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专业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4-03-25闵曦周孟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技能

闵曦,周孟平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安徽 合肥230601)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熟练掌握的是日后临床工作中对疾病的诊治能力及标准化的临床操作程序。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让学生在临床实训中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并转化为独立处理病案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主要是由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口腔专业基础课、口腔专业课五部分组成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基本属于医学专科和口腔专科教育的结合[1]。这种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偏重于强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容易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各高校的教育过程大多是 “理论—见习—实习”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分段式教育容易造成课程体系割裂、专业课时少、技能训练环节薄弱等弊端。往往由于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序贯性,导致学生操作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临床技能培训是在校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内容,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后能否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重要环节,其培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毕业后较长时间内的临床诊治水平。因此,深化临床教学改革,进行全程临床技能培养的探索势在必行。

1 实行专业教育全程化递进式学习

1.1 早期渗透专业课程教学

改变传统的分段式教学模式,避免低年级学生只开设无专业方向的临床基础课程。让学生接触的口腔医学专业课呈阶梯式递增,有利于基础课和临床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在各个年级合理分配口腔医学课程,不仅仅开设医学基础课程,可以同步开设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多个课程之间交叉融合,相互贯通。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基础课程的授课计划、教学时数。注重与专业相关联的基础医学内容的教学,适当增加非医学类但与口腔专业有关的材料学、医用设备使用与维护、口腔技工学等教学内容。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学时数,让学生能够反复练习,反复操作。通过专业课程的早期渗透,是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及学习重点,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

1.2 增加社会实践,早期接触临床

利用附属医院、校医院等有利资源,积极扩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见习机会,让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中通过观察,通过与医护人员的交流,通过简单的临床辅助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学习兴趣,了解专业特点。让低年级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初期就能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能够掌握到本专业的特点和学习重心,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脱节,同时也能培养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3]。采取低年级以接触社会、接触患者为主进行社会实践,高年级以仿真头模操作和临床实习为主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有大量的时间训练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临床、接触患者,能有效地提高口腔医学生诊治口腔疾病的综合能力。

2 以病例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

2.1 引入PBL教学模式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根据所授章节的具体内容设计临床病例,并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构成一个学习团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从病人的接诊、问诊、临床检查、诊断至治疗计划的拟定等方面共同诊疗一个完整的病例,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实践知识。教学过程先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查阅开始,再配合老师的讲授,辅助以图片,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待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后及时开展相关内容的实践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序列的掌握,也有利于对临床全过程的培养。

2.2 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安排往往注重各门学科的纵向讲授,容易出现知识的重复学习,同时又缺乏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学生临床观念的培养,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模块化教学就是对知识点进行新的编排和整合,归纳为一系列的教学模块,体现了临床疾病的系统性和相关性,临床处理手段的相通性。依照临床工作中对疾病的实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处理方法的模块化教学,要求多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共同制定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备课方案和教学计划,也加强了各个学科授课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

模块化教学促进学生改变以往线性的学习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重复 “预习、学习、复习 “这一固定过程,转而更注重以相关疾病为主体的知识库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临床全局观念的建立,也有助于学生对疾病完整诊治方案的学习。在理论模块学习的同时开展实训模块,见习模块,分组讨论模块,简单的科研模块等多种教学单元,也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3 构建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阶段后,实践课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时间。但实验的内容多停留在实验室的简单模型训练。传统的口腔临床技能教学大多集中在学生的实习阶段,但由于学生动手和知识掌握不足,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特别是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出台后,学生在临床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新的,切实可行的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培训方式。

3.1 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到国内外各个院校的先进教学内容,能够实时了解到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知识、新动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口腔医学精品课件和教学视频及标准化的临床操作影像资料存储在平台上,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的直观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3.2 加强仿真模拟头模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仿真头模实验教学系统和多媒体互动系统,开展以仿真操作、网络演示、实时监控、作业评估等方式为主的综合实验训练。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通过观看教学操作视频,教师讲解和操作示教,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临床前训练[4]。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统一示教演示和实时监控,师生互动,既规范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又避免了因分组不同,由不同教师指导所产生的操作差异[5]。利用仿真头模开展实训课程并将部分抽象的理论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同时可尝试利用头模实训室进行全真的临床诊治过程的模拟,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从接诊,问诊,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到最后在仿真头模上完成治疗计划的实施。这种综合实训教学,增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虽然口腔医学专业教育仍在相当程度上依托于大医学教育的体系,但口腔医学教育又具有其特殊性,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把实践课程改革作为深化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岗位的重要桥梁。通过对临床技能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使学生就业后短时间内就能胜任从事的工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1]张铭,李东 .构建全程化口腔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96-199.

[2]冯海兰,王嘉德 .口腔医学导论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前言.

[3]张春庆,刘冰华,韩俊岩,等 .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9-100,104.

[4]陈宁,李谨,杜祥永,等 .构建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5]苏涛,王荣德,卢东民 .试析全程化、多模块口腔实践教学模式——基于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82-184.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技能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