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环境下宁波港发展策略

2014-03-28张传龙

集装箱化 2014年3期
关键词:上海港港口长江

张传龙

2013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96亿t,同比增长9.5%,排名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下同)港口第三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7.0%,排名我国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六位。随着我国港口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宁波港的发展环境也发生改变。2013年8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同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指导意见》涵盖长江沿岸的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此举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将再度成为我国开发战略重心。上述事件堪称我国港口航运业的重大事件,其对宁波港的影响不言而喻。

1 宁波港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1.1 上海自贸区成立

作为紧邻上海港的重要港口,宁波港与上海港的经济腹地交叉重叠,并且都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港口。上海自贸区面积达2,其所辐射的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港口和航运金融创新和改革成为新亮点。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一些离岸业务等,均需要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有媒体表示,虽然上海自贸区的实际影响还很难估计,但实地调研发现,上海自贸区无疑会吸引更多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这些综合利好因素对上海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注入巨大动力。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后,包括上海港在内的多个上海本地港口和航运股立即成为2013年8月最热门的板块。

1.2 《指导意见》出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的《指导意见》同样为上海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重视发展长江经济带,有意打造中印缅通道以及从中国到巴基斯坦西部的通道,通过长江沿线各个点的建设,逐步起到以点带面的发展作用,具体实施步骤为:(1)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依托,做强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2)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3)促进“两头”(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开发开放。

此次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战略涉及的部委除牵头的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职能部门的参与对发展内地港口、无水港的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以及地区内的出口放行、保税区建设等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港地处长江入海口,长江沿线经济发展能使上海港获得充足货源。《指导意见》以长江主干道为考虑主体,未将浙江省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宁波港在与上海港的竞争中失去了一大政策优势。

2 当前环境下宁波港发展策略

目前,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宁波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环境下,宁波港应当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同时,继续推动区港联动建设,强化保税区与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港航产业和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服务全市、辐射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南翼物流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为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夯实基础,从而在与上海港的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2.1 找准定位,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溢出机遇

上海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力争经过2~3年的改革试点,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示范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举措对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波港与上海港同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均为我国重要港口,且两者在发展建设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上海自贸区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和创新等方面作用明显,并针对金融、航运、商贸、文化和社会等服务领域开展创新活动,这些均可为宁波港发展提供借鉴。宁波港应当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开放政策和创新举措,着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交易、咨询、海事仲裁、港口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为宁波港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2.2 加强与保税物流园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区港

强化宁波港与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合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区域化监管、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科学化监控,采用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构建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进一步开发集商品、商贸、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平台,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2.3 加强合作,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

积极适应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与航运巨头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拓展矿石、原油、煤炭和液化品等基础货源,优化服务品牌。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借助无水港、铁水联运等物流资源,按照巩固省内、深耕江西、开发三北(西北、东北、长江以北)的要求,集中力量拓展箱源腹地,优化密集的支线运输网络,进一步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等建设,不断提高海铁联运信息化水平,继续做优内贸中转平台,增强无水港和喂给港功能,开发内河运输,提升内贸集装箱业务量。

2.4 加强码头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码头设备设施监控和作业进度智能化,实现办公室、车队、桥吊、龙门吊、闸口等信息化全覆盖。通过码头信息化建设带动港口作业精细化,包括监控进出港车辆分布情况,适时调整机械设备和人力的分配,为船公司、货代、外堆场等客户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等。

2.5 提升超大型集装箱船作业水平,提供个性化

利用宁波港梅山港区和穿山港区的优势,将梅山集装箱码头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专用码头,实现超大型船舶无吃水限制、无装卸高度限制、全天候靠离泊,以适应马士基等船公司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靠泊作业需求。

猜你喜欢

上海港港口长江
长江掠影
《威海港口》
Fog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承载百年世博情 远帆归航“上海港”
承载百年世博情 远帆归航“上海港”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
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