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14-03-27秦绪君丁明来

茶业通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瓢虫绿叶茶树

秦绪君,丁明来



山东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秦绪君,丁明来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农技站,山东日照 276812)

山东省自1966年南茶北引以来,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鲁东南沿海、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三大茶叶产区,截止2012年,全省现有茶园总面积2.07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8万hm2,茶叶总产量1.3万t,干毛茶总产值达到20多亿元,已成为江北茶区最北部集中分布区。由于山东种茶历史较南方茶区短,气候条件特殊,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相对较少。但在茶树种苗的引进过程中,一些病虫害也随之传入。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种茶时间的延长,茶园病虫害种类呈增加的趋势,逐渐成为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威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对茶叶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茶园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1 山东省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

山东省茶园以虫害为主,主要有黑刺粉虱、绿盲蝽、角蜡蚧、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假眼小绿叶蝉等六种,绿盲蝽发生时期在4月15~25日;茶橙瘿螨、茶叶瘿螨从4月中旬开始发生形成,6月份和9月份两个发生高峰;角蜡蚧一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雄成虫于5月下旬羽化,交尾后死亡,6月下旬卵孵化;茶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混合发生,形成7月和9月两个发生高峰。茶树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两种,局部地块零星发生。

2 病虫害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纯种茶园面积大,无生物多样性

山东省2.07万hm2茶园中,大部分为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多为纯种茶园,树种单一,没有设计防护林网或防护林网不健全,使茶园小气候环境较差,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因无防护林网防护,茶园冻害较重,同时,由于生物多样性差,不利于天敌(捕食螨、瓢虫和草蛉)和鸟类栖息和迁徙,易形成部分病虫害局部发生或大发生,进而影响到茶园高产稳产、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土壤环境较差,造成茶树树势衰弱,茶树抗病虫能力弱

山东种植的茶园基本上在荒山丘陵地区,茶园茶行裸露,地面覆盖少,不能保持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恒定,加上采摘等田间活动,土壤板结,进而影响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影响到茶树根系吸收和运蓄水分和肥料,造成茶树树势衰弱,且使茶园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不稳定,同时,夏季降雨集中,造成土肥水流失严重,过量施用化肥,不规范施用农药,造成生物多样性差。

2.3 治重于防,综合措施利用率低

往往注重生产季节病虫害局部大发生时的化学防治,而忽视农业、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不注重做好非生产季节的防治、清园及茶园土壤耕作等工作。

3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茶树病虫害防治,既要保证茶叶优质稳产,又要保证茶叶的饮用安全,严禁农药残留超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合理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危害。绿色防控就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3.1 生态调控技术

根据山东气候特点和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重点推广应用茶树良种“鸠坑”、“黄山种”,合理密植,茶园建立防护林网,地埂可兼作银杏、苦楝等,幼龄茶园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浅锄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茶园周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均可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加强茶园生态环境配套建设。在茶园四周栽植防护隔离带,使用侧柏、蜀桧等常绿树种,行距1m、株距0.5m,3~5行。在地堰栽植金银花蜜源植物,培养蜜蜂、赤眼蜂、瓢虫等益虫。在茶园空闲地带栽植豌豆,诱集绿盲椿象等虫害,栽植向日葵诱集茶蚜虫等趋黄害虫,进行集中隔离灭杀,避免对茶园造成污染。茶园夏季行间铺草(经无害化处理的作物秸秆等)厚度15cm,灭除草害,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3.2 物理防治技术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有虫芽叶注意重采、强采,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等害虫危害。坚持晚秋预留修剪或早春复修剪技术。深耕施肥和初冬农闲时,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集中销毁,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3.3 生物防治技术

推广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技术。其中,主要培养和保护赤眼蜂、瓢虫、蜘蛛等天敌,防治虫害。在5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利用捕食螨防治茶橙樱螨、茶叶瘿螨等螨类。在6月中旬、9月上中旬,选择湿度较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防治茶小绿叶蝉。在5月下旬、10月中旬,喷施粉虱真菌制剂(BT)5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

3.4 理化诱控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性、群集性和食性等习性,通过性信息素、光、色等诱杀或机械捕捉来防治害虫。目前主要利用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原理的昆虫性激素诱导板、粘虫板等,一般于虫害发生初期每667m2悬挂25cm×30cm板20~25张;诱集黑刺粉虱、蚜虫,选用素馨黄粘虫板,诱集茶小绿叶蝉选用芽绿色粘虫板;当纸或板上粘虫面积占板表面积的60%以上时更换。茶园装置频振灯黑光灯诱杀小绿叶蝉、黑刺粉虱,作为药剂防治的有效补充;以每3.33hm2装置一盏频振灯为宜,同时由于黑光灯也可诱杀螳螂科、蚁蛉科、草蛉科、瓢虫科的益虫,最多的是瓢虫和草蛉,瓢虫发生有两个明显高峰,分别是8月初和9月初,高峰期瓢虫个体数量是诱虫数量的44.32%。所以为避免对天敌的危害,应杜绝黑光灯常年开灯诱杀,防治黑刺粉虱成虫及小绿叶蝉成虫宜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开灯,防治小绿叶蝉成虫宜在7月上旬至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灯。应避免在天敌高峰期开灯。

3.5 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优化轮换使用、精确使用和安全使用配套技术。有机茶园重点推广“三保奇花”有机药剂,或2.5%鱼藤酮150~200ml/667m2(300~5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虫;夏季选用10%多抗素75~125g/667m2(600~1000倍液)防治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病害;绿色食品或无公害茶园防治假眼小绿叶蝉,选用茚虫威、虫螨腈、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兼治黑刺粉虱可用茚虫威、虫螨腈等;防治茶叶螨类,选用虫螨腈。茚虫威按180~330ml/hm2、虫螨腈按375~450ml/hm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按150~300ml/hm2,1 hm2用水量为675~900kg均匀喷施树冠进行防治。封园后,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将茶树喷湿喷透,杀菌治螨防虫(黑刺粉虱)。使用雾化程度高的器具喷施药剂,提高药剂的利用率。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S435.711

A

1006-5768(2014)02-0084-02

秦绪君(1975- ),山东日照人,农艺师,长期从事基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瓢虫绿叶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绿叶 稳步向前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绿叶 奋发有为
绿叶 饮水思源
绿叶 至善至美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