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及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4-03-22王李娟翟登合
王李娟 翟登合
(1.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53000;2.河南省中国人民解放军71481部队卫生队)
有创及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李娟1翟登合2
(1.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53000;2.河南省中国人民解放军71481部队卫生队)
目的 探究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序贯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以及相应的体测数据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24~72 h的治疗后,观察组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病死率、白细胞计数、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呼吸衰竭的抢救中,序贯性机械通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呼吸衰竭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临床研究证实,采用序贯性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的呼吸衰竭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疗效[1]。但是对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如何,相关临床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5~74岁,平均(55.50±20.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5例、重症肺炎12例、支气管扩张1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7例、腹部手术8例、肺栓塞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病情实施相应治疗,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照组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的方法脱机。观察组患者首先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后采用容量辅助/控制通气的模式进行治疗,12~24 h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拔管后再改为无创正压通气。
1.3 观察指标 在实施抢救后的3 d内,主要对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脱机成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抢救前后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比较。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体测指标比较
2 结果
2.1 治疗结局 两组患者经过24~72 h的治疗后,观察组VAP发生率、脱机成功率、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主要指标比较 两组经过积极治疗24~72 h后,观察组WBC、HR、SaO2、PaO2/FiO2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序贯性机械通气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抢救通气策略,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近几年,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导致的呼吸衰竭,应用经验比较成熟[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导致的呼吸衰竭,在插管应用呼吸机12~48 h后,需要尽早将导管拔出,然后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而且各种体测数据指标也可证实治疗效果[4]。
而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不仅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还包括其他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结果显示,在经过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后,VAP发生率、病死率比一般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治疗的对照组要改善很多;而对照组的脱机成功率要显著的低于观察组。这说明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是相对确切的。而且,指标的改善,如WBC、HR、SaO2、PaO2/FiO2等,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因此我们认为,重症呼吸衰竭的抢救中应用序贯性机械通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方法,其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 周颖,余荣环,胡强,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重症呼吸衰竭[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167-169.
[3] 南淼,高旭海,黄志强,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非COPD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22-1523.
[4] 倪献丹,高旭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救治非COPD急性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4):173-175.
1672-7185(2014)24-0029-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4.24.012
2014-04-17)
R5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