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挑战

2014-03-25蒋巧红

关键词:共同理想思潮理想

蒋巧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当下中国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正确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贫富悬殊、城乡差距扩大、腐败蔓延等现实问题,探讨背后的深层根源和所造成的危害。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性与理想困惑

(一)拜金主义的挑战

近年来,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些人极力鼓吹私有制的优越性,要求“国退民进”,否定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形成了一股经济私有化的思潮[1]55。经济私有化的思潮发展导致作为交换中介的货币成为财富的化身,拥有货币似乎就可以占有一切商品,诱发拜金主义。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金钱至上,就是利己主义,扭曲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崇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信仰,给社会大众尤其是市场经济中成长的一代人造成了理想的困惑。

(二)享乐主义的挑战

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带来就业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更加明确保护私有财产,在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消费广度、深度与自由度急剧扩大,导致享乐主义开始盛行。这种享乐主义的文化观念在冲突、调适与互动中逐步孕育,使得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正经历着一个去传统化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面临巨大挑战。

(三)极端个人主义的挑战

在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人性私欲的膨胀使得个人主义走向极致:只讲个人权利,不讲社会义务;只讲个人索取,不讲社会奉献;只看到自身成绩,看不到他人帮助;只爱听顺耳之话,不爱听逆耳之言等。在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最终淡化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导致精神滑坡、权力滥用、纪律松弛等。

(四)经济人假设泛化的挑战

从市场经济的实践看,在经济领域,经济人假设为众多的经验事实所证实。但是,经济人假设却泛化到了非经济领域,导致“逐利”成为比较普遍的大众心理和广泛的社会价值取向。部分中国人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经济人假设泛化,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状态就难以改变,也就无法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挑战。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理想冲突

当代中国正处在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阶段,社会秩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社会理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一)经济领域:经济秩序混乱

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引起的经济领域秩序的混乱,带来理想的困惑:经济增长与资源保护失衡的冲突;经济增长与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冲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矛盾扩大的冲突。中国的经济总量剧增,但是在收入分配方面仍存在不少矛盾。这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的增长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水平;贫富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上述情况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得人们的社会理想在经济基础的影响下发生碰撞、冲突。

(二)政治领域:政治伦理秩序缺失与腐败

政治伦理秩序缺失的极端表现就是腐败蔓延。现阶段,中国处在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公共权力从概念和操作上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实际的权力运用常常处于失控状态。相当数量的官员以新旧体制过渡时期权力运用方面的思想混乱和规则混乱为机会,以谋私利为目的,暗中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公共权力延伸到私人领域中。腐败之所以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一致反对,主要是因为其破坏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有学者指出了其最基本的危害:“腐败虽然给寻租人带来收益,但是增加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消耗相当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3]126

(三)文化领域:信仰缺失

“信仰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把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整合为一个较为一致的模式,使之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借此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一种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4]359因此,信仰的内容和方式对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信仰危机”。信仰缺失导致的社会理想困惑具体表现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甚至被严重破坏,并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及约束力,进而导致人们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来约束,出现紊乱无序的越轨行为。其进一步结果,会使全社会产生道德信念危机,带来当代人精神上的空白;价值观多样化态势也使人们常常处于行为中的盲目无序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四)社会领域:贫富悬殊、城乡差距扩大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尖锐,如贫富悬殊、城乡差距扩大等。首先,贫富悬殊问题严重。经济体制的转换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劳动积极性。但是,由于市场制度不健全,许多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使改革带来新的不平衡,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利益冲突加剧等问题。其次,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非均衡发展继续惯性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农村内部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使得民众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众容易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进而引发现实社会与共同理想社会的巨大冲突。

三、多元化社会思潮下的理想认同危机

当前,我国的社会思潮总体来看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近些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潮,妄图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弱化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感,形成了理想认同危机。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新自由主义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首先,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理论方面,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它会误导人们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干扰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增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其次,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初,没有任何经验可谈,而新自由主义当时打着“最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的幌子,使中国的各级决策层在改革中深受影响,甚至将其视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再次,新自由主义蕴含的思想文化是带有“文化侵略”的意图,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出现。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与中国社会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强烈冲突,造成共同理想的认同危机。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受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和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放弃我们的执政党地位,放弃马克思主义,转为社会民主主义。它的传入严重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进程。首先,它在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鼓吹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支持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议会共和国的政治制度。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相违背的。其次,它在经济上主张建立市场和计划的混合经济,否定单纯的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对经济权力采取民主监督,认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无法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也与我国确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冲突。再次,它在文化领域强调自身思想来源的多元性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也是相违背的,造成了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危机。

(三)实用主义思潮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盛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哲学流派,“实用主义者一贯认为,有用即真理,无用即为谬误。他们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是以是否满足个人需要和发展为最高利益准则,而不会过多考虑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242它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挑战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导地位。“实用主义多元历史观带来的强冲击波与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历史背景相契合,使不少人理想迷失、信念动摇,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6]尤其在现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当代西方各种思潮相互较量和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一些青年学生感到真伪难辨,无所适从,认为共同理想是不能用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对共同理想产生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其次,导致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实用主义认为实效是衡量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有用就是真理”。把满足和实现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生根本准则和最高的道德价值。在这种思想不断冲击和渗透下,一部分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开始动摇,人们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完全忽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与理想质疑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理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然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并没有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当作行动的指南和活的灵魂,而是作为教条的终极真理。它们也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使其永葆科学性和活力,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实用主义的工具,扭曲了其本来面目,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这种对待社会主义理想的态度最终不可能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相反却放弃了社会主义理想的指导地位,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导致了国家剧变。但有些人却因苏东剧变而对社会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应该了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僵化的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绝不能以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质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曲折的探索道路动摇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主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不足,我们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早期的探索中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一部分人动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应当看到,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理想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没有科学对待社会主义理想,没有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做了教条式的理解,甚至是误解。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能因为出现了曲折,就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

(三)资本主义的生命力造成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怀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逐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暂时在表面上维持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一是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分配和宏观调控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暂时稳定的动力。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发动了新技术革命,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改变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方式,由“杀鸡取卵”变为“养鸡下蛋”,不仅剥削方式更加隐蔽,而且获取了更加高额的利润。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出现曲折。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貌似更强大、更有吸引力,造成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理想的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怀疑。

五、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与理想动摇

当前“由于中外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和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1]19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和冲击,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思想

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控制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企图。他们企图把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人权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肆意对别国进行价值干涉、道义谴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由此将中国视为最后的社会主义堡垒,变本加厉地推行其对华的“西化”、“分化”战略,试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国家体系,期待中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优秀的思想文化内容的同时,我们要坚决抵制腐朽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想文化内容的侵袭。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终结思想无疑是关于意识形态终结的唯一科学的阐释。然而,西方学者却按照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路线,在20世纪催生了一股颇具声势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发生,使得全球社会主义走向低谷,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似乎得到了“验证”。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态势下,美国等西方右翼学者大肆鼓噪意识形态的终结,其险恶用心就在于鼓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永恒性”,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决不能真的以为意识形态已经“终结”了,从而淡化、弱化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普世价值”思潮

普世价值是指人类在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即符合多数人的追求,符合人类进步的规律,迟早会普遍化的并为全球人类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历史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被炒热主要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鼓吹。”[7]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至阶级现象被彻底消灭之前,凡是与一定社会阶级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利益结构和上层建筑,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指向。因此,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谓超阶级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最近几年,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我们深化改革的形势,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封为“普世价值”,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鼓吹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要求全盘西化,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罗国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迟福林.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六大特征[N/OL].上海证券报,2008-02-14.http://news.hexun.com/2008-02-14/103608036.html.

[3]陆建华.中国社会问题报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5]宁先圣,石新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刘长龙.试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较大危害的几种社会思潮[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

[7]钟哲明.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思潮理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