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手工课
2014-03-27李美燕
李美燕
手工制作是中学美术课的常见课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手脑协作能力,使用工具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造求新的意识。上好了一节手工课,学生不仅在课程中享受乐趣,而且往往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次的手工制作。对于上好一节手工制作课要做到些什么呢?笔者现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节课夯实的基础。包括课前教师通知学生带齐工具与材料,并在小干部的配合下,逐一进行检查,及早发现个别准备不足的情况,也在师生帮助下解决好。
工艺课的范样制作很重要,教师平时应多收集一些手工制作的创意和制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让孩子们一个个喜形于色,兴趣盎然,手痒痒的,好像箭在弦上,个个跃跃欲试。教师的范样做得好,学生的作业也相应水涨船高。有的老师自己要求学生这样那样,而自己却懒得动手,或是很随便地做一个样子,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随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也粗制滥造,应付了事。范作是学生获得手工课制作的最直接的动力,那我们如何收集范作呢?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收集范作的几个方法:
1.要根据所要教的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范作
这种方式是现在很多美术老师所常用的方法,老师的制作过程也是体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教师精彩的范作会带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2.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范作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随处可见,如:超市、商店、回收站等都有可能有美术教学的范作,只有我们留心观察,细心收集就能收集到很好的范作。
3.在教学中注意收集优秀的作品,作为日后的教学范作
学生的美术作品有的很优秀,要比日常收集的范作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三种收集作品的方式,不用多长时间老师手中就有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料库,有了丰富的资料,教师在手工课的教学中就可用范品进行教学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电教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迅速性、直观性、感染性和再现性,在导入新课、引导启发、示范指导、创设情境、反馈评价等教学环节都有重要作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别是一些细小、复杂、时间较长示范环节,应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扩大能见度,还可以节省示范时间。另外,还可用视频展示仪来展示学生的剪纸、手工作品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注重培養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在工艺课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科书上已设计好的一个作品,从内容、形式、材料到制作步骤都是统一规定死的。学生只要按书上设计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去做就可以了。有的教材甚至是连图样都印好了的,学生的工作只是剪剪贴贴而已。这等于把学生当做一个作坊工人。我们在指导学生制作手工时,应始终把创造精神放在第一位。其实手工课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折”“剪”“刻”“缝”“染”“绣”“镂”“撕”等,这些技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基本掌握。而对初中学生来说,最困难的是制作创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术课堂时间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偏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技法的讲述和演示时间可适当减少。例如,在上《手工书设计和制作》一课中,我先展示一些制作好地有创意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再花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欣赏“世界最美的书”,书的发展历程等,从书的内容,封面设计,内页设计等开展联想,打破学生对书的固有思维,设计有创意的书。而对技法的讲解,只花较少的时间提示学生回忆上学期《纸浮雕》《纸雕塑》两课时用过的技法,或一边讲解一边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并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才会丰富多彩,表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制作手工时,应始终把创造精神放在第一位。如外形、装饰纹样,都要求学生自己动脑筋设计出和书本上不一样、和老师不一样、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作品。我常用到“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可以用××做,也可以用××做,还可以用什么做”的谈话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由于引导得法,学生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设计的作品才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极少雷同,总是找出不同的新方法,真正集思广益、各显神通。
总之,手工制作课作为初中美术课的重要课型,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意兴趣导入,努力做好示范讲解,正确指导学生想象创造、仔细操作,就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所提高。
编辑 乔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