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法

2014-03-27李燕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扇形圆锥例题

李燕华

2013年1月,笔者有幸听了新北区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两位老师都上了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9节的《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节课。笔者对他们的教学智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两节课的对比分析

【教师甲】

板块二:认识圆锥,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教师:问题1:请观察这是什么几何体?根据你以前所学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教师:还有补充吗?

教师:侧面呢?是平面还是曲面?

教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PPT上的:

教师: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教师:问题2:如果用r表示圆锥底面的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线长,l表示圆锥的母线长,那么r、h、l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教师:问题3:请利用下列条件求值(1)l=2,r=1,则h= .(2)l=10,h=8,则r= .

教师:问题4:沿着圆锥的母线,把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教师:问题5:圆锥各个元素与其侧面展开图各个元素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伴交流,再请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问题6: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如何利用r,l表示圆锥的侧面积和圆锥的全面积?

教师归纳:

板块三:利用圆锥侧面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师:问题1:制作如下图所示的圆锥形铁皮烟囱帽(图略),其尺寸要求为:底面直径80 cm,母线长50 cm,求烟囱帽铁皮的面积(精确到1 cm2)。

教师:问题2:如上图所示的扇形中,半径R=10,圆心角θ=144°,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1)求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r;(2)求这个圆锥的高(精确到0.1)。

教师:问题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圓锥的底面直径为80 cm,母线长为90 cm,求它的全面积。(2)如图扇形的半径为30,圆心角为120°,用它做一个圆锥模型的侧面,求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

(以上学生活动都是学生先思考,然后独立完成,同伴互纠,教师巡视)

【教师乙】

板块二:探索圆锥侧面积公式。

教师:问题1:将一个圆锥的侧面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铺平,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教师:你们能画出圆锥的原图与剪开后的图形吗?

教师:问题2:根据所画图形,思考圆锥中各元素与它的侧面展开图中的各元素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教师追问:圆锥的全部面积是什么?

教师归纳:母线的长=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半径;底面周长=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弧长;圆锥的侧面积=侧面展开图扇形的面积;圆锥的全面积=侧面展开扇形的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板块三:圆锥侧面积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师:问题1:(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 cm,母线长为6 cm,则侧面积为________cm2。(2)已知圆锥的高是30 cm,母线长是50 cm,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校对)

(问题2与问题3用的例题跟甲教师的一样。问题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讲解、板书;问题3教师教学生画出“连体图”,并且把有关的量标在图上,带领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呈现答案,学生听后感觉仍有困难,教师再板书。)

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两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深挖教材,整合教材,设计了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对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益处。教师甲注重知识、技能的显性要求,知识讲得很清楚,但教师太不放心学生,例题讲解都自己包办,方法过于单一。教师乙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二、两节课整体教学的对比分析

板块一的导入,两位教师的方式都一样,都处理得比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问题教学角度看,我们发现两节课都从知识的产生入手,围

绕系列问题不断地向前发展,两位老师都选择书中的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完成,教学重点都突出。从板块上看,教师甲的板块不是很清晰;教师乙的板块设计得层层推进,每一个板块都是为后面的板块作准备的。从内容上看,教师甲显得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例题讲解全是以自己讲解为主,学生就是倾听,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乙注重把学生的难点先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单独完成,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堂小结看,教师甲的小结让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显性素材方面进行归纳,显示了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一问一答,有的学生就不思考。教师乙不仅从知识、技能角度归纳,还延伸到思想方法,就更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并学会在教学行动中反思、积累、内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1)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成的资源,教师在巡视中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收集、整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在感受共同课例教学的背景中,互相分析、比较和讨论,在反复的斟酌中融合新方法,提升新理念。(3)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来调整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行为和提升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陆国强.比较: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3).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扇形圆锥例题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各种各样的扇形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复扇形指标集上的分布混沌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