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28

船舶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院高职

李 巍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1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培养要求

为了全面、准确论证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回收296份,回收率78%。调查结果显示,艺术类高职学生和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1.1 艺术类高职学生特点

1.1.1 女生比率偏高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由于招生专业的原因,女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学院现有在校生4 229人,其中女生2 779人,比率达65%。这一比率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办学层次中又有一定的差别:影视动画、动漫、计算机多媒体设计等专业男生较多;主持、空乘、表演类专业女生比率较高;节目制作、编导、新闻等专业男女生比例持平。

1.1.2 过分重视专业课

从学生选定艺术类专业开始,过分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几乎是艺术生的共性。调查显示,有61.74%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其中163名学生表示对专业课的兴趣一般,占调研学生总数一半以上,有188名学生表示对专业课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占调研学生总数的64%,仅有6名学生表示不喜欢专业课,占总数的2%。这必将导致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发展不平衡。

1.1.3 人文修养缺乏

艺术类高职学生虽有自身的优势,但与用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艺术院校学生外形出众,个性活跃,加之艺术实践机会多,相对更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人文修养方面尚需提高。

1.2 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2.1 要拥有正确的追求和团结协作精神

艺术类高职学生要爱专业、爱职业、爱事业,注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要重视学校的荣誉、班级的荣誉,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1.2.2 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

新生入学后,要首先学好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扎实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自觉进行专业训练。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争取专业能力有较快和较大的提高。

1.2.3 要重视相关的边缘学科和课程的学习

一专多能,宽口径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艺术类高职学生,要把上网聊天的精力和时间用于阅读专业书籍、获取社会信息、服务社会需求等有益的学习活动中,要制订学习计划,积极有序地参加校园社团活动。

2 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框架体系,成为培养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下面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为例,探究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1 以优化课程结构为核心

2.1.1 强化品质教育课程

学院围绕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在品质教育上重点解决4个问题,即理想和信念问题、知法懂法问题、处世交往问题、守纪和自律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开设5类课程,即信念理念课(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军事课(包括军事训练等)、道德修养课(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法制课和礼仪课(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等)。围绕上述课程,进行4项考核,即形象规范考核、行为规范考核、卫生习惯规范考核、遵章守纪规范考核等。这些课程和考核,有计划分解到3年的全学程中进行。

2.1.2 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课程

针对艺术类学生相对文化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和艺术教育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要求,把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文化必修课,其余课程的教学列入选修课程进行。

2.1.3 增加专业能力课程

围绕“品质+能力”的教学目标,根据影视行业栏目的人员工作组合结构,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能力课、专业实践课3部分进行分类安排,一般主专业的主修课程占2/3,与主专业相关的辅修专业课程占1/3。

2.1.4 补充就职类选修课程

课程完全根据学生的就职意向进行就职强化教学,开设职业资格考证课程、汽车驾驶课程和就职技巧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就职意向开设其它相应的课程,并切实改变传统就职教育只在就职前进行的做法,将就职教育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进行,使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学习。

2.2 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切入口

在专业教学中,学院从以下3方面入手改革教学模式:

2.2.1 改革教学安排,实施模块式教学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将原来的分散式安排改为以知识点相对集中安排,采用兵团作战的形式逐个解决。如在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将专业性知识点的普通话语音和语音表达集中在一年级完成。将主持艺术细分为播音主持、电视新闻主持、专业节目主持和综艺节目主持等类别,集中在二年级完成。同时将每类中的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和实践训练按类集中在一个模块中,由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三年级主要安排就职类课程并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践。

2.2.2 改革教学方法,实践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将专业能力教学与项目开发紧密结合。如在影视动画专业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院联合全国12家知名动画公司组成了“江南影视产学研联合体”,并从12家企业中聘任了25名教授和21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同时在企业设立学院实训基地和在学院设立企业项目工作室的双向互动机构,在教学中带项目,以项目带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专业教学平台。

2.2.3 改革实训形式,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将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有组织地将学生领出校园带入社会,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又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中,学院有意识地策划了“先进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以“让我们关注社会,让社会关注我们”为口号,开展为社区“献上一台文艺节目,采访一位先进人物,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举办一期短期培训、制作一部电视专题片”的“五个一”活动,把影视表演、音乐表演、主持播音、新闻采编、编导、艺术设计和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动员起来,先后到10多个社区举行此类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3 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强,适应能力快,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就业率高。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学院注重以下4方面的工作:

3.1 进行就业教育,强化就业意识

入学伊始,学院即向学生介绍各个专业将来的就业定位、职业特点和职业素质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在选择专业,更重要的是在选择工作。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学院会给学生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强化学生就业意识。

3.2 瞄准专业人才走势,确立复合型能力标准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人才走势提出了不同人才规格要求,着重体现在3个方面,即思想素质标准、专业能力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统称为能力标准。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在掌握主专业知识的同时,再学1~2门相近专业的技能,能适应从事2~3个岗位工作。如就读主持播音专业的学生,要同时掌握新闻专业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知识能力,毕业后可适应“采、编、播”一体化工作的需要。

对于每个专业而言,学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主持播音专业和表演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要求达到一级乙等以上,而其它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即可。

3.3 重视模拟训练,实战性强

就职教育体现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学院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同时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就业岗位特点模拟项目和动作示范,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认识将要迎接的岗位工作流程。学院的广电中心、模拟机舱、模拟动车、虚拟演播厅和彩虹剧院等都成了学生锻炼就职能力的重要阵地。

3.4 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人才

为适应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要,学院要求教师自编教材,广泛获取社会上最新的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把社会急需的专业能力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进行考核,保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和市场实行无缝对接,使掌握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除此以外,学院还经常邀请企事业相关人员到学院做报告、开座谈会,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文化艺术将会持续繁荣,社会将会需要更多的艺术人才,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把握机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李雪蓉.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159-160.

[2]鲁雁飞,李雪蓉,蒋玲,等.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艺海,2008(3):202-205.

[3]施益华.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1):58+52.

[4]耿学刚.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6):104-105.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院高职
初等教育学院
艺术类专访心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学院掠影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