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素质教育与德才兼备艺术类人才的塑造

2014-03-21金银琴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艺术院校大学生

金银琴

【内容摘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处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第一线的艺术院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人才是艺术院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但当前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堪忧,文章分析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通过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包含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科学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学历、智力,主要体现在“做事”上;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①,它是一个人内在气质、外在精神和言谈举止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做人”上。“做人”与“做事”同等重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二者不可偏废。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②。《决定》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在此大背景下,艺术院校作为高素质文艺人才培养的摇篮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不少学校纷纷扩招,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堪忧。

一、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人文知识匮乏

艺术类学生普遍深知业务能力和水平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往往能够积极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但对于提高文化素质却重视不够,因此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如知识面太窄,文化知识严重贫乏,尤其是文史哲和美学方面的修养欠缺。有的学生不会写请假条、通知等,而且错别字很多;在每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素质考核环节,我们总能听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回答。

(二)道德观念模糊

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艺术类学生通常个性鲜明、感情丰富,但理性思维不足,缺乏辩证分析和科学判断能力,看问题往往只抓住事物外在的表象,而忽略了其中蕴涵的道德价值判断。有些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酗酒作乐、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学生心态浮躁,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为了出名或发财可以不择手段。

(三)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关心生命情感、追求价值意义、不断超越世俗生活的自主精神和批判精神。不少艺术类学生缺少对社会、他人的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感情淡薄,对时事漠不关心,精神空虚,极度自私。有些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媚俗倾向严重,把艺术创作当作游戏,玩世不恭、调侃人生等。

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一)招生政策的偏差

由于艺术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导致有些艺术类考生过早地放松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专攻专业技能。还有相当部分考生报考艺术专业并非是因为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或自身专业强、艺术天赋高,而仅仅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没有其他更好出路而选择艺考。也有些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动员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统一组成所谓的艺术班,针对艺考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希望学生走捷径进入大学,其目的是提高升学率,基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艺术专业学习的条件。

(二)艺术教育观念的功利化

当前,就业率高低成为评判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尺。在此“指挥棒”下,现代高校办学理念日趋功利化,学科设置、教学方式等都在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的需要。社会艺术团体要求艺术类学生一参加工作就能独当一面,受此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明显。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时,大量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巧训练占满了课程计划表,教育者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在总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人文素质教育课时被不断挤压,教艺术类学生沉淀人文底蕴似乎是浪费时间,与找工作、求发展“对立”了起来。

(三)艺术界消极现象的影响

新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泛滥,各种报道真假难辨,艺术界各种八卦新闻吸引人眼球,有些明星为求出名不择手段,不惜恶意炒作,有些明星为求上位不惜主动被“潜规则”,这些事例都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树立一些错误的榜样。在他们看来,成功更多依靠的是运气和炒作,并不需要具备多少文化基础。

(四)教师人文素质的滑坡

近20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教师队伍发展迅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某些教师缺乏理想信念,不求学术上有所建树而沉迷于世俗享乐;某些教授、博士学术腐败,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教师自身不注重人文素养,给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三、提升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无国界”,艺术从根本上说属于人文学科,它不仅仅是“技”,而更应表达“意”;不光徒有“形”,而应传其“神”。艺术工作者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艺术作品的演绎和艺术品位的趋向,与其今后取得的艺术成就成正比。诚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所说:“人文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也许要到许多年后才看出它的重要,但它对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后劲儿。”③

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吸收人文知识的能力,传授学生理解人文、形成人文思想的方法。人文素质教育为专业技术教育提供基础,专业技术教育依托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发展,人文与专业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作用于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的全面、稳定发展以强有力支持。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结合艺术专业需要,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为艺术类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④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价标准。制定详细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手段,除课程学习成绩外,还必须将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各种讲座、文化社团、艺术竞赛等所取得的成绩及表现纳入考核内容,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评价依据。

2.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增设人文修养选修课,并纳入教学计划,以弥补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先天不足的状况。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面向全校的跨专业艺术选修课,例如美学讲座、中外名曲赏析、书画鉴赏等选修课,通过向学生介绍、评析古今中外著名藝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等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思考作品的思想内涵等理性的认识上,一方面提醒学生在进行技法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进行技法模仿,而是要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自己进行艺术专业教学以及艺术创作提供方法指导。

3.将文学课程列为艺术专业的必修课

文学与艺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性和形象性,比如:许多中国古诗(特别是山水诗)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优秀文学经典是我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成样本,因此可以选取那些艺术性强的文学作品开设“文学作品选讲”“诗词赏析”等课程,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生命力的经典读物编成教材,指导艺术专业学生阅读经典,通过优秀文学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用。

4.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艺术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学习,且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因而如果专业教师能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意涵,分析、了解、批评、反省艺术作品所涵盖的意义,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有考核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创作、演绎作品时恰当地表达其观念与情感,鼓励学生质疑和合理的创新。

5.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由于其重要性,教育部对于其课时有明确的规定,但思政课理论性强,容易变成说教,学生往往不爱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大的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如果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能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渗透人文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引导和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使二者相互强化,必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立德树人”,教师作为学生信任和敬佩的人,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优秀的人文素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一是要对教师的人文素质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和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和调动教师进行人文素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制定管理制度,对教师的不良行为进行管束,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只有多措并举才能促使每个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质,进而自觉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⑤校园文化对师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塑造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学术氛围

艺术类校园文化的建设重点是要弘扬人文精神。一方面,学校应当培植校园人文环境,及时更新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教学设施,结合艺术专业特点,设置优雅别致的人文景点,如艺术名家和校友名人的塑像、校训等,明确表达蕴含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促使学生从中汲取养分,以此来感染、熏陶和滋养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着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学校可以经常邀请学者、名家开办涵盖多领域的学术讲座,使学生感受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氛围,置身于浓浓的学府气息,体会专家们的治学之道、为人之道,领略“大家”的风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渗透人文素质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是开办系列旨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讲座。二是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并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如评选优秀读者、设立课外阅读奖学金等)。三是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如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节、演讲比赛、影展、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自觉充实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把学到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四是创建人文社团,如摄影社、书法协会、文学社等,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通过高品位的社团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搭建多样的社会实践平台,感悟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根据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组织“送戏下乡”等艺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人文理念和职业素养教育,增长才干、开阔视野,推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比较、思索、磨练,学会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逐步成熟起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结语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艺术工作者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精神食粮的创造者,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艺术品位的趋向,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人文修养。艺术类学生的精神强度如何,知识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因此,艺术院校在抓好专业教学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文化艺术人才。

注释:

①扬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2(2).

②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6017717.html.

③杨叔子.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

④潘赐璇,李华.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内化[J].成功(教育),2011(9).

⑤赵华.论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角色[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艺术院校大学生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