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14-03-28邹玉兰
邹玉兰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就是其中之一。从微博的盛行可以看出时下微博对人们信息交流需求的高度满足。微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几乎达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这与微博的内容微型化、操作简捷化、交流自由化等突出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在广大微博用户中,尤其以年轻人居多。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微博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使用和受欢迎程度远超过其他人群,90%的在校大学生使用、发布微博。
1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们对某样东西的青睐、追捧,肯定是因为这样东西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某一需求。同样,大学生热衷于微博,也是微博的某些使用特点符合了大学生的胃口。分析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从微博的功能、特点着手。
1.1 微博的“关注”功能
一个随手点击的“关注”能让微博用户看到自己想获知的信息。关注谁、关注什么、关注多久没有限制,全由自己的喜好。这就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尚未成熟而又活跃的思想需求和个性化、追求新鲜时髦的心理需求。然而,网上那些鱼目混珠、随意杜撰、歪曲事实、恶意诱导的微博内容也比比皆是,这对于理性判断力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
1.2 微博的“转发”功能
微博存在以来发生的一些事实已证明微博具有难以估计的舆论制造力。只言片语的表述,经“转发”后可能引起舆论焦点,比如小悦悦事件、赵丽华诗歌事件等。事件引起的关注有利有弊,成千上万的言论可以造成巨大压力督促事件的解决,也可能无限放大、散布谣言、歪曲事实,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1.3 微博的“评论”功能
微博的内容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而非长篇大论。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很适应青年人的生活节奏,一部手机就能与互联网应用连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微博内容的评论既有客观评价、真知灼见、激烈言辞,也有恶意曲解。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评论功能有利于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深化彼此间的互动交流。
2 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作用
微博由于其字数的限制、零门槛以及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等发布和传播特点,让广大用户深感其益。但现有网络管理毕竟不够完善,微博也如其他网络交流平台一样,既有显著的优点也有不容小视的缺点。就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而言,大学生使用微博普遍呈现出以下特点:大学生微博亚文化的传播、娱乐八卦的风靡、拜金主义和不劳而获思想的抬头、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交障碍等,微博对大学生来说是利弊并存的。因而,理性、客观地看待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开展大学生自主教育、规避消极影响、有效利用微博平台应对环境挑战的前提。
2.1 微博是满足学生情感交流、个性发展的网络渠道
微博正在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交际圈”,微博上的交流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的限制,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学生可以自由、开放、平等地在自己的微博上关注所感兴趣的、关心的内容,可以充分表达,满足自我发展需求,能与趣味相投、彼此熟悉或关系较亲密的同学或微博用户对社会热点、校园焦点事件、个人感受进行充分交流,满足大学生展示自我和被尊重理解、归属以及人际交往的需要。微博用户对其海量信息都有“听”与“说”的权利和自由,时时都有不同观点的交相、碰撞与共鸣。
大学生思想活跃,关注社会热点、公众事件等,即时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态度,并快速汇聚形成群体、班级、系里、校园舆论的洪流,满足了大学生情感沟通需求,也体现出其个性发展的需要。微博也就成了大学生的“舆论圈”。
2.2 微博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提高教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在微博上,学生们晒心情、发牢骚、记录生活,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当前思想、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途径,使教师开展思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引导与鼓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第一时间开导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轨迹和现实困难并及时给与帮助。
2.3 微博是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交流平台
时代环境日益剧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光靠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定会收效甚微,付出远大于回报。目前,微博代表了一个新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对微博的热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教育形式,有意识地将微博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动抛出话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交流。这一过程让教师由以往的严肃说教者,变成安静的倾听者和贴心的引导者,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教师和其他同学发言的尴尬,改变了教师说、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学生们更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加上老师们的“不经意”的引导,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判断力。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过程。
3 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自主教育的举措
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学会自主教育,教育的最终效果的体现也来自于大学生自主教育的实现。教育的实施过程始终离不开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与条件。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自主教育,主要从营造环境氛围、制订制度等方面着手。
3.1 结合自主教育特点,把握使用微博开展自主教育的原则
3.1.1 把握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方向
微博信息传播无限制、无屏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具有使命感、责任感,要向大学生传达客观、真实的社会消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1.2 坚持教育目标
高校开设、维护和跟踪各类微博,甚至培养一支专门的教工队伍开展微博平台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协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学生这一微博群体凝聚成一股健康成长的正面力量。
3.1.3 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有意规避不足,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使用微博开展自主教育也要紧紧抓住微博的突出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包括内容的丰富多样、信息的时效性、表达手法的灵活化等,也要关注微博受众的心理,适时对大学生进行平等性的引导和帮助,注重教育的语言艺术和方法,空洞乏味的说教只会让教育停流于形式。
3.2 建立制度,规范微博开展自主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环境的变化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教育方法。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学校和教师都应该主动改变意识,自觉利用这一平台,开设校方、教师、班级、社团等内容多样化的微博,将其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潮流。
相对意识的自觉转变,制度的形成对教师、学生使用微博起着规范、引导作用,能逐渐营造氛围、形成趋势。建立必要的制度、规范与要求,促使教师更新观念,使用微博与学生互动,使其从意识积极主动的转变上升到制度的要求,从而多了一份责任与压力。
首要是建立教师使用微博开展学生自主教育的奖惩制度,明确规定教师要使用微博和使用范围、互动情况,对做得好的教师给与相应的奖励,做得不够或欠缺的,给与一定的惩戒,奖惩并举、赏罚分明,制度才能发挥作用。
同时,还要建立信息反馈和监测制度。大学生思想活跃,但有时会出现偏激、片面的想法和观点,有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负面的言论,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入了解,对学生的各类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积极引导或严肃批评处理。微博上的信息海量、鱼目混珠,因此对一些不良信息一定要及时地掌握、监控,帮助大学生抵制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微博使用效果评价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形成微博使用意见反馈制度和管理经验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反思不足,汲取成功经验,探讨改进措施,逐步形成师生微博健康运行的管理办法。
3.3 多措并举,构建大学生自主教育微博平台
3.3.1 建设一支善用微博的高校教工队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因而,培养教师使用微博,不是简单的会用和单纯的互动,而是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达到教育的目的。
首先,建立微博教师队伍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宣传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领导担任,负责微博教工队伍的日常工作管理、活动安排和制度建设。
其次,成立微博教工队伍。由了解学生、又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教师构成,通常以负责学生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便于选拔部分学生,如学生干部或党员,协助教师组织开展工作、传播信息。
再次,高校要定期对队伍进行专门培训和专题学习,进行信息反馈与经验交流,提高队伍使用和驾驭微博的操控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新闻宣传素养,包括使用方式、方法与教育观念、注意事项、潜在影响的预见和判断能力等方面。
3.3.2 加强师生微博互动交流
微博用户的内容发布、评论、转发等展示了个人的生活状态、内心想法与心情。因而,将微博作为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窗口、舆论引导的传播平台,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微博信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出他们的真实想法。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在隐藏处观察情况,又要主动与学生“搭讪”,与其互动交流,逐步建立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一旦树立这种信任的互动关系,学生便不会碍于师生距离而有所防备,而是充分、随意地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对于学生表露出来的偏激、消极信息,要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见能力,需要果断采取措施,将矛盾或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
3.3.3 用积极舆论引导学生成长
微博虽然短小,但时效性、便捷性、平等性、参与性与交互性极强。这也是广大微博用户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媒介,教师应该把握舆论导向,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消息,回应不实传闻,使学生免于小道消息的困扰,影响判断。教师应主动分享、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判断力和自律能力。比如,就时事热点问题、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人物、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充当组织者,发起讨论,吸引学生参与评论。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和教师作为交流的双方是平等的,学生没有课堂上对教师的排斥和发言的尴尬,反而会更多地表达其真实想法。而教师与学生充分地交流意见,也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沟通,从而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说教的厌烦、抵触。教师将学生对事件的注意力和关注点聚焦到价值判断、伦理道理建设等思想政治教育上,使教育效果更明显。开展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是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代需求和环境所需。微博对大学生既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分析、思考其中利弊,理性看待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作用,是有效利用微博平台、应对环境挑战的前提。探究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自主教育的举措,结合自主教育特点,注意把握使用微博开展自主教育的原则,还要从制度着手,逐步营造氛围和打造环境,多措并举,构建大学生自主教育微博平台。
[1]徐婷婷.微博在大学生自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前沿,2013(6):198-200.
[2]殷鸿炜.加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自主发展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8):157-158.
[3]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8):151-153.
[4]刘敏,钟志贤.基于教育博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7(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