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毛泽东调研思想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2014-03-25张树林
张树林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调研思想对端正党风,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楚“实事”,即要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以此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发现真理、认识世界、检验真理、改造世界。
(一)调查研究认识世界
毛泽东探求规律寻找真理不仅仅从书本里找,他更注重通过调研在社会实践中“求是”认识世界。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在这篇文章中他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后来他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这两件大事。前者就是调查研究,后者就是解决问题。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是目的、归宿。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要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要“了解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在调研的过程中,调研者必须能“沉下去”、“沉到底”,对客观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了解,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才能够客观有效认识世界。
(二)调查研究改造世界
调查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是盲目的实践活动,是带着问题深入调查,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在毛泽东看来,唯有“迈开你的双脚,到你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到群众中做实际调研去”,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毛泽东为了充分了解中国国情,从中找出中国革命的规律,就曾亲自针对实践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为了消除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而对湘乡、湘潭等地进行调查;为了弄清市苏、乡苏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情况,他对长岗乡和才溪乡进行了调查;为了弄清农村土地分配问题,他对东塘进行了调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的实践目的,归根到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他看来,坚持调查研究,根据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是共产党人领导活动的首要任务,也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1]。
二、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比毛泽东同志当年对调查研究的思考和实践与现阶段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调研实际,我们可从中发现一些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突出问题。
(一)开展调查研究流于形式主义、深陷官僚主义
近年来,联系群众的形式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调研走过场、讲话唱高调、语言翻新样”等现象。调查研究不知不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变成了作秀。形式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以赢得上级肯定和领导满意。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2]。对于官僚主义者必须坚决给予打击,对于官僚主义作风必须坚决给予制止。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791。可是,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却由于官本位思想作祟,开展调研工作时官位十足、架子十足。他们在长时间的被阿谀奉承中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又何来的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和态度呢?如此态度又如何能在人民群众中听到真言,探到真理呢?于是,他们先设定好框框、调调,再按图索骥开展论证式调研。他们只调研先进基地,不调研落后之地,采取“形下而神不下”的走马观花式调研。“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车窗看一看,会议室里听一听,材料堆里翻一翻,大会场里讲一讲”已成为部分人开展调研工作的最重要程序。
拍脑袋定乾坤的主观主义、跟着感觉走的经验主义、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颐指气使的命令主义令很多调研不得不流于形式主义,深陷官僚主义。如此的调查研究必将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乱作为不如不作为”,这样的调查研究不要也罢。
(二)开展调查研究重“实用主义”,轻实效
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解剖典型。在解剖典型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推而广之。这种毛泽东亲自倡导的调研方法运用得当会在实践中发挥很好的效果。可是,有的党员干部却从个人“实用主义”出发,只运用对自己个人升迁发展有用的方法。于是,硬推、虚造、乱点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瞎编乱造、闭门造车的典型经验被冠冕堂皇地大肆推广。调研就这样被披上了“实用”的外衣,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名利式”调研受到部分别有用心人的追捧。这种只重视调研活动产生轰动效益和影响的调查研究究竟调查到什么样的真实情况、有没有倾听到民心民意、能不能替基层解决什么问题?
(三)开展调查研究常常“被调研”、走过场
习近平在题为《谈谈调查研究》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搞调研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事实上,在现实中存在许多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被调研”的情况。领导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时,路线、汇报、会议等等一切都被安排好,汇报时报喜不报忧,听了半天也听不出问题来,基本上是瞎子摸象。这种调查研究不再是一种深入式的探究实践活动,而成了“论证会”、“报喜会”和“盆景展”。久而久之,上级受窘、下级受累、百姓受苦。
“被调研”现象,表面上看是基层有人喜欢拍马溜须,弄虚作假,但追根究底还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下基层调研时,只是为了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完成任务。不少基层干部正是摸透了、瞄准了一些领导干部心之所想,投其所好。“被调研”现象的滋生,反映了少数干部浮躁、虚夸的工作作风。这种调研,既劳民伤财,还很难了解到基层和工作的真实情况,很少能听到实话、真话。听到或看到的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一片 “形势大好”,得到的也只能是经过层层包装和修饰的虚假信息。
三、毛泽东调研思想新时期重要启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需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共圆“中国梦”。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经验;是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查研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离不开调查研究[4]。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更强的主动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
(二)方法上继承创新,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提高调研能力,必须学习和实践先进有效的调研方法,进一步增强调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对调查的态度、方法和技巧总结如下:一是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二是调查会到些什么人;三是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四是要定调查纲目;五是要亲身出马;六是要深入;七是要自己做记录。这7个方面包括技术问题和态度问题,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仔细揣摩、认真学习、发展创新。
要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调研者还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不能带着事先定好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有全面细致摸清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实事求是”,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5]。
(三)制度上不断完善,增强调查研究的纪律性
在调查研究方面,我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调研水平,虽然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更需要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保障。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但是,以形式主义应付、以弄虚作假敷衍、以各种是由作为对制度不重视不落实的借口也是频频出现。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重点是不能缺少惩戒机制的引入,不能缺少体制内外全方位监督的加入。唯有此,才能发挥制度铁笼子的作用,才能以严肃的纪律保障调研工作的良性运作,才能真正学习好、运用好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精髓,才能使调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排民忧、解民难。
(四)情感上真挚亲切,增强调查研究的自发性
调查研究反映的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感情有多深,决定着调研的成败,也决定着群众对调研欢迎与否以及欢迎的程度。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一种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曾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重要之点,是有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调研中亲民、爱民、为民,深受百姓的爱戴,使党的调查研究的好传统深得民心。领导干部调研、倾听社情民意,不仅应该成为一种制度,更要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与人民群众增进感情、扎扎实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张吉清.试论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
[2]徐海荣.“四风”的哲学剖析[N].光明日报,2013-09-0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提高工作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2-01-11.
[5]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