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2014-03-23宋志伟
宋志伟
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宋志伟
目的 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椎板开窗术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予以治疗。手术之后采用Nakai的评价标准来评价2组手术的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更好,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比较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操作安全方便,手术创伤小,易恢复,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能够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同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相比,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开放椎板开窗术
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因为各种慢性损伤所造成的纤维环破损或者因为髓核外溢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被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1]。当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使得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2-3]。本研究为了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ie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open discecto my,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也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特对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予以分组,分别施以MED和OD予以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男74例,女54例。患者的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37.5±4.3)岁。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腰腿麻木、放射痛、肌力减退和脊柱侧弯等,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CT检测和X线检测确诊。分组以后,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本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椎板开窗术予以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予以治疗。
叮嘱患者卧于硬板床上休息,期间服用消炎痛等药物消炎止痛,患者如处于慢性期,可以为其采用椎管内注射药或者神经根封闭予以治疗;若处于急性期则需要进行卧床休息。缓解期或者慢性期患者要进行肌肉锻炼。对照组确认患者的病变位置,按照有限的皮肤进行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腰背筋膜等切开,直到露出脊板为止。再切开萤囊膜和神经根,显露出椎间盘,利用髓核钳将其摘除。观察组患者取俯卧位,使其腹部悬空,在C臀X线机的透视之下对椎间隙进行定位并标识,常规消毒,然后在腰椎胖的0.5cm左右地方进行切口,长度约为2cm,也是依次将各层组织切开直到椎板,切开纤维环素,将核组织摘除。
手术之后采用Nakai的评价标准来评价2组手术的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手术前后利用ELISA方法对2组患者的血清IL-8、IL-6、IL-1β、TNF-α、CRP等水平做出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2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的卧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个星期,观察组的血清IL-8、IL-6、IL-1β、TNF-α、CRP等水平低于对照组,综合比较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如果经过了3个月以上的非手术系统治疗还未见效,或者症状更加的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那么患者就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4]。
从本研究的结果当中可以看出,在手术治疗当中,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要好一些,因此笔者建议最好采用这一种手术方式[5-6]。从本研究当中可以看出,OD的手术视野比较小,因此操作起来就比较复杂,在切除椎板的时候容易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以此患者手术过后的卧床时间较长,恢复较慢,而MED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切口小,摄像显示的系统分辨率比较高,镜下的视野清晰,操作起来方便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的影响,易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7-8]。
本研究可以得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操作安全方便,手术创伤小,易恢复,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能够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同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相比,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钱久荣.微创与椎板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0,30(1)15-16.
[2] 王福贵.双侧椎板开窗潜行扩大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6(11):241-242.
[3] 刘学勇.腰椎后路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分析——定量评定及术后查体的综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0(10):56-57.
[4] 陶海南,蒋守念.椎间盘镜在椎体后路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2,18(23):11-13.
[5] 刘同生,施明凯,黄笑鹏,等.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20):62-63.
[6] 邓文毅.开放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2):101-102.
[7] 利洪艺.后路椎间盘镜系统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51.
[8] 刘建国,李跃雄.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4):68-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036
河南 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骨科(宋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