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化新进展
2014-03-25陶亮
陶亮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荆州434020)
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即可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同时也可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而人工气道是使用机械通气的先决条件,保持气道通畅,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顺利的进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吸入气体不经上呼吸道加温加湿直接进入肺内,使气道内黏膜干燥,从而导致黏膜纤毛系统受损,最终导致黏液分泌物潴留,粘稠无法吸出,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等[1],严重者可发生气管梗阻。在临床使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很多,而在整个肺部治疗管理中,哪一种湿化方法才是最佳选择,值得医务工作者探索。
1 临床保持呼吸湿化的常用方法
1.1 气道冲洗法
常规气道冲洗液为:0.9%Na Cl 10 ml+5%Na HCO310 ml或为0.9%生理盐水。使用方法:为避免低氧血症,先给予纯氧2~3 min,吸痰前予2~5 ml冲洗液在吸气末注入气道。廖慧中[2]等人对19例病人进行定时定量间歇气道冲洗研究显示,每1~2 h滴入0.9%Na Cl 10~15 mL,每天湿化量在200~300 mL之间,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气道黏膜失水干燥,其文献报道由于每次滴气道冲洗液入肺内,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致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由于气管内滴入盐水并不能稀释痰液,吸出的分泌物多为注入的水,仅有20%能吸出,加重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而每当注入气道冲洗液时,可将定居于插管内壁的细菌带入肺内,增加感染机会[3]。
1.2 超声雾化吸入法
使用方法:在呼吸机回路中连接一雾化器,采取超声雾化机利用超声声能为动力,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颗粒,随呼吸机送气时送入到肺内,以达到湿化作用。徐玲芬[4]等研究使用微雾器雾化吸氧的方法能充分达到气道的湿化,保持气道通畅。有文献指出长时间持续雾化吸入进入终末气道而导致肺不张,引起血氧分压下降等不良症状。此外由于雾化含水量较高,会导致湿化过度的危险。临床主张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可在湿化液里加一些解痉、化痰等药物直接进入气道,药起效快、剂量小、副作用小,起到肺内的局部给药作用。由于雾化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喷出的气体由于减压和蒸发作用,其温度明显降低,起不到气道加温的作用,故临床常用于气道内给药的治疗。
1.3 湿热交换器(人工鼻)
使用方法:人工鼻放置在气管导管与 “Y”形管之间,为被动湿化。工作原理是将患者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进行收集,对吸入气体进行温热和湿化,当人工鼻中的水分补充到吸入气体中,减少热量丧失,可保持黏液纤毛系统运动正常;同时由于人工鼻存有过滤细菌与尘粒作用,减少了细菌滋生,防止感染的发生。但是,由于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来加热和湿化吸入气,而并不能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同时人工鼻最大交换效率仅能保持呼出气体湿度的70%~80%,而至最大其输送气体的绝对湿度仅为25~30 mg/L,因此对于那些危重患者本身存在低温、脱水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较多者,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5]。研究表明[6],使用人工鼻可增加Pa CO2和分钟通气量,在某些人群体患者中,人工鼻会大大减少气管插管内径,而增加气管插管堵管的发生率。
1.4 加热湿化器
使用方法:在呼吸回路管的吸气管中间加用加热湿化器,容器内加入无菌注射用水。院内使用MR810和MR850加热底座,呼吸回路管带加热导丝。加热湿化器原理主要是以物理加热的办法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干燥气体进行混合,加热及加湿程度可通过加热湿化器调节,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在自动模式下,有创通气时使水罐输出气体为370C、绝对湿度为44 mg/L,在ISB等温饱和下,吸入气体达到隆突时,温度达到370C、绝对湿度为44 mg/L,相对湿度为100%时,才会使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功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7]。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湿化器上的温度,采用密闭式添加无菌用水,保持操作过程无菌。
2 讨论
临床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很多,各种湿化方法对不同病人的疗效也会不一样,各有优缺点。气道冲洗法的冲洗量没有办法控制,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易使气管上细菌定植冲洗到肺内引起呼部感染;超声雾化吸入法临床多推荐肺内局部用药治疗;人工鼻为被动湿化,虽然使用简单,但对长期机械通气或低温、失水、痰液潴留的患者不适宜;而加热湿化器,为主动式加湿加温,采用无菌用水为湿化用水,为气道湿化提供了最佳的环境,温度与湿化更符合人体正常呼吸生理,保证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功能正常转运。
[1]ATS/IDS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of adults with hospital-a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 monia[J].A M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2):388-416.
[2]廖慧中,贺兼斌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8-10.
[3]Hagler DA,Traver GA.Endotracheal Saline and catheters:Sources of lower air way contamination [J].Am J Crit Care,1994,3:444-447.
[4]徐玲芬,陈慧敏 .气管切开病人使用微雾喷雾器给氧的效果观察 [J].中华护理杂志,2006,4l(5):453-454.
[5]吴乃君,李君歆 .人工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07-709.
[6]Kelly M,Gillies D,Todd DA,et al.Heated hu midification versus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s for ventilated adults and children[J].Anesth Analg,2010,111(4):1072.
[7]Williams R,Rankin N,Smith T,et al.Relationship bet ween the hu midity and temperature of inspired gas and the f unction of the airway l mucosa [J].Crit Care Med,1996,24(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