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
2014-03-24谭志欢
谭志欢
摘要: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就必须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这就需要对教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学校在各方面上给予充分配合。培训形式多样,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教师学习的兴趣。教育部门完善奖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技能 ;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小学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要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的培训,可以使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然而,信息和观念相当落后的地区的教师、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部门都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着不足。
面对我国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信息技术又相对比较低的庞大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各方面形成合力,针对不足,进行严格的改进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这是促进信息技术培训有效性的前提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才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利用激励机制,在培训中注重受训教师的自我激发,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真正明白参加培训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提高、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的需要,形成一种持久的学习内驱力,由“要我学”的被动行为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行为。
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达到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要求的新型人才,偏远地区的教师更要求要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认识,使他们对由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使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学校在各方面上给予充分配合
这是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得到改进的基础。让信息技术培训在时间、效益方面落到实处。
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创建 。学校要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既要发展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技术媒体,也要争取多建设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满足了教学实际需求,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 。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同时学校也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对培训和应用工作进行评价考核,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人评价的范围。
另外,各级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等方面也应给予受培训教师充分的配合,并配合和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三、培训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教师学习的兴趣
这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动力。设置时间要合理,以人为本。培训者要了解受训学员的具体问题和具体需求,这是设计教学任务的前提。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讲课时间,同期开设几个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保证教师尽可能不缺课。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时间上,平时以2~3个半天(一般为下午)以及双休日下午为宜,不太适宜安排在上午和晚上。
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 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关注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经验、体会,并可以通过论坛发表和交流。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和细化教育管理制度、学员考核和学分制度等。培训院校应当规范院校内部的教育行为,从而使教师培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健康发展。
四、完善奖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这是保障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途径主要依赖于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在职教师实行全员培训时,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加强硬件投资,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确保教师的继续学习。偏远地区的教师,信息闭塞,学习培训的机会少,教学水平相对落后.需要终身学习体系的支持。教师通过终身学习体系的支持,可持续的获得新的知识、理论。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养,更好的适应21世纪教师的角色。
加强监督,制定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培训部门制定好培训计划后,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外,还需要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向受训教师明确本次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制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理论培训的考核可以考虑让受训教师除了参加集体培训外,还需在网络上完成一定的网络作业(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受训教师阅读文章数)并通过培训部门的考核才给以合格证明。只有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才能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总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日趋重要,只有提高教师学习的思想认识、学校在时间和课程设置等各方面上给予充分配合、培训形式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部门完善奖励和保障机制。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才能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