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4-03-25林丽平金春寒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林丽平,金春寒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团体辅导以心理健康辅导为主,又称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在团体内进行人际交往时有相同的目标,并且可以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形成某种规范的个体集合,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辅导方式。本文主要对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当前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做出展望。

一、团体辅导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一)团体辅导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团体辅导最早始于美国,通过心理学的引导作用于医学领域。早在1905年,医生普拉特将一些患有肺病的人组成一个实验团体,用各种方法引导和激励患者战胜病魔,从而打开了团体辅导治疗的大门。20世纪20年代,来自维也纳的一位著名精神科医生莫利诺(J.L.Morne)首创了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来源的团体辅导咨询方法,即心理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争的影响和创伤导致很多人产生了心理问题,团体咨询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ni)从新的角度发现了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团体人际关系的训练,在反复测试中发现,每个人在人际关系敏感度和对周围事物的接受程度可以在训练中改变。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力传播以自我实现为价值的观念,而此时源于罗杰斯发起的“会心团体”也在当时的社会各界流行,并受到各方面的热烈欢迎,自此,团体辅导理论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美国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在如此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人们的社会心理是怎样的呢?据调查,在美国心理辅导必不可少,很多地方要求大约每300名学生必须配备一名专职的心理辅导人员,400多所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心理辅导专业。“9·11”事件使美国相关的心理机构重新焕发了生机。该事件发生之后,各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其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开始以重要的角色登上美国的历史发展舞台。如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一些有自杀倾向、性别角色紊乱倾向的青少年群体,慢性精神病群体,失业者,或有残疾孩子的双亲群体等等,对这些特殊社会群体的异常行为采取了干预治疗性质的团体辅导。

日本是一个特别注重心理控制的民族,从1946年的教育改革之后,学校才开始真正有了心理辅导。但是,在这短期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心理辅导管理的严格程度远远超出了美国。在日本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心理辅导由各个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和监督运行,初中开始设立学生辅导主任,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学生辅导;有些甚至设立前途辅导主任,专门对学生选择职业和未来发展前途等事项进行相应的辅导和帮助,以减少学生走入社会时出现迷茫等心理不适。可见团体辅导在日本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国家团体辅导也在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顺利开展,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显然,团体辅导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潜在的作用正慢慢影响着各个国家。

(二)团体辅导在港台地区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香港地区心理辅导最早的发展与教会关系密切。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早在20世纪20年代,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开始通过团体辅导模式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70—8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仍然是以青少年为主,主要是为青少年的发展做一定的辅导。但在80年代以后,团体辅导进入了一个新的多元化领域,不仅仅着眼于发展领域,而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个人品行的修行等方面。从此,团体心理辅导在香港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团体心理辅导已经渗透到香港地区的各行各业,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着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最早是由于华侨回归,众多华侨子女在台湾的一些大学就读,相应设置了侨生辅导委员会来解决华侨子女成长和发展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对其在未来职业辅导的基础上开展各方面的辅导。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的逐渐发展,人们认识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团体心理辅导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随之在各学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配备不同需要的辅导,并制定适合的辅导计划和方案,团体辅导在台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二、团体辅导在中国内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内地,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相对较晚。日本教授松原达哉在1991年应中国邀请,专门来华讲学,使得中国的心理学相关工作者对有关团体辅导理论有了第一次接触。随后由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开始传授,并在各大高校校园兴起。

起初,团体辅导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大学生在新环境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大学生由一个高中的佼佼者到周围人才济济的心理落差;从在父母身边长不大的孩子到成为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游子带来的心理孤独;从简单的家庭和同学圈子到需要自己处理许多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心理困惑。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舍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研究重点一直放在高校大学生身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团体辅导在上述领域有了更深研究的基础上,随之扩展到各阶段的不同层次学校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我国高校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为例,从团体辅导的对象和形式等因素分析,其现状如下:

(一)团体辅导的对象

根据团体辅导的目标性与功能性的不同,可将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另一部分则是存在某些心理疾病的人群。前者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樊富氓教授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体是人格健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独立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团体辅导引导其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正能量。当然,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据林少真与何少颖的研究,在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心理辅导的开展有利于提升这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研究者将研究对象侧重于家庭负面环境明显的学生群体、人际交往障碍群体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团体辅导。某些心理治疗机构针对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患者,采用团体辅导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强化治疗。

(二)团体辅导的形式

团体辅导形式相对单一,但有研究人员提出把团体辅导与心理咨询相结合,效果会更好,该论证在刘桂芬与王智对大学生自信心训练的实践过程也得到证实。也有人将心理卫生教育加入其中进行三合式综合训练,把心理卫生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再认知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团体氛围中相互学习,取优补拙,提高社交能力,外加心理咨询,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个别问题,这一模式在实践中成功地通过了检验。

(三)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

合理的方案设计是团体辅导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目前,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处在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设计方案各有千秋,方案背后的效果也有所差异。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目的是形式与内容的核心,活动目的即团体辅导预期所达,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围绕活动目的开展,同一目的的活动方案可以有不同形式和内容,大多数研究人员以分组讨论、游戏活动、角色转换等方式辅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有个别研究者采用独特的技术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张亚、徐光兴的催眠治疗法。

通过大量的对比和归类研究发现,近几年团体心理辅导在内地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多是以高校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主力,由某一高校学生为主开展研究,逐渐扩展到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南方一线城市的团体心理辅导很普遍,学生入学基本上都会接受到一些相应的团体辅导,而北方学校在这方面还属于起步阶段。这种由点到面的发展使得团体辅导以网状式覆盖了各个区域。此外,团体辅导的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渐丰富和变化,从早期的适应性到后来的发展性团体辅导都广泛涉及。但内地团体辅导研究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样本范围狭小,测量工具不够,研究方法简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实践效果有待提升,研究多注重当下的效果而缺少长效机制的建设,团体辅导的模式单一。

三、我国团体辅导及研究发展趋势展望

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在我国理论研究中迅速发展起来,团体辅导在中国未来的总体走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团体辅导将朝着多元文化辅导与治疗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新势力。传统的团体辅导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导人,而未能从其他文化领域的角度去协助当事人。多元文化辅导一方面肯定原有的心理学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寻求整合各个学科理论的知识,多元化渗透,从个人心理立场去辅导一个人,探求其人生的价值。在这种新视角的影响下,团体辅导更加强调多元背景下文化学习的价值。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团体辅导中的每个成员应由过去封闭的思想向一个新的层次发展,要开始重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文化价值,参与其中,不断学习,并要有包容和接受多元文化的气魄,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多角度审视和定位,取其精华,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加强多元文化的互补,使多元文化的沟通顺畅。

二是团体辅导将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更多地普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活动中。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抉择。当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在接触到国家文化差别时会感到迷茫,国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职业的差异或种族文化的差异等等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多元化,会使人们相互产生误会、冲突甚至敌意。团体辅导的形式和技术能够帮助处于集体环境中的个体之间实现更好的心理融合。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团体心理辅导将更加注重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容纳度,不仅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引导,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和接纳的能力,培养他们新的生活能力。

三是社会发展对专、兼职团体辅导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将有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是团体辅导发展的瓶颈,也是突破口。职业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中,团体辅导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有更多的需求。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是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少,兼职人员占绝大多数,专业研究该范围的人才少,多数是跨专业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队伍的专业程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当然,我们不能只限于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更要注重对已有师资和成果的利用,把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扩大地域普及范围,以各级学校为主力,以多种形式和方案实地展开,真正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人格素养,为社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做一个大胆预测的话,经过5—10年的艰辛努力,预计中国的学校将会有一支高标准、专业化、高水平的心理辅导队伍,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实,从实到优,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加科学、有效地辅导学生。这种影响力也会普及社会,让大部分人可以享受到团体辅导的成果,用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面对现代化发展。

总之,在短暂的团体心理辅导发展进程中,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将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并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林孟平.小组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季丹丹,都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125-126.

[5] 马建青.再论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7,11(2):47-51.

[6] 朱美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6(8):94-96.

[7] 邢秀茶,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8] 林少真,何少颖.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163-165.

[9] 刘桂芬,王智.团体咨询结合个别咨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水平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

[10] 张亚,徐光兴.团体催眠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中的应用初探[J].心理科学,2006,29(1):236-238.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