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2014-03-24陈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红旗春游师生

陈微

一、背景思考

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味地追求新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面对这种种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负担。

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师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二、理念阐释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并为学生主动建构并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了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减轻学生的负担。

2.叶澜“课堂生命说”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三、具体方法

1.运用激励,让课堂动起来

学生喜欢听表扬,所以,在教学中的适当表扬,能使学生明白教学意图,没有照着做的同学也会学着做。如表扬认真听课的的同学,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言语激励自不用说,我还会采用一些物质激励,比如本子上得到了三个五星就可以换一朵小红旗,上课回答精彩就可以直接得到一颗小红旗等,孩子每次拿到小红旗时脸上溢满了自豪地神情,乐于表现的同学自不用说,他们总是小手举高高的,对于一些不善于表现的同学他们也会在这种氛围下蠢蠢欲动。我知道,此刻每一个孩子都因为小红旗心动了,当然你也应该提前为小红旗树立“权威”,让小红旗发挥最大正能量,下次他们还会为这颗小红旗继续“奋斗”。

2合作探究,让思维动起来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比如,我在每堂课上尽量找一个核心的问题让孩子们去自主探究,比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孩子们可以共同探讨“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那双小手?孩子们动笔去画一画,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在思考,画完之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给孩子们之间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舞台,每一个孩子也都有了交流的机会,慢慢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课堂上都找到了自己幸福的点。

3.提供舞台,让嘴巴动起来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学生意识到课堂就是自己的阵地,课堂就是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才会竭尽全力为之战斗。即使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彼此之间也在暗自较劲。我在课堂上会给孩子创造机会,彼此较量,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才会有孩子们妙语连珠,记得《月亮的心愿》的一课,孩子们在探讨“照顾妈妈的小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说:她想如果去春游妈妈就没人照顾了,有的说我要去春游了,妈妈的病情就会更严重了,还有的说,春游我可以等妈妈好了,和妈妈一起去,我要在家里照顾妈妈,有一个小女孩小手举得高高的,脸红红的,迫不及待的要说,我赶忙叫起来,孩子激动地说:你们说是妈妈重要还是春游重要?我当时心里别提多激动,我赶忙问,你们说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妈妈。还有什么比那发自内心的声音更感人的呢。我想正是在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孩子大脑积极搜寻,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认知,才能这样语出惊人,带给我震撼,也鼓舞我的继续前行。

四、继续前行

总之,创新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用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孩子,把温暖送给孩子,形成平等,宽容,民主愉悦的氛围,这样一定会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演绎着一节节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小红旗春游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春游
春游曲(其一)
贴小红旗
贴小红旗
小红旗
会跳舞的小红旗
麻辣师生
春游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