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4-03-22赵军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1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学派税率

赵军芳

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赵军芳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经济增长一向是主要目标之一,而进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时,税收则作为主要财政政策工具。经济和税收的经济学关系可以理解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以山西省1994~2012年我国GDP与税收收入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来分析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为山西省税收收入的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给出基本的解释。

税收增长;GDP增长;实证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经济增长一向是主要目标之一,而进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时,税收则作为主要财政政策工具。而税收的增长与GDP的增长是否存在着相应关系?如果存在关系,那么税收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有多少?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一)重商主义的税收经济理论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它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派,他强调国家的作用,注重对外贸易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还强调只要在对外贸易中能够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就能实现经济增长。为了做到输出大于输入实现国际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干预,实行有效的贸易保护政策,例如采取关税保护政策,进行对货物出口的奖励,对产成品限制进口,这对经济腾飞发展阶段的国家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法国的萨伊,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国家的职能应尽量减少,主要是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维护国家安全等,政府的最佳角色是充当经济生活的“夜警”,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亚当·斯密认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由影响资本积累来实现。一是税收对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降低了,也就是说资本积累来源于投资,而投资又依赖于预期利润,征税会降低预期利润,进而影响资本积累;二是,税收减少了人们手里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直接减少各阶层的投资动机,影响资本积累。因此,税收是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所以设定税负水平的原则应该越低越好。

大卫·李嘉图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征税,税收要么来源于资本,要么来源于收入,都是对资本积累的减少,因而,征税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来源于资本的税收比来源于收入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更大一些。

而托马斯·马尔萨斯认为要把征税带来的损失,与征税带来的经济增加进行比较,他主张牺牲前者以换取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进而促进财富的增长。它认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的积累、土地的肥力、节约劳动的新发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使生产能力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保持足够的有效需求。而由国家政府的非生产性消费是保持产品与消费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征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经济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税收政策很重要,它能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和调节收入分配,国家干预经济是通过税收体系改革的作用,而且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也是通过税收收入的,凯恩斯学派认为是否会出现失业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经济增长是否稳定,而它们是否稳定可以帮助国家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有效需求又受边际消费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因此,任何税收都会有促进通货紧缩、降低消费倾向的趋势。在经济繁荣的期间,政府应该增加税收并减少政府开支,以此来减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一步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降低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促使有效需求的降低,最终使得宏观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在经济萧条期间,则利用相反的政策。

(四)供给学派的税收理论

供给学派的思想精髓是税率与税收收入间关系的理论。该学派在税收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相对价格”理论和“拉弗曲线”。

罗伯茨在“相对价格”理论中认为,税收影响消费和闲暇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影响二者的“相对价格”,相对应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又影响供给。他还认为,高税率可以使消费的收益比税收的损失大,这显然是可以解释的,高的边际税率使人们,较少用于储蓄,相对应的投资减少,消费增加。

美国经济学家A.B.拉弗提出“拉弗曲线”,他认为税收理论应强调刺激供给;强调鼓励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和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经济职能。通过分析,得出当税率为零时,税收收入为零;税率逐渐提高时,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直到税率达到最佳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如果税率超过最佳状态,则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当税率达到1时,此时无人愿意从事工作和投资,因此税收收入将为零。

二、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试图以1994年~2012年GDP与税收收入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生产总值GDP与税收收入TAX之间的回归模型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来验证经济对税收的决定作用。

(一)选取变量

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TAX。变量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94~2011年。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二)单位根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需平稳变量,即首先判断所选取的山西省GDP和TAX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平稳,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经过Eviews分析,未经差分的序列GDP、T都是不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的序列InGDP、InT都是平稳的,因此GDP、T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

协整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一步构建估计方程,用OLS方法估计方程并计算非均衡误差,得到的两个方程称为协整回归或静态回归,得到以下估计结果:InGDP=2,5813INT+0.4839+u。第二步,对残差U进行单位根检验,u=TAX-0.062GDP,可知U是平稳的,因此GDP和TAX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它是运用统计技术检验经济变量因果性的方法。对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TAX分别作滞后1阶和2阶的Granger因果检验,取置信水平a为0.01,经过E-views分析,可得结论: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相互作用,是相互变化的原因。

三、结论

基于山西省GDP、税收收入1994—2011年间的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山西省生产总值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的关系符合经济增长决定税收的原则。一方面,1994年以来,山西省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与之相对应,山西省的税收收入也不断增加;从变动趋势来看,两者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第二,山西省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是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第一,占主导地们的是经济因素,包括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第二,占重要地位的是政策因素。在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时税收增长相对经济增长较慢,如在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税收增长的速度比经济增长的速度快得多。最后,税收征管能力的提高很重要。在转型期税收的管理公平比税制公平更重要,而要实现税收管理公平,比实现税制设计公平要困难得多。加强税收科学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税收管理公平的保障机制和不对称信息的有效应对机制尤为重要。

[1]威廉·配第.赋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高培勇.结构性减税:2009年税收政策的主基调[J].涉外税务,2009(1).

[5]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关于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若干政策建议[J].涉外税务,2009(4).

[6]李敏.新一轮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7]Ihori T.Wealth tax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4.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学派税率
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China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中国自7月1日起取消13%增值税税率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
从黑水城文献看西夏榷场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