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患者并发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3-26周小丽成燕
周小丽,成燕
(公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公安43430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开颅患者病情危重,输液量大,且多次输入高渗透性脱水剂。在输液的过程中,开颅患者往往处于昏迷或是烦躁不安的状态,因不合作、病程长、静脉条件不好、机体消耗大、预后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诸多原因,导致在输液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48例开颅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一般输液为21~48d,最长的为72d。
1.2 并发症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指标,对48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
1.3 结果
48例开颅患者中出现Ⅰ度静脉炎38例,比率最高为79.17%;Ⅱ度静脉炎为8例,比率为16.67%;Ⅲ度静脉炎2例,比率为4.17%。经护理后患者症状消失,无局部皮肤溃烂及局部组织坏死。
2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了静脉输液操作,却疏忽了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操作欠规范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输液渗漏一般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严重的常为局部烧灼痛或刺痛,皮肤暗紫、变硬,更严重者导致溃疡的产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查找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加以预防和护理。
2.1 原因分析
2.1.1 药物因素 ①开颅术后的患者术后1~2周内常规每日Q4h或是Q6h、Q8h静注20%甘露醇脱水,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药液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或用药间隔时间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内药浓度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均可使内膜受刺激,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②在康复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静脉内输入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药。药物的浓度越高,其刺激性就越大,高浓度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的主要原因。③另外,开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输入多种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及非生理性的PH液体,如反复使用浅表性静脉,容易造成静脉壁受损,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增加药物渗漏的机会,导致产生静脉炎。
2.1.2 机械、感染原因 ①反复多次穿刺同一血管,导致血管内纤维组织增生。②穿刺部位的不合理导致针管的打折、滑动,增加针管与血管之间的摩擦。③输液速度过快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特别是在下肢静脉内输液时,下肢静脉瓣多,回流缓慢,导致血瘀滞阻。④针管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过长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⑤有可能性污染环节如针头污染、针管污染、配药时间过长、输液器污染、未及时更换敷贴等因素导致污染微粒进入血管,阻塞血管,引起供血不足,局部缺血坏死。
2.1.3 护理技术因素 ①护士没有操作经验,针头穿刺过深,针头的斜面穿破对侧的血管壁,造成药液的渗漏。②没有定时巡视病房、及时查看静脉输液的部位是否渗漏。③使用普通的一次性穿刺针渗漏现象是留置针的2倍。④针柄固定不到位,导致针头左右摇摆以致渗漏。⑤护士静脉推注药物时用力过猛。⑥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
2.2 护理方法
2.2.1 严格掌握无菌技术 穿刺血管前用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直径在5c m以上,穿刺成功后粘贴胶布时和拔针时注意无菌操作。
2.2.2 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护士在穿刺前选择合适的静脉是穿刺成功的关键,穿刺时一般从远端开始,穿刺前采取活动或按摩穿刺侧肢体,拍击、热敷穿刺处等方法,使血管充分暴露充盈后再行穿刺,穿刺时避开关节,针柄交叉固定妥善,烦躁或是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同一条静脉避免多次反复穿刺。穿刺时宜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应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2.3 选择弹性好、回血畅、较粗的血管利于穿刺 有计划地选择静脉,避开受伤、感染、硬化的血管。输注高渗透性脱水剂和高分子的营养药时采取热敷肢体,下肢静脉放置的留置针持续大剂量输液时抬高下肢20~30度并热敷,加快血液的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停留的时间,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尽量缩短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保留时间一般为3~4d。
2.2.4 预防污染和微粒混入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洗手,消毒液涂擦皮肤的面积应超过敷料的覆盖面,由于消毒液与皮肤上的细菌发生作用需2 min的过程,故严格按照碘伏对皮肤的消毒指标进行消毒。取药前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抽药时一人一针一管,配药针头适宜,不宜过粗,减少橡胶颗粒进入液体内,药物完全溶解后输注。
2.2.5 将甘露醇加温至恒温后输入 血管受热后可使血管内管腔增大,随温度升高液体的粘度随之下降,加快液体的滴速[1]。
2.2.6 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 根据药物的浓度及注意事项,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联合用药不能增强疗效时应单独用药,以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输注高浓度的大分子的液体时,应减慢滴速,并与小分子的液体混合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减慢滴速,在快速输注脱水剂后应静注20~30 ml的生理盐水,再行封管,减少局部血栓的形成。
2.2.7 主动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特别留意危重、昏迷、躁动、不合作患者,巡视检查穿刺的部位,发现渗漏立即更换注射部位,有问题及时处理。①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渗出早期局部首选用50%的硫酸镁冰敷[2],促进局部血管的收缩,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和吸收,同时冰敷还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减轻疼痛及组织细胞的损害。②药液外渗者早期以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酚妥拉明加生理盐水做局部环状封闭。注射后可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缓解血管痉挛,减轻和阻止液体和药物的渗漏及疼痛反应,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③局部肢体肿胀者在药物外渗的48h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以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减少局部组织肿胀。④对红、肿、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用喜辽妥局部涂擦。⑤用马铃薯切片或捣烂贴敷于患处,马铃薯片含大量淀粉、茄定、茄碱、龙葵素等,淀粉可加快药液吸收,茄碱、龙葵素有缓解疼痛、减少渗出作用[3]。
2.2.8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迅速拔针,将手指腹顺着静脉的走向覆盖穿刺部位的敷贴上,按压穿刺点的稍上方,压迫时间一般为5~10 min,以适中力度按压。
2.2.9 合理的饮食与健康教育 开颅患者术后3d给予鼻饲或是辅助进食。合理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保持皮肤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向家属进行相关知识介绍,以取得配合;加强留置针和输液期间的健康教育,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3 小结
影响开颅患者静脉输液质量的因素较多,作为护士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巧和用药的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正确规范操作,重视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护理。分析渗漏的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
[1]何春渝,周海英 .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J].中国药房 ,2012,23(28):2656-2658.
[2]高梅铃 .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表浅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 [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4):122-123.
[3]吴月萍,陆星尘,刑丽娟 .马铃薯片贴敷治疗胺碘酮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J].天津护理杂志,2006,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