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障学生钢琴音乐教育之初探
2014-03-21刘丽杉
刘丽杉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视障学生生理、心理上的了解和认知,对其学习钢琴音乐进行可行性分析,具体研究出适合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并阐述对视障学生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视障学生 钢琴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培养模式
视觉障碍给视力残疾大学生带来认知功能障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其认知世界和融入社会,使他们易走向自我封闭的误区。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特殊音乐教育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音乐,一方面能给视障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另一方面,还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即弥补其原有的生理缺陷及心理上的欠缺。尤其是学习钢琴音乐,能够充分发挥视障学生记忆力、听觉方面的优势,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增加其自信心,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一、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可行性分析
(一)视力障碍的界定
视力障碍又称视力残疾或视觉损伤。①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②有的人由于病变或外伤等原因造成使辨别物体形状的能力下降,或全部损失,属于视力残疾;有的人虽能看清东西,但是看到的范围太狭窄,这样视野小到一定程度也属于视力残疾的范围。③视力残疾教育的对象是视力损伤或视野缩小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包括盲人和低视力的人。
(二)视障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
由于视力的缺陷,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视障学生较之普通学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出于自我保护的反应,经常会有缩颈、挤眼、摇摆等习惯性的“常态”,我们称之为“盲态”。但人的肌体有“生理代偿”功能,即当某一器官受损时,其他健全器官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损器官的功能。因此,视障学生的听觉、记忆力、知觉、触觉、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较之普通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特征。首先,在听觉和记忆力方面。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来辨识人脸的轮廓,依据对人说话的音色、速度甚至是脚步声的辨别来记忆人物特征。因此,视障学生的听觉记忆力时间较短、机械性较强。其次,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由于视障学生的智力发育与其生理年龄的增长同步,与普通学生的发育规律相同,因此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加之视觉上的不足,心理上更渴望与人进行语言及心灵上的交流。 最后,想象力与思维方面。视障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分析大部分建立在听到或触摸到的感性记忆之上,對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能力不强。由于视觉表象的不完整,同时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三)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可行条件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缺陷,接受外来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听觉,因此对外界的声音刺激,特别是利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敏感度。首先,由于人体本身的“生理代偿”功能,视障学生敏锐的听觉和触觉使其具有超出普通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长期的对某种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听觉和触觉不断得到强化,其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其次,盲文乐谱为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盲文乐谱是一个完整的记谱体系,包括钢琴弹奏过程中的各种音符、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视障学生可以通过摸、读盲文乐谱来学习钢琴音乐的理论知识,解决了无法看、读乐谱的困难。最后,心灵上需要通过音乐进行沟通,是其学习钢琴音乐的内在动力。由于视障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范围较小,在精神上更加渴望与他人沟通。“兴趣是最好老师”,视障学生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是学习钢琴音乐最有利的条件。
二、对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
(一)视障学生学习钢琴的培养模式
为能使视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在充分考虑到其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采取资源共享、残健相融的教育培养模式。即将特殊教育学院建在校本部,让视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共享教育资源。在其本专业随班就读,与本班同学平等参加考试和考查。融入大学的校园文化当中,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有助于消除视障学生的自卑、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增强视障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和信心。其次,专门培养与分层次教学。在资源共享、残健相融的教育培养模式基础之上,即视障学生合格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之后,可根据专业程度和个人志愿,以主修的方式选择继续深造某一擅长专业。如钢琴演奏专业或是钢琴调律专业等。根据每个视障学生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分专业、分层次教学和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分层次、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工作,使视障学生成为某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
(二)教授视障学生钢琴音乐的教学方法
针对视障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及钢琴学科的特点,可采用语言引导法、触摸模仿法、盲态纠正法等教学方法。语言引导法:视障学生由于缺少视觉感官,对于诸如颜色、亮度、物体的大小、远近等缺少画面刺激,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补偿教育环境,使生理代偿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也正因如此,采用语言教学法,即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地讲解理论知识,如音符时值、节拍节奏、乐句乐段以及钢琴音乐背景知识等。视障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产生对音乐的深刻体会,对音乐形象的感知与想象,对严谨作品结构的掌握。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触摸模仿法:即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模仿的方式进行钢琴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普通学生的钢琴教学中,常采用演奏、示范的方法,普通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模仿进行技术的掌握。而在视障学生的钢琴音乐教学中,学生在熟知乐谱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演奏示范,学生可将双手放在教师的双手之上,教师以较慢的速度将乐曲分小节、分乐句演奏一至两遍,学生通过触摸教师的指法、聆听乐曲的音高位置,然后在键盘上模仿练习。触摸模仿法的使用,使视障学生在钢琴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形象地感知音乐的情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积极性。盲态纠正法:即在钢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前文提到的“盲态”。(转第页)
(接第页)钢琴音乐是审美的教育,作为钢琴演奏者更要重视演奏中美的表达,这不仅是声音的表达,也包括肢体对音乐的表达。钢琴演奏时,要求坐姿规范,手臂、手腕放松、舒展。特别是在节奏训练中增强视障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从而纠正视障学生在以往学习、生活中处于自我保护的“盲态”。
三、对视障学生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钢琴音乐教育可加强身心协同训练
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手指的灵活性,与此同时依靠听觉来控制声音的变化,甚至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要求双手与脚来协同进行的。比如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训练演奏者的注意力,对各个声部的听辨力,要求双手按照乐谱要求的节奏、对位来严格演奏,强调了手、耳、脑的合作。再如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充满着大量的华彩乐段,要求演奏者踏板的运用要严谨且精确,踏板采用的深与浅、节拍位置都需要耳朵仔细辨认,需要脚与手的灵活配合。因此,通过对钢琴音乐的学习,提高其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巩固和提高音乐听觉,同时训练了视障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二)钢琴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心理调节,提高审美能力
钢琴音乐主要是一门听觉艺术,而视障学生的主要认知途径就是听觉。在钢琴音乐教学中,视障学生通过聆听美好的音乐,感受音乐之美,塑造并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审美能力。在聆听中,心中也产生了对音乐所描述事物的想象,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掌握钢琴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视障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听唱练耳的方法、曲式理论、钢琴演奏技能甚至是钢琴调律技术等。随着钢琴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钢琴教师、演奏员、钢琴调律师产生更多的需求,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为其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提供保障。
结语
钢琴音乐的学习不但能带给人以情感体验,更是视力障碍人群融入社会的途径。例如,我国盲人钢琴演奏家金元辉,在 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奏的《四季》受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著名钢琴调律师陈燕,成功创办以盲人为主的钢琴调律公司和培育学龄前健全儿童的启智教育中心,在社会钢琴事业发展道路上做出卓越的成绩。综观视障学生钢琴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视障学生学习钢琴音乐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此项事业的关注,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视障学生钢琴音乐教育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D027;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010048)
注释:
①②王恩惠.實用低视力处理[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2.
③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69.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王爱国.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全纳实践的可行性分析——以长春大学视力障碍学生教育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1.
[2]朱宁波.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1.
[3]田春雨,陈明大.盲人钢琴教学艺术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2.
[4]孙英,常靖.谈视障钢琴教学对象及教学的特殊性[J].艺术教育,2010.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