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的对比研究
2014-03-28黄雪梅
黄雪梅,邹 烨
(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妇科,广西 贵港 53730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术中出血,为了探寻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现将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使用这两种药物后术中出血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平南县人民医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入组标准:①经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排除黏膜下肌瘤或宫颈、峡部肌瘤,肌瘤直径≥4 cm,且≤8cm;②肌瘤个数≤3个;③要求保留子宫;④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等患者;⑤无手术禁忌证者。患者术前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无性生活史不做),排除恶性宫颈疾病;月经不正常者行诊刮术,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按患者入院单双日期分为两组,其中垂体后叶素组44例,年龄25~40(28.2±2.1)岁,已婚38例、未婚6例,已生育32例,每例1~3个肌瘤,肌瘤直径4~8(5.1±0.2) cm;缩宫素组34例,年龄24~39(27.2±2.3)岁,已婚30例、未婚4例,已生育24例,每例1~3个肌瘤,肌瘤直径4~7(5.1±0.3)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一般取膀胱截石头低足高位,无性生活史者取头低足高平卧位。常规气腹穿刺,腹部取4点穿刺孔(脐部10 mm,右麦氏点5 mm,左麦氏点稍偏上10 mm,左耻骨联合上二横指距腹正中线5 cm处5 mm),置腹腔镜和操作器械,明确肌瘤部位、数目。垂体后叶素组:在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6 U+0.9%氯化钠10 mL,进针孔用钳夹轻压1~2 min,可见子宫迅速收缩,表面变苍白,用单极电凝钩缓慢地在肌瘤最突出表面正中横形切开子宫肌层,长度约为肌瘤直径的2/3,深达瘤核,用大抓钳或肌瘤钻提起肌瘤牵引旋转,用拔棒钝性或电钩电切,切口边缘分离肌瘤包膜,贴近肌瘤将其包膜完整分离,分离至肌瘤基底时,电凝基底部止血后再剥出瘤体。如为多发瘤,尽量用同一个切口取出。创面用0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如穿透内膜或创腔较深,分两层缝合。切除的肌瘤用电动筒状旋切器旋切后取出,冲洗盆腔,创面充分止血。缩宫素组:注射缩宫素10 U+0.9%氯化钠10 mL,其余步骤同垂体后叶素组。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②术中出血量;③注药前及注药后15、30、45 min时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④术后肛门排气时间;⑤术后体温恢复情况;⑥术前与术后3 d血红蛋白的差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缩宫素组(P<0.05),血红蛋白差值显著低于缩宫素组(P<0.05)(表1)。
2.2两组术中生命征比较 两组患者使用药物后,收缩压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及心率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及术后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比较
1 mmHg=0.133 kPa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垂体后叶素组有6例、缩宫素组有4例出现季肋部胀痛及双肩酸痛,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3),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均达100%。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宫,维持子宫完整的生理功能[1]。随着微创外科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腹壁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而倍受患者青睐,已成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最佳术式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难题之一就是术中出血,出血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创伤,也会使术野暴露不清,增加手术的难度[3]。出血过多也是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的原因之一。因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减少术中出血。
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现将缩宫素和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肌瘤剔除前子宫肌注射,观察使用这两种药物后术中的出血情况,以探索哪个药物的止血效果更佳。缩宫素是妇产科常用药物,其通过加强子宫收缩而达到止血目的。缩宫素是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其选择性激动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通过与该受体相耦联的G蛋白介导激活磷脂酶C,促进磷酸肌醇生成,增加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从而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加强、收缩频率加快,而且用药剂量不同,子宫收缩的性质及强度也不同。此外,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受子宫生理状态、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的影响,雌激素能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孕激素则降低其敏感性,至孕足月时这种敏感性达高峰。因此,缩宫素对妊娠子宫止血效果好,非妊娠子宫对其敏感性差。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和加压素两种成分,其是从猪、牛、羊等的脑垂体后叶提取的九肽类物质,对平滑肌具强烈的收缩作用。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子宫肌膜上都含有大量加压素受体,垂体后叶素作用于加压素受体,通过鸟苷酸调节蛋白激活细胞膜内磷脂酶C,促进磷脂醇生成三磷酸肌醇,促使内质网释放钙离子,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4],处于任何时期的子宫均表达加压素受体[5],因此其促使非妊娠期子宫的收缩比缩宫素强,在体内维持作用的时间为20~30 min。因此,子宫肌层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双重收缩,使瘤体突出于子宫表面,利于肌瘤的寻找及剥离,且子宫血管收缩强烈,止血效果更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垂体后叶素组患者较缩宫素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野清晰,明显降低镜下操作、缝合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P<0.05),说明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比缩宫素好。垂体后叶素组用药后其收缩压与缩宫素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垂体后叶素组用药后能引起收缩压升高。在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好,但由于其能升高收缩压,因此在使用前注意排除患者有无高血压病史、肾病史及心脏病病史等。使用时应密切观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3-5],进一步说明了垂体后叶素的使用价值。
总之,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其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价格低廉,使用简便。虽然用药后能引起收缩压升高,但药效过后收缩压能恢复正常,对其他生命体征、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无影响。因此,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今后应继续在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技巧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1] 潘志坚.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07,2(2):157-158.
[2] 黄雪梅,陈梅,曾爱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4):632-633.
[3] 李丽,马树强,周晓梅.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作用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6):455-456.
[4] 梅松原,刘艳庚,韩秋丽,等.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6(9):801-804.
[5] 秦成路,廖莳,许可可,等.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8):113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