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社会活力∶必要性、理论基础及其创新策略

2014-03-26麦伟杰

关键词:子系统活力整体

麦伟杰

(复旦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谈论社会活力,需要先了解何为活力。从本源而言,社会活力是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能力的体现,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是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1]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社会活力,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历史环境中,特定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所具有的自组织、自创生、自演化功能的发挥与实现的自主能力,是一种适应力、创造力、自我更新和转化能力。[2]因此,社会活力既是一种社会成员的个体活力,也是全社会的整体活力。个体活力是整体活力的前提与基础,整体活力反过来作用影响个体活力,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提升社会活力的必要性

人类活动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活动的起源和归宿,都围绕着人类需要而进行。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开展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生产必要的物资产品,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保障人的正常生活和后代的繁衍。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人的基本生存便受到威胁。社会活力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能让生产实践活动持续进行,保障人的基本生存。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有高低层次的,其依次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种需要,只有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人们才会寻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3](P25)故随着基本生存需要的持续性满足,人类便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迈进,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也随之变化,其范围、频率、质量等都进一步地拓展或提升。社会活力则是实践活动前进的动力,使生产实践的产品能不断地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要,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维持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形态。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分工、交换、合作等形式,逐渐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由此建构,而人已无法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社会活力维持着各种社会交往的运转,从而维系着社会关系,使社会的存在成为可能。而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新事物的产生必要取代旧事物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没有社会活力,政治体制、经济建设等将会僵化,国家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矛盾众多而变得岌岌可危。社会活力使得国家通过积极的改革与调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国家的稳定有序,从而维持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当下我国社会缺乏活力。在传统小农社会的环境中,民众安于现状,思想狭隘守旧,不思进取,用刻板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外部世界的新思想采取批判拒绝的态度。这种思维惯性,极大地制约了人的思维认识活动,抑制了思维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社会活力被长期约束。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与外面世界的接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彼此的互通往来,在与外部的对比以及自我的观照中,民众找到了差距和新方向,传统的经验主义、落后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压抑已久的社会活力重新焕发出来。时至今日,曾经泛起的社会活力遇到了瓶颈,尽管市场开放,但无法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尽管倡导增强民众话语权,但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大政府、小社会”的形态,已深深束缚了民众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国家在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优化内部结构,扫除各种障碍,而这时候,恰恰需要更大的一股社会活力来支撑改革的进行。这种社会活力,既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民众与社会潜能的挖掘力量。

二、提升社会活力的理论基础

协助人的改变,推动环境的改变,是社会工作实现助人自助的方法导向。在社会活力范畴中,人对应于微观的社会成员,环境对应于宏观的社会,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方法来激发社会成员和整体社会的活力,故需要从个人、社会两个方面,找寻激发社会活力的理论支撑。

首先,是个人层面的活力生成。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活动是物质材料的源泉,在劳动中,人能彰显创造力、生命力,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是人的活力的体现,但是随着生产实践的深入,人逐渐被自己的活动产品所束缚,本质力量在劳动中受到异己的支配和控制,人不再自由,丧失了创造力和生命力,人的活力被严重制约,人的劳动如同机械般生产,成为生产活动的奴隶。[4]资本主义社会正是这种异化的现实载体。[5]由此,激发人的活力,实质上是保持人的个性,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人自由自觉地生产生活。

其次,是社会层面的活力生成。系统理论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整体。该整体由经济、政治、环境、人口等各个性质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总体上保持着一致的目标与方向。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强调两个关键的因素。一是开放性。开放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系统与外部环境需要持续的互动交流,各子系统之间需要物质能量的转换,开放性成为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与前提。二是协调性。协调性既意味着系统持续的动态运行,也意味着各子系统间的交流和协同作用。开放基础上的协调互动,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进化发展。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演变进化,正是社会活力的重要体现。

三、提升社会活力的具体创新策略

个人层面提升活力。个人的活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从上文分析可知,人的本质力量包括潜能挖掘的积极性,独立自由的自主性,个人独特的个性。而社会工作价值的内容丰富,包括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平等的机会,没有歧视,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要等。其中,对应于人的本质力量要求,挖掘潜能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案主自决能激发人的自主性,个别化能保护人的个性。三管齐下,社会工作价值方能同时满足活力发挥的重要条件,使得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激发人的活力成为可能。第一,挖掘潜能——活力的积极性之源。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助人不是一种单纯的给予性的帮助行为,而是一种协助与辅助。在助人自助这一概念中,虽有“助人,自助”之意,更主要强调“助,人自助”。[6]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人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以后自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人面对种种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意味着人的能力有限,个人资源不足。社会工作认为,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都有无限的能力,能力的不足,是因为能力潜在隐藏而未被挖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便是帮助其厘清问题,找到解决的思路,挖掘人潜力的盲点,解决问题又提升人的能力。解决问题是任务目标,潜能的挖掘,人能力的提升,是过程目标,潜能被挖掘诸如此类的问题将能有效地预防,并自行解决。第二,案主自决——活力的自主性之源。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准则。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对特定的问题和情境做出分析,鼓励个人自我做主和自我决定。当个人拥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结果不产生严重性的危害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个人的选择和决定;同时,案主在自我抉择后,也相应地要承担可能造成的一切后果和责任。第三,个别化——活力的个性之源。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其把每一个人看作唯一的不同的实体,认为每一个人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充分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7](P53)差异没有好坏价值之分,社会工作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在工作中不会以刻板化的眼光来对待他人,反而会重视个人的权利和特别需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来协助每个人成长。故个别化尊重人的个性,维持人的本质力量,从而激发人的活力。[8]挖掘潜能、案主自决、个别化等这些社会工作价值内容,已演绎为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的行动,必须遵循该伦理要求。社会工作伦理的强制性践行,使得社会工作的运行,必然不断地为社会活力的激发创造条件和机会。

社会系统层面提升活力的路径。整个社会系统的活力,强调在各子系统间开放基础上的协调互动。社会工作涉足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涉及儿童、青少年等不同的工作对象,还关切不同的社会问题。如果将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那么这些不同的领域便是子系统。社会工作渗透到各个子系统中,便为优化社会整体系统提供了切实的便利。社会工作激发社会系统的活力,需要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各子系统的开放与协同作用。第一,促进系统的开放性。社会工作注重将子系统置于整体中做宏观的考量,从中寻找能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方法。子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其自身并非独立地隔离存在,而是与其他系统保持关联。社会工作则是通过扩展系统间的关联性,来达到促进系统开放的目标。第二,增强系统的协调性。在宏观层面上,社会工作始终保持着各子系统的动态平衡,以此维持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社会工作重视社会的公平正义,对各子系统一视同仁;遵循道德使命,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予高度的关注,拒绝只讲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权利,而不承担社会责任。[9]社会工作始终调节各子系统的矛盾,化解各方的冲突,以确保社会系统的稳定和谐。在微观层面上,社会工作的整合模式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当子系统面临某个问题时,通常并不只存在一种解决的途径,结合系统开放性中不同系统间的关联性评估,社会工作可以在其他子系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在不同子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以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个体与整体联动以提升活力。在实践中,激发个体活力与激发整体活力采用的方法是相通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种常用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可以同时适用于两者,也是激发个体活力与整体活力的联动机制。其至少有两种特性。其一,层级性。个案工作通过直接的单对单协助,有助于微观个体层面的活力生成。社区工作通过推动集体计划和参与,以实现民主、和谐、公平,有助于激发宏观整体层面的活力。小组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微观与宏观之间有一个缓冲和过渡,个人的部分问题可以借助小组来解决,社区的需求可以通过若干小组来实现。其二,内嵌性。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众多。作为社会工作基本的手法,个案、小组、社区被广泛地运用在社会的企业、学校等各个子系统中。只要社会工作涉足的地方,就离不开这三种方法。这既激发了各子系统内部的活力,又促进了系统间的交流与协调。

在本土背景下,提升社会活力还需要顶层制度设计,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而政府主导毕竟是外力推动,故还需要一种机制,来启动社会内部的根本力量之源。作为舶来品的社会工作,其诸多理念、概念、方法、领域等,都能为提升社会活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对新时期激发社会活力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足以视为激发乃至增强社会活力的新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政府主导,社工支持,方为良策。

参考文献:

[1]纳麟.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和谐云南[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汪建.社会活力论[J].文史哲,1993(4).

[3]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董慧.社会活力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5]公秀丽.社会活力[D].北京:清华大学,2006.

[6]顾东辉.“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解读[J].中国社会导刊,2007(24).

[7]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李同.本土社会工作实务中个别化原则的思考[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5).

[9]Morris,Charles.Varieties of Human Values[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6.

猜你喜欢

子系统活力整体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活力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