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导课策略
2014-03-22李玲玲周洪泉
李玲玲 周洪泉
小学数学导课策略高效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也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无疑是给课堂教学加了催化剂,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黑板上随便写几组数,然后说题目是你们自己出的,那么现在老师想跟你们比一比,看看咱们谁先快速地求出这几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学们同意吗,学生们回答“能!”接着比赛开始,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争着来比过老师。但是,我却利用自己的简便方法和掌握的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很快地做出结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宣布了结果,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想跟老师这样拥有神速的计算技术吗?”学生们都非常兴奋,都想快速地拥有老师这样的本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利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4个月饼,说:“4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2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最后他拿出1个月饼问:“1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实物器件,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我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各种平面图形造型的实物,什么红领巾、黑板、纸盒的一面、玻璃……各种生活中平面图形的造型物品全都让学生给挖掘出来了,学生在感官上对这些图形立刻有了非常直观和形象的认识,因此对于新知的教学非常简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