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3-21王焕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课件院校

王焕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王焕成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它突出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设定实践主题、学生选题分组实践、总结实践成果、展示实践成果、师生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探究;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消极、被动。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现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必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就是“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

一、“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丰富内涵

“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突出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学、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分组总结、制作课件、小组代表课件展示、课堂评价等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特点,首先由教师精选出实践教学主题、提供社会调查或参观实践等实践形式的实践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定实践主题,自主制定时间、地点、路线、分工等实践具体方案,自己确定实践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主动探索、集体研究和课堂汇报的学习平台,改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学生被动、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习效率低的状况,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火起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焕发青春活跃的气息。

二、“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

(一)实践导向,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实践的导向性,突出高职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根据教材、时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实践主题,如公民诚信调查、公民消费调查和公民社会公德调查等主题,由班级的各小组经过讨论选出自己的实践主题,各小组根据主题自主制定实践计划,自主确定实践的方式、方法、时间、地点和路径,自主分工进行调查研究,制作研究报告或课件,由教师主持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师生共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不但弥补了自己思想道德上的不足,而且提升了社会活动能力,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学生非常珍惜自己的成果,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主持的课堂更精彩,激发了学生课堂发言的动力,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报告交流更加有理有据。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参与更加主动,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举止更加自然。“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进行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二)主题引导,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的整合性与开放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强调主题的引导作用,通过主题的设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范畴,通过主题的设定,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把教材内容和人文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教材内容和教学时空的限制。通过教材延伸到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以课本为核心扩散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进行开放性学习,开拓学生视野。以2013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第二章爱国主义的教学为例来解析“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整合性与开放性特征,教师先设定“参观常州三杰故居或其他爱国主义基地”作为实践教学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外进行社会实践和总结活动,课内展示实践成果,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理论延伸到实践,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突出了“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三)培养能力,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知情信意行并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比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实践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更能让学生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达到思政课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在实践中获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的抽象的感受在提升能力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真实的情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道德教育教学中,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很强,只有让学生亲临敬老院等相关现场进行实践,才能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学生只有亲自完成备课讲课这一工作,才能明白老师的辛苦,才能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显然理论教学只停留在抽象的表层,而“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获得真情实感,突出强调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四)理实结合,凸显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

“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教师引导的作用、学生主体的作用,凸显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互动性。当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探究型”教学不是完全脱离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根据教材确定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题并进行理论指导,让各小组学生自主选题分组进行实践,在选题和实践中启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用现代媒体技术与老师及时或跨时空进行沟通交流,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把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到校外、课外的实践中,把教师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师生相互沟通交流新思想、新观点,彼此弥补教与学的不足,师生相互启发。“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及师生的和谐互动,凸显了高职院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

三、“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构建

(一)联系实际,科学定题,引领实践

教师联系实际情况科学地设定学生的实践主题。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创设学生的学习内容。[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环境条件可以确定参观类主题、调查类主题、考察类主题、活动类主题等不同类型的实践主题。关键是教师要考虑素材的社会性、生活性、趣味性、可行性,科学、灵活、多变地设定实践主题。[2]首先,教师以教材大纲为依据抓住重点和难点,确定一系列具有生活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主题。如针对大一新生绪论教学的实践主题,教师可以联系大一新生实际设定“参观考察”、“我与我的家乡”、“新老生见面会”等实践主题,这几个主题既联系了教材大纲,突出了重点难点,又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设定实践主题时要考虑到实践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教材第七章法制教育的实践主题设定为“法庭庭审旁听”、“参观监狱”就不太现实,学生不容易操作,如果把这章的实践主题设定为“模拟法庭庭审”、“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普法小品”等主题,学生就容易操作,实践主题的可行性就很强。再次,要注重实践主题的开放性、时效性和社会性。教师设定实践主题时既要联系教材基础知识,又要联系实际,结合时事,向社会拓展,不能局限于教材或大学生本身。如果把教材第六章职业道德的实践主题确定为“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调查”就不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如果改为“毕业生职业道德调查”或“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调查”,实践主题就具有开放性、时效性和社会性,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分组选题,分工实践,师生互动

“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实践主题,根据实践主题确定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和实践路径。由小组讨论或由组长按照实践主题的性质决定如何进行分工实践和活动内容。其一,如果小组选择的是参观类实践主题,除了各成员每人写观后感外还要确定摄影师、资料整理人、课件制作人和成果展示人等人员分工。其二,如果小组选择的是调查类实践主题,分工则必须更加具体明确。由组长确定调查问卷制作人、问卷收发人、问卷汇总人、课件制作人和成果展示人等人员分工。其三,如果小组选择的是活动类实践主题,如小品或模拟法庭庭审,由组长做出具体的角色分工,若是模拟法庭庭审必须选出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和被告、辩护律师等,课外精心彩排演练,课堂充分表演展示。小组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这能够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则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及时或跨时空与老师沟通交流,小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大的问题可以跨时空解决。“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消除学生的被动性、懒惰性和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总结,课件制作,节目演练

通过小组成员协调分工、团结合作以及师生互动,完成了校外的实践环节,就进入了“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环节,即总结实践成果制作课件或者节目演练。第一,参观类实践的实践成果总结需要小组其中讨论、交流、汇总,各抒己见,把每个人的观点其中起来,优化整合群体智慧,由课件制作人制作课件,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制作、审查,合作探究,提供宝贵意见,发挥团队的力量,激活课件制作人的思维。制作的课件要求内容健康,紧紧围绕思政理论课的主题展开,形式上要求图文并茂,或者有背景音乐和穿插短视频,丰富课件的内容。第二,活动类实践的成果形式与参观类实践有所不同,需要不同对待。例如小组活动是模拟法庭庭审,需要由组长引导精心演练,担任不同角色的小组成员更需要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认真配合,进入角色,力求完美逼真,感受到法庭庭审的气氛,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活动能力。“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成果总结环节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考验学生毅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成果展示,师生评价,互惠共赢

“实践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践成果展示与师生评价。实践成果展示环节能够促进小组间成员知识、智慧和才能的交流,让他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才干。由于这一环节是具有竞争性的环节,各小组会全力以赴发挥其才能的极限,展示出其小组最好的一面,展示小组集体的智慧,实现知识的共享共有、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各小组的成果形式多样,有照片、音像和实物,有节目表演、口头报告、演讲和课件展示等,这就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氛围热烈起来,也使课堂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在喜悦和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增加了兴趣,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师生评价可以使学生提升辨别能力,弘扬优点,改正缺点,收获知识,促使学生明善恶、知对错、辨美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促进学生相互学,激励学生积极学。师生共同评价、共同讨论、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改进实践成果。[3]成果展示、师生评价使学生互惠共赢;师生评价是对小组实践探究活动的肯定与引导,肯定其优点,指出其缺点,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欧汉生.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24-27.

[2]鲍宇科.思想政治教育“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5):40-41.

[3]高芳.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0-31.

(编辑:陈承红 林钢)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Research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Huan-cheng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xtile and Technology,Changzhou,213164,China)

Practice-research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ir ability to be engaged in social activities,practic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To achieve desired teaching result,this model emphasizes practice as the guidance,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but teachers as facilitators.The key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practice-research teaching model are the practice theme set by the teacher,group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theme selected by students,the practice results summarized and demonstrated,and evaluations made by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can inspire students’enthusiasm in learning,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practice and research;teaching model

G 711

A

1671-4806(2014)06-0068-04

2014-08-27

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CDGZ2013041)

王焕成(1972—),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课件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