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聚类的工程承包商国际化程度评价
2014-08-30时靖,黄强
时 靖,黄 强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承包国外工程。2013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对全球250家工程承包商进行了排名[1]。ENR250强的海外收入达5110.5亿美元,其中上榜的中国企业实现海外收入671.7亿美元,占ENR250海外市场收入的13.1%。从排名前面的225强来说,与上一年度入榜的52家企业相比,实现增速6.3%,低于前225强12%的增速。中国入榜的55家企业仅次于欧洲(58家),但欧洲企业实现海外收入2549.9亿美元,占ENR250海外收入的49.9%。美国企业共有33家,海外收入715.2亿美元,占ENR250海外收入的14%。可见,中国企业的海外平均收入低于美国企业,远低于欧洲企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比较弱,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及时发现自己的劣势,方便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定位,简单做出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意义重大,有助于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偏差。为此,何种指标体系能简单有效地反映企业国际化程度,采用何种方法评价比较客观合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在对国际化程度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设计出工程承包商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聚类法对9家知名工程承包商进行实证研究。
一、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理论综述
(一)企业国际化程度指标体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提出了以海外销售额、海外资产比、海外员工比进行的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测算[2]。美国学者Sullivan从企业的经营绩效、经营结构和经营意愿三个角度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选取了174家美国跨国企业进行研究,从三大维度中筛选出海外子公司比、海外销售比、海外资产比、高级管理人员国际化经验和国际化经营的心理距离5个因子,并用5个因子之和计算国际化程度。日本学者小林规威将经营分解为管理侧面、职能侧面和人的侧面三个维度,采用1~ 5分法对各阶段的二级指标打分。我国学者鲁桐在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国际化需在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化指数六个侧面得到充分反映,同样采用打分法对二级指标进行五个级别的打分,以这六个侧面建立六维平面坐标系,并将六个维度上对应的量化值点连接起来,构成六边形(蛛网),图形越规则,企业国际化越均衡。香港理工大学李恒在对其他理论进行综述后,认为以平衡计分法为基础建立的评价体系全面完整,解决了反映企业动态发展的难题[3]。叶智强提出平衡计分卡用于我国央企绩效评价的改进办法,涉及指标综合[4]。李平从财务角度提出以EVA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没有涉及建筑企业的其他非财务因素[5]。黄丽博认为EVA与平衡计分卡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全面,而且重点突出[6]。201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首创“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暨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从国际化导向、国际化运营和国际化绩效三个维度构建10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结合中选率进行评价。该方法比较权威,评选出的企业在国内具有很好的标杆作用。2013年度开始,依据海外营业收入比、海外资产比和海外员工比的平均值计算跨国指数[7]。邓宁在1970年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企业国际化归入所有权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三个方面。2003年,Suipheng Low和Hongbin Jiang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指标归纳为表现、结构和态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化矩阵(MEI)[8],雷全立[9]、卜炜炜[10]和王幼松[11]等人皆在该理论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李云在波特竞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化双钻石模型,并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12]。
综合以上论述,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多以定性与定量结合,适合企业的系统完整分析,但涉及的工作量大,不能及时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进行评价。另外,定性指标多且各指标权重人为影响因素大,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国际化水平,部分指标体系未涉及企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在考虑企业动态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前人选取的指标,从“企业在一定市场占有率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获得收益”的思路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一套能及时、客观、合理了解企业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并发现在经营中与其他企业差距的指标体系。
(二)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数据包络法、德尔菲法、因子聚类分析、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都可以用于国际化程度评价。
相对于按第一主成分得分进行的排序,主成分综合得分并没有提高信息含量,通过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时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13]。为了避免主观随意性,对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客观评价,最终选取主成分聚类法,可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合,采用主成分聚类法,即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 再取若干主成分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序对样品进行分类排名。
二、企业国际化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研究目的,结合工程承包企业特点,指标选取应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可行性,同时注重企业发展动态特征。由于国际化程度评价涉及范围广,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量化复杂,不利于企业及时评价,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结合文章综述,以定量指标为主,全面选取前人所涉及的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以上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证网和企业网站,数据来源可靠。选取9家国际知名工程承包商进行分析,有西班牙ACS(X1)、德国霍克蒂夫(X2)、法国万喜(X3)、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X4)、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X5)、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X6)、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X7)、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X8)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X9)。
三、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主成分聚类分析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利用MATLAB编程可方便对数据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14]。
(一)主成分分析
采用zscore函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corrcoef函数求相关系数矩阵(表略)。
利用pcacov函数可得主成分特征向量、特征值、贡献率,见表2。依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见表3。
表2 特征值、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表3 主成分因子荷载矩阵
F1主要由专业分布系数A1、主导专业数A2、主导地域数A4、海外新签合同份额A6、海外收入份额A7、海外员工比A9、科研转化能力A11、海外收入比A12表征,反映的信息最多,可解释为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F2主要由三年海外收入平均增长率A13、三年营业额平均增长率A14、三年海外新签营业额平均增长率A15表征,综合反映了企业的收益增长能力;F3主要由业务国际化系数A3、海外员工人均海外产值A8、海外机构数量A10表征,可解释为企业的地域分布和人均效益能力;F4主要由全球营业份额A5表征,也反映了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原始变量综合为4个综合指标,便于对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主成分F1之权重和综合得分之权重,分别见表3第三列和第七列。就影响程度排名,两者排在前十的指标几乎一样。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见表4。
表4 前4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二)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以选取的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9个企业被分为3类:{X2,X3};{X1};{X4,X8,X5,X6,X6,X9,X7}。
以这三类企业的第一主成分得分的平均值确定类间的排序,根据类中企业第一主成分得分确定每类中企业之间的排序。为了形象地比较主成分聚类、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第一主成分得分,3种方法的排序结果见表5。
表5 3种方法的排序结果
可见,主成分聚类与第一主成分得分的排序结果一致。由于主成分综合得分降低了信息含量,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X5)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X6)的排名发生了变化。在2013年ENR250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10,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排在第20名,前者的国际化拓展区域广,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跨国工程承包商。这说明主成分聚类与第一主成分得分更符合事实。
四、结果讨论
由以上结果可知,主成分聚类法更适合本问题的分析。结合第一主成分得分和主成分综合得分,得到主要指标有:三年海外新签营业额增长率A15、三年海外收入平均增长率A13、主导地域数A4、海外新签合同份额A6、海外收入份额A7、专业分布系数A1、主导专业数A2、海外收入比A12和海外员工比A9,表明企业在这些方面表现良好,则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高。另外,科研转化能力A11在这里呈负相关关系,即企业的科研投入导致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可能是因为企业的科研资金减少了企业的国际化投入。
三年海外收入平均增长率A13和三年海外新签营业额平均增长率A15是企业动态发展的反映,海外新签营业额的增长是企业海外收入的基础,表明企业获得已签合同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发可能获得合同的项目,扩大业务量。法国万喜、中交集团、中国中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和中国铁建的三年海外新签营业额平均增长率都是负数,表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其中尤属中交集团、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合同新签额减速最大。
企业在国际地区进行工程承包时不宜把摊子铺得过于庞大,造成各地区不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开发。这与该模型中主导地域数A4排名靠前,而业务国际化系数A3排名靠后反映一致。就专业而言,企业在专业分布系数A1和主导专业数A2都应加大力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当。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水电方面的表现是很好的例子。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分布系数弱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但主导专业数强于后者,在国际化程度排名中相对靠前。
海外新签合同份额A6、海外收入份额A7排在前面,而全球营业份额A5的影响程度分别排在靠后的位置,表明企业在收益能力方面需要注重海外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收益能力一致。如果企业在国内市场强大,而在海外市场表现不佳,会影响到企业的国际扩张能力,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就是如此。反之,企业的国际生存能力较强,海外收入比A12在该模型中很好地反映了这点,海外收入比高的企业国际化程度几乎都排在前面。海外收入比在该模型中的影响程度排名不靠前,说明它虽是重要指标,但对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与卜炜炜等人的结论相符。
所选择的9家企业分为三类,其中西班牙ACS集团为第一类,德国霍克蒂夫和法国万喜为第二类,中交集团等其他企业为第三类,并且中国企业的得分都是负数,远低于前两类企业,表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落后。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中交集团无疑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五、结论
在分析前人关于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研究的基础上,充分选取了以专业分布系数等15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聚类法对9家国际知名承包商进行排名,得到以下结论。
在主成分分析中,将主成分F1、F2、F3、F4分别理解为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的收益增长能力、企业的地域分布和人均效益能力、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方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
所选取的原始指标考虑了企业发展的动态特征,综合了其他文献的研究指标,更具广泛性。同时,这些指标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程度几乎不涉及主观因素,是一种客观评价方法。
结果发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考虑企业的能力,就地域分布而言,要注重重点地域市场的开发和投入,切忌全球同等力量投入。另外,企业的全球收益能力要与海外收益能力相匹配。未来市场注重的是全球一体化,单靠本国的收益不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发展。
主成分聚类法结合了主成分降维的思想和聚类法归群分类的优点,得到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排名和企业所属类别,这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在行业中的位置以及在行业中的级别。结合第一主成分排名以及主成分综合排名比较,从信息量综合角度来看,发现基于主成分聚类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宇,许程洁.解读2013年度ENR国际承包商250强[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5):113-118.
[2] 张文骞.企业国际化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 李恒,金志刚.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09,1(2):37-44, 50.
[4] 叶智强.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央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管理观察,2012(28):56-57.
[5] 李平.EVA在建筑企业业绩考核中的运用[J].财务与会计,2012(7):23-25.
[6] 黄丽博.基于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7] 房煜,秦珊,徐珊,等.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排行榜[EB/OL].(2011-09-20)[2013-12-20].中国企业家网,http://www. iceo.com.cn/shangye/37/2011/0920/230374.shtml.
[8] 吴照舒.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
[9] 雷全立,陈丽岩.中国工程承包公司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04(6):53-57.
[10] 卜炜玮,朱宏亮.中国承包商国际化程度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J].土木工程学报,2007(6):89-94,110.
[11] 王幼松,刘阳,张雁,等.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国际化程度比较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4):456- 461.
[12] 李云.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战略:基于国际化双钻石模型的分析[J].理论月刊,2009(1):159-163.
[13] 刘璐,杨景明,赵会仁,等.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00-204.
[14] 陈明.MATLAB神经网络原理与实例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