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2014-03-26王会娟

医学综述 2014年13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王会娟

(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保定 071000)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因鼻窦黏膜或鼻腔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或变态反应而发病,传统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而采用鼻内镜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效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据相关报道,术后疗效普遍为80%~95%[2]。鼻息肉、鼻窦炎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正常生活。本研究对4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鼻肉镜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80例,均经鼻窦CT扫描确诊,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头晕、头痛和流脓涕等。类型:上颌窦炎、筛窦炎、蝶窦炎分别为39例、35例、6例。临床分型[3]:Ⅰ型31例,Ⅱ型40例,Ⅲ型9例。初发者56例,发作两次以上者24例。将上述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18~69(29.5±1.0)岁;病程10个月至25年,平均(2.9±1.1)年。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9~70(30.1±0.9)岁;病程11个月至26年,平均(3.2±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抗感染,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339)0.5 g,每日1次,同时给予传统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后对鼻息肉组织进行摘除,筛窦开放和上颌窦根治手术等,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给予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用凡士林纱条止血,并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5 d。治疗组给予内镜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首先将鼻腔中的息肉组织进行吸割,再逐步切除钩突,摘除息肉,打开筛泡,根据患者病情,开放病变鼻窦的窦口,对鼻中隔重度偏曲者进行矫正,再实施鼻窦手术,鼻腔填塞物在术后24~48 h抽出,及时更换并进行血痂和鼻腔分泌物的清理,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次。术后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0.5 g,每日1次),局部给予辅舒良喷鼻剂,患侧鼻孔每次1喷,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及复发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鼻腔通畅,内镜下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内镜下检查窦腔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黏膜局部有肥厚、水肿或肉芽组织;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脓性分泌物,内镜下检查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完全闭塞[3]。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35,P<0.05)(表1)。

2.2两组不适症状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术后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表2 两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不适症状及复发率的比较 [例(%)]

3 讨 论

鼻窦CT扫描是确诊鼻息肉鼻窦炎以及制订手术方案和术后复查的重要依据[4],其发病与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相关。鼻息肉鼻窦炎会导致患者头晕、头痛,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除此之外,鼻息肉鼻窦炎也可能成为病灶,进一步引发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对大脑和眼睛等周围组织构成影响[5]。目前,对于鼻息肉鼻窦炎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取得统一的结论,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病程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在治疗阶段可能发生的感染、变态反应以及息肉创伤均可能会对病情的控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对鼻息肉鼻窦炎应早诊断、早治疗,要想使鼻窦内黏膜的形态及功能达到高程度的恢复,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反之,病程越长,病变程度越大,相应的治疗难度也会增高,不利于治愈[6]。

鼻内镜手术作为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一种手段已经有120年的历史。鼻内镜手术的基本原理是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病变的黏膜可逐渐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与传统方式相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的痛苦大大降低,创伤较小,治疗结果较为满意[7]。

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手术时,注意尽量保护鼻腔内正常的黏膜组织,应同时开放各鼻窦部的开口,进行充分引流。对术后出现的粘连、水肿及过度增生等需要定期随访复查,给予清除,因此对术后随访和复查还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术后头痛、头晕、流脓涕、鼻塞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疗效与其他学者报道一致[8]。可见,鼻息肉鼻窦炎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1] 廖敏,邱荣敏,邓碧凡,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0例临床体会[J].微创医学,2011,6(1):45-47.

[2] 王朝永,王平,张麟燕,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73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3):1686.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4] 曹辉.鼻息肉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47-2448.

[5] 柯昌平.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13(12):2066-2067.

[6] 高顺华,张庆伟.500例鼻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8,29(21):1850-1852.

[7] 张艳,梁耕田,孙广滨,等.鼻咽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67-70.

[8] 赵晋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42-43.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