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2014-03-25王潇斌
王潇斌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运用,各种各样的繁杂数据大量涌现,引起了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昭示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如何围绕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正视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著名学者涂子沛在《大数据》一书中指出:“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1]中文维基百科对“大数据”定义为: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2]。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则对“大数据”定义如下: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数据是指数量巨大、规模庞大、增长迅速、蕴含丰富有用信息、以多样化形式展现出来的数据集。对大数据概念的探究虽然涉及多个维度,但有4个维度最为显著,分别是容量(Volume)、种类(Variety)、速度(Velocity)、价值(Value),统称为4V。
容量(Volume)是指大数据所囊括的数量巨大的数据与数据完整性。在大数据时代,受益于各种仪器和通信设备的广泛运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存储、发布数据,因此数据量很容易积累到TB(1012字节)级,甚至跃升至PB(1015字节)级。
种类(Variety)意味着大数据冲破结构化数据的界限,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还覆盖了各种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使得数据类型趋向复杂化、多样化,需要在种类繁多的数据间注意发现其内在关联。
速度(Velocity)可以理解为更快地满足实时性需求。大数据对速度要求很高,只有在短时间内高速、流畅地处理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地显现。
价值(Value)是指大数据的最终意义即获得洞察力和价值。庞杂的数据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信息出现误读或统计误差,因此信息的纯度对价值的挖掘至关重要。相比前面3个“V”,Value更加重要,因为它是大数据的最终意义,是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在当今社会,大数据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多个领域,引发多个领域的变革,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价值。美国政府于2012年确立了“国家大数据战略”,旨在通过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获取知识力量,维护国土安全。淘宝则利用用户浏览网页商品时所产生的巨大数据量进行科学整合,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市场调研机构 IDC预测,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将从2010年的32亿美元攀升到2015年的169亿美元,实现40%的年增长率(是IT与通信产业增长率的7倍)[3]。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谁能更加迅速地适应大数据,正视大数据,创新大数据,谁将掌握主动权。正如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强调:“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这种预测创造了绝佳的机会。……通过找出一个关联物并监控它,我们就能预测未来,我们就能读懂历史的韵律,进而寻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4]
二、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以独特的姿态向我们展现了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与科学价值。面对这样一座大金矿,如何用更好的方法进行挖掘,是摆在各个行业发展道路上的新课题。在高校中,大数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开拓新视野
大数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广阔的空间、丰富的信息都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活跃和拓展大学生的思维,开发大学生的心智潜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根据自身需要就某些信息做出判断,完善自我意识,强化主体意识,获取自己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理论体系,极大地拓宽了视野。
2.冲击价值观
克尔凯戈尔说:“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面对大数据海量的信息,大学生也会产生困扰,不懂得如何选择,容易造成焦虑、疲惫的心理,在大数据中迷失自己。而大数据的开放性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和产生数据,但是同样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放纵自身行为,弱化责任感,浅薄道德观念。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数据传播的迅捷性加剧了负面信息的危害。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被冠以“普世价值观”受到热捧,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这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缺乏理性判断的大学生不知所措,价值选择迷茫和价值取向紊乱,甚至是民族意识弱化。
孙冬虎《历史地看待京剧的现状与未来》[5]阐释了京剧的萎缩现状,提出了京剧未来的发展应当不断创新,需客观鉴赏京剧现代戏,并强调京剧需要政府的帮扶。这也正是笔者在下文调查中得出的结论,京剧现代戏的上演并没有想象的乐观。
(二)教育者方面
1.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是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等方式实现的。由于受到技术、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教育者往往无法真实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的放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制约,及时搜集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由此可见,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
2.动摇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种单向性的教育活动,教育者讲授,受教育者聆听。教育者掌握话语权,决定传授的内容,受教育者无法进行自主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覆盖面广,受教育者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去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形成自己的认知,对教育者提出质疑,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所处条件、获取途径等差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先后差异,受教育者所获取的信息有可能比教育者更加全面、前沿,更加倾向于利用自己的判断力、是非观来选择自己所乐于接受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权威性;第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大数据时陷入了全盘否定或者一味迎合的误区,这不仅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反过来还会给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教育的思想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第三,大数据固有的快捷性、开放性、多元性使得大学生可以“离开现场”接受教育,不仅增加了教育制约的难度,还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没法再接受教育者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的有效性。
三、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大数据已经彰显出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科学价值,《华尔街日报》甚至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的三大技术变革。数据时代,适者生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样一种新挑战,应该拿出勇气、智慧,在数据中树立新意识,在数据中开拓新阵地,在数据中创建新机制,在数据中赢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5]。
(一)适应大数据,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意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底我国网民数为6.18亿,手机网民数为5亿。这为信息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来源,数据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不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意识到本质上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6]就是这样的一种数据化,使得信息的传播愈加灵活便捷,加大了信息管控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容易被日新月异的数据所淹没。因此,只有适应大数据,树立大数据意识,才能重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1.强化数据敏感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注重数据关联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注重从不同的数据集中挖掘出关联性,形成对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整体印象,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根据学生的思想需求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正视大数据,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如何把大数据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在正视大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数据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大胆借用大数据这一平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1.借助大数据,对学生“望闻问切”
“思想教育的过程,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它的储存、传递和表现,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和从事实际活动的人。”[7]因此,借助大数据,科学分析学生产生和分享的数据,初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为开展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借助大数据,对学生“多方会诊”
单个教育主体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思想变化却是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形成跨界思维,借助数据的共享性、便捷性,汇合不同教育主体、不同部门、不同学习资源,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所得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以期获得有关学生思想动态的更加全面的信息。
3.借助大数据,对学生“对症下药”
大数据时代为教育主体在不同时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与教育工作者分处不同场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会相对有所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放下身段”,一改传统的课堂式灌输性教育,以一种“心灵抚慰者”的形象进入学生的世界,根据事先掌握的思想状况,开展更具隐蔽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借助大数据,对学生“防患未然”
《周易》有云:“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对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更多的是要做好预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大数据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的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精心烹制大学生的“心灵鸡汤”,让更多大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获益,把一些不良势头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凝炼大数据,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好的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可以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方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彰显活力。
1.管理科学化机制
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大数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才能尽快适应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效解决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重点可以放在以下方面:第一,注重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大数据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已经有些吃力,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可以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为主体,技术、通信、信息、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第二,强化管理责任机制。在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集成等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和具体要求,责任到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高效运转。
2.信息保密化机制
严格的信息保密机制是大数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大数据既让我们品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也让我们蒙受了“人肉搜索”的痛苦。人民网曾经做过一项网络调查,90%的被访网民表示个人信息曾遭泄露,8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面对数据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学生数据的主要搜集者、集成者和管理者,应该尽快合理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辅之以建立、完善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的保密制度,创建保护学生隐私的长效机制,提高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力度。
3.数据标准化机制
标准的数据处理机制是大数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有关大学生思想信息的数据成千上万。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最大化,必须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把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变成结构性数据。不同的人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处理标准也不一样,可能导致最终获得的信息与学生实际情况出入过大,无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客观依据。这就要求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集成等步骤,以期达到数据处理的最佳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决策提供有力参考。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
4.人才专业化机制
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大数据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大数据时代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能理解与运用大数据的专业性人才稀缺。要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实现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价值,必须完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制度,做好数据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打造一支专业性的数据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第一,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出击,树立大数据意识,分析大数据信息,掌握大数据规律,运用大数据技术;第二,注意吸收相关专业人才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元化。
[1]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7.
[2]大数据[EB/OL].[2013-12-10].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数据.
[3]Gantz J,Reinsel D.2011 Digital Universe Study: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M].IDC Go-to-Market Services,2011.
[4]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
[5]马俊峰,马兰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8-152.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25.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