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形成特色,值得研究。
一、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办学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落实难
地方社会经济欠发达,学校办学经费几乎完全依赖云南省政府投入,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制衡着办学条件、规模与提质;领导教师对高等院校办学规律认识不足,存在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现象;加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地域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评价,几乎只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唯一一套评价标准,考评专家绝大多数是行政领导,而且是发达地区学校的领导。这些因素,进一步催生了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追求“大而全”的现状,而使原来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由于扩招越来越变得模糊了。因此,学校虽然确定了“立足文山实际,打造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文山学院立足文山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山区的基本州情,依托文山特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多彩的文化、秀丽的风光等四大优势,以及“地域性、民族性、开放性”的发展定位,[1]但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条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办学要求,致使学校的办学定位很难落实。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研究发现,文山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根据国家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学时数、课程设置规定进行。本来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校,应该有所区别,但如果不按统一的要求设置,合格评估是过不了的。如,且不说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培养人才需要,就仅从课时分配来看,对于职业教育较强的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数学等专业,政治类课程按学时数比高达53%,这很不合理。所以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不是考虑培养人才的需要,而是为满足国家的修订标准要求而修订。教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办学与社会要求严重脱节,再加之许多学生报考专业仅凭专业名称或是家长要求,就报了学习志愿,严重影响学生到校学习的积极性。而现在的求职是必须参加各种各样考试的,学生到十分重视考试科目的背诵,而对于该学的专业知识反而不用功了,本末倒置。
(三)师资力量薄弱
文山学院以前是师范院校,办学的历史不长,又是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学校教师绝大多数来源单一,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本省院校的教师几乎占85%以上。而且近年来高等院校扩招,新引进教师的实际水平与文凭差距加大等因素,教师缺口更大。如,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检验、矿物加工、冶金等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学生近900人,21个教学班级。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9人,在读博士1人。40岁以上的不到10人,其它都是八零后、九零后的教师。教学、研需要积累沉淀,虽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年青教师,但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况且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无法完成。年青教师疲于奔命,老教师能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学校科研基本就是“职称科研”,为职称而科研,为职称而进修发文章。总之,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高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亟待提升。
(四)学生状况堪忧
当前,有部分同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辨别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树立就业思想。有大部份学生在就业定位目标上往往脱离社会的需要,总想考公务员、考教师岗位,教师岗位还只想考中学,对小学、企业不屑一顾,如果定位与现实发生冲突,就会导致学生有消极的想法,学生感到还不如不学,高中毕业就去打工,有的学生为了在毕业后找到工作及时还清国家助学贷款,对就业感到很担心,又由于网络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学生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导致心理问题,也导致学风问题。有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服务意识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学生破坏公物,在桌子上乱划,用小刀削树皮等;有的学生以为只有杀人、打伤、抢劫才是违法行为;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院三令五声不许饮酒,但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经济情况不好,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心理承受力差。还有部分学生享乐主义严重,自我调控能力差,做事、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部分学生不愿多学习,遇到一丁点困难就怨天怨地,而且不会排解。
(五)管理水平不高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级学院也是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院、系的管理行政化管理明显。专家、教授治学很难实行。学校、院、系办学的自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办学的效益很难提高。而且,管理水平有限,教师待遇落实难。学校虽经过多次改革,但是处于教学一线的专职教师与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等待遇分配不太平衡,很大程度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办学的建议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发展规划
欠发达地区高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其战略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如,文山学院根据云南省和文山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制定了“跨越式”发展的“三部曲”,即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将文山学院建设成为“有特色、质量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技术、智力、劳动力资源的地方综合性的本科大学”,这为文山学院的发展定位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并确定了“立足文山实际,打造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定位。建设了民族研究所、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为了强化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文山州人民政府又把研究特色生物资源的“文山三七研究院”整建制地划归文山学院。建设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医药、民族音乐、生物制药等等特色学科群,建设了有特色的、能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及教育教学所需的“民族版画”、“那美术”、“有机化学及实验”、“植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等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了“小学数学”、“综合理科”、“综合文科”、“旅游管理”、“食品检验”、“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矿物加工”、“冶金技术”等本专科专业。还将建设医药卫生、健康、农业发展、社会服务、金融等所需的专业。总之,要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强化做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对接和与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相对接,积极为“桥头堡”建设服务;“硬件做实,软件做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推进学校发展建设”。
(二)科学准确地搞好课程设置
针对课程设置存在唯权威正确的思想,要集思广益。如,时事与政策应该由辅导员通过思想教育完成,不应该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折腾。现在的辅导员基本是在做班主任的工作或者是秘书的事务性工作。有些课程确实很重要,但不必都走课堂,可以通过讲座、网络传送等等完成,应该认真研究改革。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不同。课程的设置唯一的依据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需求,而非为评估而设,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完善变化,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重基础厚应用,重视能力培养,形成特色。教学大纲制定时,就考虑人才培养的规范要求,做到,“理论够用,重应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精心设计内容,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与专业需要的匹配性,要充分考虑为当地经济建设需要,形成特色。[2]
(三)理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过去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必须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学校现在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制度,应该认真研究如何简政放权?如何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如何落实好“专家、学者、教授”治学的理念?如何强化教学管理?如何解决好校内分配,充分发挥好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强化师资培养提高?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理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做好“管理服务”、“管理育人”的工作。真正落实好“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教师是学校生存的必须”。另外,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坚决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办学的创新性,办出特色。
(四)确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坚持“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本”,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和谐稳校”五大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3]学校必须花血本招聘和培养教师,减少教师缺口,提高教师质量。不能“开大会、应付检查时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时不要”,学校、教师必须有危机感。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制定超前的培养规划,并保证认真落实,同时解决好不同层次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用保障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为学校实现办学定位,培养人才奠定基础。[4]要搞好“传、帮、带”,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要倡导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教书育人是饭碗,必须端好自己的饭碗,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等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5]
教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作风、品德、意志、纪律、合作、安全等教育,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治学方略,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动脑使人智慧,动手使人灵巧,写作使人缜密。教师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有效手段。要通过参加各级的“文明学校”、“文明单位建设”和开展“开化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禾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学校团学组织活动”等,凝练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博思审问,明德笃学”、“务实清廉,立德树人,尊师爱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观念,以及“实干才有出路”、“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纪律做保障,方向明,质量高”、“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等学校精神,进一步强化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以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郝南明.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思考—以文山学院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0,(1).
[2]徐怀春,苟丽,周云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1,(3).
[3]熊荣元.以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加快文山学院跨越式发展[N].文山日报,2011-02-09.
[4]徐怀春,刘俊,赵宁东.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广东化工,2012,(12):188-190.
[5]苟丽,等.师专学生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