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吸收与借鉴

2014-03-21郑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无锡艺术设计装饰

郑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吸收与借鉴

郑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受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普遍重视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培养,轻视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和研究,造成学生设计的作品普遍存在模仿西方痕迹而缺乏本土特色。文章探讨了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顺应自然、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和活跃性、自律性共存的本土语言融入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装饰艺术设计;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现代艺术潮流影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重视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培养而轻视对有较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了解和研究,造成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整,设计的作品普遍存在模仿西方痕迹而缺乏本土特色。同时教学过程偏离生产过程,学生无法独立承担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重任,严重偏离了高等职业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顺应自然、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和活跃性、自律性共存的本体语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有极大帮助。

一、传统工艺美术顺其自然的技术思想与观念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

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

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

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

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

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

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传统并无冲突,传统文化是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流动性的,这意味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当代装饰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和与当代装饰艺术设计元素的深度融合,应该积极探索在形式上体现与时代精神相符的构式,体现出时代的风貌和现代人生活与精神需要。同时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是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将有助于提升装饰艺术设计作品的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传统工艺美术思维方式、造型特征和色彩表述和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中吸取创作灵感,让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融入当代生活和装饰艺术设计之中,将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活态传承和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1]沈大授.中国民间彩塑集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孙丽君.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编辑:张雪梅)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and Teaching of 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 Assimilation and Reference

ZHENG Dan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Influence by the modern Western arts trend,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sually focus on developing 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 majors’awareness of modern aesthetics and cultivating their designing ability,but neglecting knowledge and resear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and crafts.As a result,many students’designing works are only simple imitations of the Western arts but lacking in local or Chinese featu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ssimilate and draw lessons from ontological language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The teacher should integrate his or her teaching with the thou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that is,works should be in conformity to nature and created according to material properties,and also integrate their teaching with ontological language characterized by changeability and self-discipline.

decorative arts and design;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assimilation and reference

G712

A

1671-4806(2014)06-0065-03

2014-09-1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3sjb850001)

郑丹(1958—),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无锡艺术设计装饰
无锡一棉
鲤鱼旗装饰坠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星.云.海》
《花月夜》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