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2014-03-26李杰慧方红陈
李杰慧方 红陈 炀
(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2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简阳 641400)
低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李杰慧1方 红2陈 炀2
(1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2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简阳 641400)
目的 探讨低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20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0岁以下低龄组(A组)共56例,31~40岁组(B组)76例,40岁以上组(C组)6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生存相关情况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各项病理结果中,其组织学为III级、淋巴结转移阳性、ER(-)及HER-2(++~+++)状态两两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A组)、93.3%(B组)以及98.2%(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7%(A组)、75.8%(B组)以及92.4%(C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术后的30岁以下低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也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差,而其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III级,淋巴结转移(+),ER(-)及HER-2(++~+++)较其他年龄阶段更加多见(P<0.05)。
低龄乳腺癌;病理特征;预后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成年女性,青春期少见。但近年来呈其发病低龄化趋势明显[1],关注低龄乳腺癌患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就目前已有研究中,大部分文献集中于对35~4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忽视乳腺癌趋低龄化的发展形势。本文旨在通过对30岁及以下低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56例,31~40岁乳腺癌患者76例,4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69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为该类低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相关因素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早期乳腺癌术后患20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0岁以下低龄组(A组)共56例,31~40岁组(B组)76例,40岁以上组(C组)69例,所有患者行改良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均有明确术后病理学证据,并根据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乳腺癌临床分期的标准分期。三组患者具体基线情况见表1,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诊断依据为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12年)中关于乳腺癌的定义及分类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使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②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估:应用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等。③复查随访:本研究共选取201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3年,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1月。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自根治手术日开始计算。无病生存率的终点为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肿瘤局部复发的部位包括同侧胸壁、锁骨上下淋巴结、腋窝及内乳淋巴结,均由病理活检确诊。
表1 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201例临床资料基线情况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线资料及病理学特征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三组患者各项病理特征包括: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 ER、PR、HER-2状态,两两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岁及以下低龄患者较其他年龄段患者病理特征中组织学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ER(-)及HER-2(++~+++)状态相对较多(P<0.05),见表2。2.2 三组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对比:本研究共纳入乳腺癌患者201例,其中198例参加随访,随访率为98.5%。三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A组)、93.3%(B组)以及98.2%(C组),三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7%(A组)、75.8%(B组)以及92.4%(C组),三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3 讨 论
最新流行病学ASCO数据显示,女性人群中最常见的三种癌症分别是乳腺癌(41%),子宫颈癌(8%)和结肠癌(8%),以乳腺癌位居榜首,已成为严重伤害女性生理健康的一大疾病。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3],乳腺癌近年来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低龄患者的比例在患者总数中逐年增加。也有病理研究证实[4],所有年龄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约15%~35%预后生存质量较差,而30岁及以下低龄乳腺癌患者因其隐匿性较高,其预后生存较其他年龄段更差。因此,及时了解各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为加强诊断准确性,提供相关临床治疗指导及提高患者预后生存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共入组201例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各项病理特征中30岁及以下低龄患者组织学分级更差,淋巴结转移多见,ER(-)及HER-2(++~+++)状态相对较多(P<0.05)。相关研究表明[5-7],上述病理学特征均与复发转移及预后相关,为预后不良因素。这说明30岁及以下低龄乳腺癌患者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因其自身的病理学特征,具有更易复发转移的特征及更差的预后,在治疗方式上应与非低龄患者有所不同。
本研究的生存随访数据显示,三组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A组)、93.3%(B组)以及98.2%(C组),三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7%(A组)、75.8%(B组)以及92.4%(C组)。该研究结果表明30岁及以下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低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这可能与其病理学特征均为预后不良因素有关。此外,该类低龄乳腺癌患者中尚未生育或还有生育需求者居多,因治疗后生育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对其预后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但相关研究[8]提示可会对预后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低龄患者罹患乳腺癌之后抑郁率高出其他年龄阶段同类女性患者5~8倍。上述因素可能均为其复发转移率高及生存时间缩短的原因。
因此,30岁及以下低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其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独特性,与周涛[9]等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而因其病理学特征均为复发转移及预后生存的不良因素,使得这类患者无病生存率及生存期都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短。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30岁及以下低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能应在治疗方式上应与非低龄患者有所不同,并加强鉴别诊断和早期防治,提高预后生存质量。本研究中病例数量偏少,确切结果有待于扩大病例数后进一步研究结果。
[1] 吕淑华,牛昀.≤3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11(6):301.
[2] 孟洁,宁连胜.179例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生存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32(6):23-25.
[3] LaPensee EW. Ben Jonathan N.Novel roles of prolactin and estrogens in breast cancer: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J].Endoc Relat Cancer,2011,17(2):91-107.
[4] 陈勇,赵充,谢方云,等.410例乳腺癌生存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0):760-762.
[5] 方萍.老年妇女乳腺癌112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37-1338.
[6] Bartelink H,Horiot JC,Poortmans P,et a1.Recurrence rates after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standard radi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dditional radiation[J].N Engl J Med,2001,345(19):1378- 1387.
[7] Taghian A,Jeong JH,Mamounas E,et a1.Patterns of locoregio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treated by mastectomy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tamoxifen and without radiotherapy: results from fiv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 Clin Oncol,2004,22(21):42,47-4254.
[8] 邵志敏,沈镇宙.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5):396-400.
[9] 周涛,陈丽芬.30岁以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11):874-877.
R737.9
:B
:1671-8194(2014)31-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