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基于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视角

2014-03-21唐小凌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共青团院校高职

唐小凌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江苏 无锡 214153)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关系着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727万,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的失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履行自身职能、服务青年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和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要求共青团把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深抓实。[1]就业与创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业对创业起到技能、经验的训练和积累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创业能够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岗位从而带动就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强化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调动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做了相关的研究。如赖莹莹通过对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认为高校共青团通过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其教育、服务和育人功能,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袁罡从组织体系、工作经验、群众基础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潜在优势,从构建就业能力培养基础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研究和教育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3]姚军基于提升综合素质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视角,探究了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4]陶锋从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研究了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5]

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主要关注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只是聚焦在一些活动中,但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体路径的设计上还存在不足,未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起到实际的引领作用。在高校面临严峻就业竞争的大局势下,共青团组织应积极积极转变观念,发挥优势,用新的工作方法,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在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切实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6]

三、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

(一)积极搭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共青团要为大学生积极搭建拓展素质教育平台,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素质。根据时代特点和90后学生特性,积极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涵,充分发展个性,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通过读书节、征文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沟通能力等。通过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强化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通过实施VPE模式,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

VPE模式即将大学生志愿服务(Volunteerservice)、实习和顶岗锻炼(Practice)、促进就业创业(Employment)融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人才成长培养新模式。实行 “素质活动学分制”和志愿服务项目制,将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和质量,纳入素质教育进行考评管理,引导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使大学生学会吃苦耐劳,对学习态度、对人生价值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科学的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了解到社会需要 “什么样的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进入社会后,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急躁、眼高手低的情况,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同时,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援外志愿服务等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到基层、到艰苦地区锤炼才干的途径。

建设“顶岗实习团支部”。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多不以班为单位,在长达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实习期班级团支部难以开展支部管理和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建立“顶岗实习团支部”。通过“顶岗实习团支部”的建立,推进团组织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三)丰富引导大学生的工作载体,提高宣传实效性

结合时政热点和团员青年关注点,运用主题团日、讲座、研讨、宣讲、主题实践等多种方式,依托宣传橱窗、展板等传统媒介与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媒体,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引导大学生的工作载体,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飞信群、QQ群、微刊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开展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参与面较广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

通过举办职业大讲堂,帮助大学新生在入学教育时,了解专业背景、专业特色、社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师资情况,了解教学计划及完成学分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举办就业知识大讲堂,将就业方面的信息、政策传播到大学生中去,将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告知大学生,拉近职场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提前进行就业准备,锻炼大学生交际能力、自信的心态和职场素质,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探索校企共建团支部,构建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团组织共建模式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要不断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采取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共青团组织应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平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团支部,构建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团组织共建模式,协助企业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与社区共建共青团服务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增进学校、企业与地方的互补共赢,扩大和强化共青团组织对顶岗实习大学生和对企业青年群体的影响,增进青年大学生对企业、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探索社会实践模式的专业化、项目化、社团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现专业化的最好方式是让实践活动围绕专业和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来开展,让学生在社会的调研和动手操作中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一些有形或无形的产品,从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服务性,并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向学校主管部门申报实践项目,根据专业和学科的不同确定指导老师或参与老师的研究之中。保证实践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等有形社会资源,让带有准专业性质的大学生社团成为主导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以社团为单位去设计和准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安排大学生就业实习,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

(六)做好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应组建大学生就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在校内为大学生提供进行创业实践的场所,助推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保证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团组织及时向大学生传递政府有关创业政策,和创业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创业园“以点带面”的作用。利用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园逐步实现对创业大学生的分层次培训。积极开展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好创业导师的特点和专长,采取导师“一对一”结队帮扶模式,根据创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创业项目、创业经验等服务。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不断增强工作的普遍性与个性化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贴近青年学生,了解青年学生的优势,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扩大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提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1]习近平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EB/OL].[2013-05-04].http://news.youth.cn/wztt/201305/t20130505_3185487.htm

[2]赖莹莹.高校共青团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对策研究——基于广东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9-310.

[3]袁罡.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5):36-40.

[4]姚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44-46.

[5]陶锋,宋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J].青年探索,2010(2):30-34.

[6]施险峰.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9):165-166.

猜你喜欢

共青团院校高职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