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4-03-21张贞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心理品质培养

张贞

【内容摘要】作为一门表演性的艺术,无论是钢琴的学习还是演奏,都需要以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支撑。但是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中一直都把各种技术的练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严重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心理品质的含义谈起,就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 心理品质 培养

一、钢琴学习和演奏中良好心理品质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钢琴学习和演奏心理,就是指在钢琴的学习和演奏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活动和现象,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积极部分包含自信、坚韧、从容、大方等,而消极部分则包含紧张、自卑、易挫等。本文中所探讨的良好的心理,就是指其积极的一面,即在大脑的指挥下,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进行有机的调整,使其能够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伴随着钢琴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心理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认可,事实也充分证明,其有着不同寻常的积极意义。首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习和演奏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学习者和演奏者,一定是乐观自信、从容大方的,这无疑是学习和演奏的重要基础。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本身就是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钢琴教学,培养的是素质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只会在琴房熟练演奏的钢琴匠人,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担负着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方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演奏实践也有着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钢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是长期以来,舞台表现能力都是高校钢琴教学的短板,通过演奏心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从容和积极地面对舞台,面对观众,并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

二、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1.帮助学生找到演奏的“感觉”

钢琴教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经常抱怨演奏起来“没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就是心理的一个具体体现,表现为一种积极、顺畅的演奏状态。因为感觉是人的天性,只要感觉的指向准确,人体的各个器官就会自发朝着个人的意愿靠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感觉是演奏中心理活动的开端,对后续各种心理的产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更像是一道门,顺利打开这道门,就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钢琴殿堂,同时也为后续各种心理活动的开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这种“感觉”,为之后的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演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很多知识和技巧难以用语言描绘出来,教师应该多用一些形象的说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感觉的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启发和帮助学生获得感觉。在获得感觉的同时,让他们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感觉的概念和标准,在今后的学习和演奏中,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这个理想的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在感觉的培养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对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尽可能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正确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的获得,将会对后来学习和演奏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动作的指向和集中。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是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必要前提。具体来说,通过对注意力的引导和利用,来获得良好的演奏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充分利用注意力的功能。注意力有选择、保持和调节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实现的过程,也就是认真练习和演奏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比如可以经常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保证力量的通透?”“为什么对作品的深入体验十分重要?”等,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又比如可以经常告诫学生,对他们一些不良的习惯提出警告等,真正做到从头到尾专心致志。其次是注重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力的转移则是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迅速转向另一个对象。演奏是一个多种活动组合的过程。需要演奏者一心多用才能够完成。但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注意力的单一性,或者说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将注意力合理分配和转移,当注意力得到合理利用的时候,也就是学生的良好演奏心理状态初步形成的过程。

3.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指个体对完成某一件事情所做出各种努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对于钢琴教学来说,尤其需要顽强和坚定的意志品质作为基础。没有意志力,学习就有可能半途而废或者停滞不前。具体来说,意志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对钢琴学习的正确认识。钢琴演奏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综合性的特征,就注定了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阶段性的成功。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的,各种反复和倒退情况的出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首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够镇定自若,积极应对。其次是要加强目的性教育。无论是何种专业的学生,也无论是水平高或低的学生,都会对钢琴学习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即通过钢琴学习,达到怎样的目的。对此教师应该和学生做真诚、细致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有的同学想要考研继续深造,有的学生想从事儿童钢琴教学等,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之后,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目标不断激励学生的进步。最后是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都会有一个榜样,或者是钢琴演奏大师,或者是周围的同学,或者是教师自身。对此教师也应该及时予以了解,帮助他们多搜集一些榜样的资料和事迹,也可以从教师自己的学琴经历谈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自觉地按照榜样的标准来要求和鼓舞自己,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4.夯实基本的演奏技术

钢琴作为一门表演性艺术,是以扎实的演奏技术作为基础的,我们强调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基本演奏技术的作用。一个人心理素质再完善,但是技术不完善,也难以获得成功的演奏。所以对技术的夯实和强化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方面,俄罗斯钢琴学派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借鉴。进入大学之后,无论之前学生演奏水平高还是低,都要重新进行一次基本功的回炉,并将基本功的演奏视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以此来体现对基本演奏技术的重视。所以说,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也应该将基本演奏技术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辅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大力完善艺术实践环节

钢琴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表演的艺术,钢琴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从容大方地进行舞台表演,而舞台表演恰恰是学生在心理方面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表演中出现紧张、自卑、手足无措等心理问题,从而使演奏水平的发挥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将实践环节中的心理问题解决好,学生良好演奏心理的培养也就完成了一大半。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作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觀众演奏,多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比如,每一个教师都担任多位学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举办,模拟出一个舞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每周定期的公开汇报演奏、带有竞争性质的擂台赛等,教师作为评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并对每一个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细致的点评,让他们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充分的艺术实践,不但能够让个人的演奏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经过了一个从紧张到从容驾驭的舞台表演过程之后,其心理素质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日常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是不在话下。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其目的绝不是仅仅培养具有一定演奏技巧的钢琴匠人,而是培养一种综合性的钢琴人才。良好的心理品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方面。特别是新时期下,社会对钢琴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钢琴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唯技术论”的倾向,真正认识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教学和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待,通过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亚楠,赵静,庞纳丽.钢琴演奏中紧张情绪的克服[J].电影评介,2007(14).

[2]王丁.论钢琴演奏中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3]江海燕.钢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中国音乐,2005(01).

[4]郑兴三.论钢琴演奏的美学原则[J].中国音乐学,1996(04).

[5]孙冬梅.论钢琴演奏中对声音的训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0).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喜欢

高校钢琴教学心理品质培养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论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论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