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及其发挥

2014-03-21鲁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企学校企业

鲁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浅析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及其发挥

鲁瑾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教师作用的缺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作用的发挥。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中教师的作用,教师发挥作用的现状,教师作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有效发挥教师作用的策略。

教师;校企合作;作用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研究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对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教师与校企合作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的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实效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参与,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增强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促使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的内在驱动力。

校企合作是在政、校、行、企等多方联动下推进的,教师是学校教学主体之一,是校企合作最终的落实者和执行者之一,同时,教师也要代表学校实施部分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担任多重角色,行使多重职能,其中最主要的三个作用分别是衔接作用、对学生的教学与指导作用以及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一)衔接作用

衔接的对象包括学校与企业的衔接,学校与学生的衔接,学生与企业的衔接。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靠教师来衔接的,与学校和企业沟通合同条款,与学校和学生沟通实习考核、实习时间、实习效果,与学生和企业沟通实习内容、住宿安排、作息时间,等等。衔接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从最初校企合作构想的提出到最后合同的拟定,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到学生实习的考核,从学生的学籍管理到学生的职场管理,都是相关教师在其中衔接。衔接作用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效率,教师发挥积极的衔接作用,促进学校、企业、学生有效沟通,能够节省时间成本,避免出现校企合作中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作用

这是教师作用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发挥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作用,既包括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文化、岗位特点、实习安全的教学,也包括实习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即制定实习计划、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困难、补充实习突发状况应对知识等,更包括对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和考核,即根据实习情况,指导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地掌握,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指导学生调整入职心态,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教师一方面代表学校,对企业提出来的管理或者技能问题给予一些建议指导,另一方面是通过参与企业的一些制度化建设,参与企业课题,指导企业提高理论水平,为企业发展服务。校企合作通常单纯地依赖学校为企业供给学生,企业在学校设奖学金、办冠名班、捐建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这种方式必然难以长久和深入。学生毕业了不愿到当初下“订单”的企业去工作,而企业选择廉价实习生资源渠道又非常多,因此企业很容易对需要付出较高成本预订期货人才的校企合作丧失兴趣[1]。因此,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加强教师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是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教师通过提供培训服务、技术革新和研发服务等形式为企业服务,增强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

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作用发挥的现状

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推动下,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合作模式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大多模式却仍然停留于理论层面,只有部分学校和企业尝试将理论付诸实践。在付诸实践的学校中,不乏一些学校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应付各类检查,被迫寻找一些相关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总的来说,我国校企合作虽然表现得非常繁荣,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学者们分析和概括了高校企合作在合作层次、政策支持、合作质量、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则从教学主体的教师出发,分析校企合作中教师作用发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需求存在差距

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增加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或者实习实训环节,学校配备了相应的师资,增加了相应的课时。但部分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进行课堂设计、理论教学,未能根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环节的需求,调整理论教学,形成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环节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先进上、实用上不能有效地支撑实践实训环节,理论教学的设计没有合理考虑实践实训需求,最终必然影响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影响校企合作的效率。

(二)教师在发挥指导和衔接作用时往往“无为而治”

校企合作体制的不健全,相关机制的缺失,导致教师的职责权不明确。部分学校配备的实习指导老师因为课时较少或者自身专业技能薄弱的原因,往往将实习指导流于形式,虽然每月定时定期电话或者现场走访学生,但是指导的内容基本属于浅层次的以关心学生生活为主。学生除了在实习纪律方面受约束外,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上处于放羊状态。另外,因为教师自身对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的不够或者其他原因,教师在与企业、学校、学生衔接时,也往往抱着事不关己或只求不出事的态度,不能主动思考企业、学校的需要和学生的诉求。

(三)部分教师被动参与校企合作

由于对校企合作认识的不全面,部分教师还秉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思想,担忧引企入校或各种各样的商业元素混杂进校,会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2]还有些教师因为自身专业技能的薄弱,不愿改变教学现状,但出于评职称、评奖评优,甚至是聘课的要求,教师都需要以企业挂职锻炼、横向课题、实习指导等形式,参与校企合作。这种局面导致了部分教师被动参与校企合作。目的不明确的被动参与校企合作,对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对学生人才培养水平都很难起到提高的作用。

三、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作用缺失的原因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关于校企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在内的各方的职、责、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校企合作机制的不健全是教师作用缺失的根本原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师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没有持续、稳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权,导致教师发挥作用的内外动力不足。没有相应的系统化的组织机构管理校企合作,教师在发挥作用时也往往受到制约。

(二)教师执业能力欠缺

教师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技能,强大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条件。目前高校教师多从高等学校直接引进,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专业技能欠缺,科研能力薄弱,甚至部分教师自己都没有经历专业实践,更无从指导学生实践。同时,专业课教师一般在教育理念上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想,不思考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不关心市场环境,无法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具有局限性。

(三)教师自身认识存在缺陷

部分教师有知识份子的清高,不愿意虚心向企业学习、向社会市场学习,对校企合作在认识上有缺陷。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校企合作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只有走出去,才能更新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增强教师的职业竞争力。比如一名好的导游,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学会营造轻松愉快的旅游氛围,会讲一些应景通俗的笑话,会唱一些通俗歌曲或表演小节目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不到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不屑于向企业请教学习,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到了岗位肯定也不能完全适应岗位和市场的需求。

(四)教师自身利益的障碍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的推行必然会影响一部分教师的既得利益。一方面如随着课程的改革,传统的课程会减少,教师相应的课时会减少,影响教师的收入;另外一方面,作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是资深教师,建立起来的学术、教育权威受到挑战,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他们往往不愿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校企合作推行的障碍。教师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真正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到发展,专业更加先进,自身的利益才能最终得到保障。

四、如何发挥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最根本的前提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能明确界定校企合作方式以及校企双方义务、责任与权利的法律法规体系,成立专门负责规划、管理、监督与考核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制定包括由教育部门主导的与劳动法、企业法等相互衔接、保持一致的专门性法规,由行业主导的行业职业标准、行业准入制度、行业考核考评制度,由学校主导的劳资、师资制度。只有从根本上理顺校企合作各方的权责利,才能为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减少阻碍。

(二)提高教师执业能力

教师执业能力包括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提高教师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指导和服务作用。能力强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校企课题,服务企业技术项目改进时,能取得更好的效益,从而增强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在知识结构方面,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关于学历学位、专业技能、管理知识、行业知识的培训,将相关知识融合转换;其次,在素质结构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加强教师的组织纪律和团结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最后,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知识储备,又有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并不否定课堂教学,相反,校企合作的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理论教学时间和课时的缩短,教师要通过创新理论教学设计,在有限的课时里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理论教学中需要与时俱进的补充有关校企合作的内容,将企业、社会、行业和岗位的现状进课堂。教师只有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有意识的将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融入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岗位要求的对接,让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改变,才能有效地发挥对学生的教学和指导作用。

(四)提高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将校企合作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用制度规范下来,让教师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势在必行。通过及时宣传,让教师及时了解关于校企合作的实施和操作方案,了解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另外,通过补充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将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时间及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津贴、学习进修等待遇相挂钩,让教师最终认识到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师长远利益的实现,要鼓励、支持教师积极有效的参与校企合作。

(五)提供灵活的校企合作平台

灵活的校企合作平台的提供,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在参与校企合作时会有机会成本和既得利益的考虑,如课时量、科研、家庭等因素,如果因为参与校企合作而不能兼顾其他,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学校可以创造机会,提供多种校企合作的平台,如:校中店建设,多层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横向课题申报等,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教师积极地发挥作用。

[1]王寿斌.推进校企合作亟须厘清三大核心问题[N].江苏教育报,2012-12-28(07).

[2]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11-17.

(编辑:林钢)

The Role A Teacher Plays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U Ji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Management,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Alth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en advocated and implemented to some degree recently,the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unsatisfactory result is that teachers have not brought their role into full play.As a teach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nnot be implemented satisfactorily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who are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role a teacher play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then finds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absence of teachers’participation,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eacher;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role

G 513.3

A

1671-4806(2014)06-0062-03

2014-09-2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教改课题(SYKJ13B22)

鲁瑾(1981—),女,湖北鄂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旅游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学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