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2014-03-24马慧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马慧连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会计专业的课程尤其是电算化这门课应首先改革。虽然在深圳各个职业学校这门课的开设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是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请计算机专业老师承担,最后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培养了一群录入员,要么让不熟悉软件和计算机知识的会计教师任课,结果学生无法有效利用软件的便捷,手工处理后才机械地填制答案,失去了信息化、自动化的教学意义。而且不深入学习软件,学生往往也错误地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学几个模块而已。笔者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先后承担过基础会计、会计实操、银行会计、税务会计、电算化会计(金蝶、用友)等课程,而且结合多年辅导学生参加市、省、国的比赛经验,就中等职业高中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谈谈心得。

关键词:会计;会计电算化;教学;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奴隶社会就开始有会计行为的会计专业已经等待了漫长的岁月。历史的碰撞、交融、结合到今天的一体化,也已经磨合、实验了近五六十年。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我认为在以后的会计实务教学中将越来越侧重于会计电算化。这儿我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角度,浅谈几点自己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定位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为三年制,而学习专业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第三年分流为高考和就业实习。在会计专业上的设置大致如下:第一学期为基础会计、第二学期为财务会计或岗位核算及手工会计,第三学期为电算化会计。这样设置的理由是认为先灌输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会计原理后,加入手工核算的具体实训模拟,然后把这些知识点体现在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中。如果教学的对象是学习能力较强又能把这三门课程融会贯通的学生则没问题,但是我们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学习能力较弱的,再加上各个任课教师各自为政,讲授基础会计课程的老师没结合具体业务操作和单据展示,教授会计实操的老师不会利用信息化辅助工具。教电算的老师直接把业务结果给出只要求学生录入就好。这样往往让学生觉得学基础会计象天书、做手工操作不敢下笔,而电算化课只能当简单的中文秘书录入了。

如何减少或者避免以上僵局?现在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在教材上改革,能否有一本教材围绕同一个实训案例,理论知识、单据特点、业务要求、考核的知识点、手工要求的计算结果,电算化处理后的答案都能有所沟通统一。这样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分析和领会统一的会计知识。而且对不同课程授课的教师还可以共同备课、交流教学疑难点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

很多电算教师认为电算化教学就是熟练操作,并以通过会计电算化证书考试为最终目标,很多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发展史、税法、会计法规等内容一概不提。最后教学内容草草了事,学生对电算化课程甚至会计专业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

我认为会计电算化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的教学,第一部分是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介绍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国外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发展、演变、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等等。从中了解到我国电算化会计与国外的差距。贯彻了会计专业的责任感。

第二部分独立部分的实验教学,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单独模块教学实验和综合模拟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教材章节和软件模块特性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单一独立的操作和业务判断能力的掌握。这样教与学可以分离出一个又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和任务,学生掌握以来比较容易,对前期所学的会计也可以一点一点对应上。

第三部分是综合的案例教学,就是在课程后期直接取某一个企业一个月业务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综合处理。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则更是凤毛鳞角,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按部就班、深入浅出的慢慢讲解,而在实验和实习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达到举一反三,开拓思维。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根据自己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做法,总结出以下几种:

1.电算验证手工教学

学生按电算教材给定的实验要求先讲述手工操作该如何进行,并计算出答案,再按电算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体会手工和电算的相通点,这种形式的实验不仅可以弥补手工知识上的欠缺,而且把电算的操作也人性化地体现出来。

例如在计算采购材料入库时出现的合理或者非合理损耗,学生利用已学的财务知识先计算出材料的入账成本和单价,再用电算化购销存的采购结算步骤处理,查询出材料的入库明细台账一对比,就可感受软件模块的快捷、科学。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快理解采购模块各种操作之间的逻辑性,理论加实践,抽象加直观。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会计单据辅助教学弥补电算教材的空白

实际生活中,如果企业开设了电算化岗位核算,一般就要求会计直接从收到的单据中自行判断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而不会配置一个手工会计来将业务结果作出后,交由电算员录入,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几乎都不会配置业务所需的原始单据资料,纯粹是文字的业务描述。学生很难在单据上有所理解业务特点。例如填制凭证时要求记录附件张数,到底什么样的会计业务该有什么原始单据才可以入账制单?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往往我会提供一些常见的业务单据,利用投影、复印原始单据的方式帮助学生判断业务,也弥补了电算教材上的资料失真的欠缺。

3.发散性实验教学

在教授完基本的教材内容后,为了锻炼学生适应企业真实多变性的业务,特地要求学生自行创造业务并解决。

例如在工资系统中,常见的基本工资、奖金、缺勤扣款、岗位工资的操作都掌握后。教师提出了一些新指令:三八节女职工有过节费,男职工没有;给希望工程捐款,党员捐基本工资的10%,群众捐基本工资的5%等。不指定实验步骤,只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在这样的环节中,能发现一些特别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且成功后,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更强了,自己去查询其它有关资料来出难题给老师做了。

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电算化实验教学中,上述几种方法经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增加实际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书本上或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与方法,最终达到对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使其成为完全属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因而,实验教学必须与实际业务相衔接、相配合,否则电算化教学总是纸上谈兵,没有实操适用性。

四、会计电算化师资要求

在2009年广东省开展了首届“用友杯”会计电算化比赛至今,各市、省、国家级的会计技能大赛层出不穷,随着比赛内容的深入和比赛范围的增大。很多带竞赛的老师都有很深的体会:自己要是既能熟悉软件又精通会计业务就好了。但是比赛选手毕竟只有几个,如果教师牺牲很多时间研究软件操作和疑难杂的业务就为了竞赛学生服务,似乎有所偏离自己的教育事业的重心。所以“以赛促教”才是正道。

借着辅导竞赛的契机,很多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学习、深造,在学习软件的同时不断加强会计业务的学习。当教师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提高时,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上得轻松、多样、深入,而且所带竞赛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这时学生考取会计电算化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也有所提高。

我认为,会计电算化目前定位虽然仍然是一门会计专业课,但随着社会企业的需求,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对电算化会计业务会有着更多的依赖。会计电算化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一门新兴的会计核心专业了。

电算化教学的良好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苦学,也需要学校的支持和配合,必要的硬件软件的配置,有效的在职培训等,让会计教师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并多点和其他学校的同课程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学习进步。真正地把会计电算化课程作用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