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数字艺术表达探析
2014-03-25余晓光
余晓光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数字艺术的设计者们应加以理解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吴冠中先生说过,“艺术家的天职就是要打破自己的成见,挑战自己的成见。”李政道先生曾说:“文化两个字怎么解释?文和化要拆开来看,‘文’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化’是讲创新。只有继承和创新才真正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因此,学习借鉴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与模仿,而是要设计师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达到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设计的互通。但是,当中国数字艺术与世界接轨时,部分人却沉浸在“崇欧羡美,媚日哈韩”的潮流中,摒弃自己的文化,盲目地模仿,结果是,作品的质量没有提高,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一部好的数字艺术作品不仅要有好的视听效果,而且要提高观者的文化修养,弘扬民族精神。中国的数字艺术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立足于本土文化,选择性地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一、中国画在数字艺术中的表达
中国画已经发展了千年,其意境深远,构思巧妙,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比如,上海世博会在引领未来技术的同时,就把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展现给了世人。中国馆第一展区一副巨型的《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通过全景式的构图将繁杂的景物纳入整个画卷中,细致而精确地记录了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在展区中这幅画卷被放大了数百倍,用数字技术活化的《清明上河图》深深地震撼着中国馆的观众。其利用投影和动画的技术,营造出繁华的夜市生活,令观者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置身于北宋的汴梁。浓厚的中国文化风情、梦幻般的光影效果,来自于传统的文化与创新的数字技术的结合,是数字艺术设计的成功典范。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既让人们看到了数字艺术的魅力,又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寓意和谐的水墨动画荷花首次以实景和水墨动画相结合的形式拍摄。全球首部水墨立体动画《姑苏繁华图》是以清代画家的水墨长卷《姑苏繁华图》为背景创作的,用数字技术的手段表现了古代苏州繁华的景象,使观者有着如身临江南古镇的真实体验感。
二、民间传统元素在数字艺术中的表达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出淳朴的中国式特点。比如剪纸艺术,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内容多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风俗和美好愿望,剪纸的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为数字艺术设计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创作的灵感。
以陶渊明先生古文为蓝本的《桃花源记》获得了TBS动画数字大赛的优秀奖,整部作品充满着浓浓的东方韵味,运用数字技术的手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水墨、剪纸等精雕细琢,画面美感十足,皮影的人物动作流畅、表情丰富,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意境在数字艺术中的运用
在传统文化和思维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数字艺术设计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发展,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也以新的方式演绎着。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相结合,巨大的LED屏幕卷轴,展现的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让人为之震撼,悠扬的乐曲中,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浮现在长卷之上,给世界人民呈现了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观众在震撼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被现代数字艺术的表现手段征服。数字艺术设计在整个开幕式设计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开幕式的成功体现了我国数字艺术的非凡成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艺术设计的结合,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表现出来,使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展现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
在上海世博会上,数字艺术设计再次被大量采用,展现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上海世博会是一曲创新与融合的交响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融合、创新,通过数字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进行沟通,打造一个易懂的文化中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国馆的设计师们用水来比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智慧。第一展区“东方足迹”中《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第二展区“寻觅之旅”中的亭台水景,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一路启迪着人们去探寻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中国古老文化蕴涵着“和谐”的理念,讲究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水的流动贯穿了各个展层,形态各异的水,有真的水,也有数字科技模拟的水,“智慧之河”的展区中,运用数字技术投影营造出水系。中国馆中展现了很多“水”元素,既是对中华智慧的凝炼,也展现了中国文化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用《论语》中的三句警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君子和而不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表现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同一屋檐下”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剧目,运用数字技术将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结合转换,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意象竹林”通过数字技术用一根根变幻的LED透明塑料灯管,营造出竹林的效果,借用竹林的意象,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寻觅之旅”中,人们乘坐梦幻的轨道车在迷宫一样的展馆中穿梭,体验着古代的建筑斗拱、拱桥、砖瓦、庭院、园林。古代的斗拱与现代的钢架、古代石桥与现代的高架桥、古代的园林与现代城市对比,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人们沉浸在迷幻的色彩与交互体验之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师在创作的同时要受到国际语境的影响,同时,创作个体也不能离开作品所处的民族特性,不能抛开作品所处的民族语境。日本动画的模式是民族性加国际化,在日本,动画是全民性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依靠着民族文化支撑,从早期的《聪明的一休》到宫崎骏的一系列作品,始终带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将民族文化和数字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美国的数字艺术则运用新的技术,在作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展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很好地通过数字艺术展示着传统的文化。2000年韩国光州世界博览会上,光州文化观光局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沉浸式交互虚拟现实剧场,向观光客们展示了古城光州的传统文化。依靠先进的数字技术,观众仿佛身临古代朝鲜城市,感受着千年前的生活与文化气息。数字艺术设计师应在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寻找契合点,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展现出国际化,在文化与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情况下使民族化和现代化逐渐交流融合,获得生机与活力,不断前进。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处在“播种”和“移植”期,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出具有中国文化特性,同时具备国际水准的数字艺术设计师,长期稳步地实现中国数字艺术的辉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