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014-03-2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理解力美育美的

吴 华

吴华,教师,现居江苏宜兴。

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

一、引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课堂是师生审美活动的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因势利导,艺术性地引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1.指导学生朗读,获得审美感受

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朗读不同的课文,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舒缓紧凑等应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使学生在口读、目看、耳听中品尝其味道,享受其乐趣,感受和认识美的语言。这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对课文的范读,两者都属于运用语言的艺术,都具有强烈的情感激励和感染作用。教师要科学地把握好,使指导和范读能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象,让学生正确地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

2.引导学生解词释义,深化审美理解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课文中找出作者在字词中所倾注的情感以及字词在语言环境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这些字词的深刻含义,由词掘义,由义入情,以情感人,情中见景,景中见美,获得美的享受。

二、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审美教育中实现情感交流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是要努力营造、创设一定的审美意境。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美的意境

语文美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美的意境,成为学生美感的诱发者。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充分发挥祖国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门窗,使他们的好奇心转为一种追根究底的强烈愿望,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2.认识美的形态

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丰富多彩。教学中应从每篇文章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

3.深入钻研教材,选取美点

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还是小说、戏剧、诗歌,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丰富的内容,蕴涵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文化美、语言美等因素。因此,教师就应对每一篇课文中美的因素进行细致入微地发掘、探讨与选择。

三、让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创造美

1.说话训练创造美

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活动,是语言交际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创造美、表现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地位。言为心声,说话文明,有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辩论。

2.作文训练创造美

作文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能力训练。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读促写,由模仿入手,再逐渐到创造美的境界。讲读课文后,教师可安排同类型体裁、题材的作文训练,还可在讲评作文时,有意识地把学生习作与范文作比较,使学生由此对美与美的创造有真切、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在审美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情思、判明情理这个重要环节,审美过程仍旧是不完全的。因此,语文美育必须注重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审美理解当然也包含理性因素。在审美理解中,由于理性认识蕴含于形象之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就要依据审美认识活动的特点,启发学生对审美形象进行心灵的思考,并用知识、理性去引导,使他们不仅被审美形象所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更能进行理智地冷静地分析与思考,深刻地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正确地鉴别和评价。

五、把握好美育与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进行需要教育者的系统控制,因此,教育者应有美的气质以及对美和美育的良好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的培养,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自己要能真切深入地感受到美,而且要把自己的感受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来,以启发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还要用语言对这些感受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认识美,赏鉴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境界,学生就会心驰神往,兴趣盎然,在提高美的品位、陶冶性情的同时,也乐于读书,进而有了创造的源泉和动力,成为一个追求美、热爱美、享受美的人。

猜你喜欢

理解力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的理解力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160:1
培根《新工具》中“理解力”浅析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加强学校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研训道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