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发展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2014-03-24杨永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中学计算机

杨永春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工具化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从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学校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教育的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学起点有误,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中学计算机课不管是哪个年级,讲起课来均假设学生一点计算机基础都没有,就算是大学的计算机应用课,也同样是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从键盘结构开始。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觉得味同嚼蜡,造成了学生对学校的计算机课从第一节开始就有了偏见,认为不如由其他途径得到的计算机知识“新鲜”。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新信息纷至沓来。但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翻开中学计算机教材,还是DOS命令,DOS版本的WPS等内容,对于计算机新的应用,新的信息如INTERNET知识则一字末提。而事实上有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深度。在现有的计算机教材中,对知识点的编排基本上是按照知识出现的年代编排,先DOS后WINDOWS。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对学习更有利。WINDOWS的操作事实上比DOS更简单明了。

二、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目前的计算机课堂,基本上还是训练软件的使用技巧,追求一种“即学即用”职业教育式的效果。然而所训练的这种技巧,在学生真正用得上的时候,肯定已经被淘汰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只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简单。而“计算机将是末来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末来在信息技术方面对人的要求中,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具体操作将不再是主要的问题,问题将集中在人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上。因此,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习惯与意识。换言之,在中学计算机课堂上,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不只是“即学即用”的职业式教育。授子鱼与授子以渔的区别,正在这里。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1、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2、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3、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来说,当面对问题时,他能够确定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来获得这些信息;对于得到的信息能够加以评价、判断、分类、组织,并且把它们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例如,准备一场辩论赛时,能够确定与辩题相关的资料的范围,知道从INTERNET上可以获得相关的信息,能够从网上得到这些信息,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组织,必要时能把它们打印出来或做成演示软件。

三、需要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

面对末来的要求、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新定向,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明确如下几个问题:

1、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授子鱼,更授子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计算机的工具性和综合性:由于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特性,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计算机课程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的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版报、校刊的编排;用WORD、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专题演示软件……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课程内容的设置

(1)中学阶段计算机课程内容不应涉及太多的概念与原理。对大多数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信息技术显然不包括修计算机的技术在内。我们使用一种工具时并不一定需要清楚了解它的构造。就如对于电视机只要能在需要时使用它就行了,至于它完成工作的原理对使用者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程也是这样。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通过动手实践认知事物。课程可以是画图、制卡片、排小报、作曲等充满创意的内容。知识点本身难度不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高年级学生基本上能够严谨、有效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正逐渐形成。因此高年级的课程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小专题研究,创设某种情境为主。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形成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方法。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设置课程内容。对于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以活动课的形式,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如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等。

(4)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并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

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单一不变的“传道”式教学模式已不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个别化学习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等等。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向综合课程的方向发展。其教学活动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如何更好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使其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模式、方法均更合理,使它更能发挥作用,将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中学计算机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