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赏析有法可依

2014-03-21朱友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比较法赏析文章

朱友河

朱友河,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课本中选的文章文质兼美,但在教学中当学生赏读文章时,它们美在哪?却有口说不出。这需要教师适时点拨赏析文章的方法,让学生既能“看好处”更能“说门道”。在教学中笔者运用“置换比较法”“删减比较法”引导学生赏析文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以下教学实例与各位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一、置换比较法、删减比较法给学生提供赏析文章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完美之处能“看好处,说门道”。

比千剑而后识器,较千曲而后知音。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乌中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叠词是《声声慢》的特色。学生欣赏时,对其艺术魅力的感知是比较笼统的,不能清晰地说出。为此我采用置换比较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知。先改为单音节字“寻、冷、凄”。学生认为虽然也能表达作者心情,但显得突兀,没有诗歌语言的美感。再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学生感知到比单音节字表达的形象些。以“寻觅”为例,两个近义词放在一起表达寻找的意思更浓些。在此我引导学生比较“快乐”与“快快乐乐”,学生感知“快快乐乐”一词表达出的快乐程度更高些,即存在程度上的区别。同时“快快乐乐”朗读起来感觉更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声乐之美。再比较“寻寻觅觅”,重叠处有突出强调的意味,寻找的意思表达最浓厚。一番置换对比后,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叠词在诗词创作中独有的形象性、艺术性、音乐性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从“执手相看泪眼”一句更深理解情人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缠绵悱恻,我把“执手”改为“牵手、拉手、握手、挥手”。并让学生分别演示这些动作。分析比较后学生更深体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多情、坚贞与执著。为了让学生理解“竟无语凝噎”一句“情到深处便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让学生替他们开口说些话,然后再与此句比较。学生最后都否定了“珍重”“保重”“相思”“勿忘”等俗言语。高二《唐诗宋词选修》教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一句的赏析,学生已能熟练地运用此法,提高了自己的文学赏析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赏析素养。

《再别康桥》 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其中“彩虹”一词置换为“美丽”。置换后,学生经过比较就可清晰感知到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彩虹”一词除了包含“美丽”的意思外,还包含短暂、是经过风雨的洗礼后才产生的、如在天空中一样可望不可及。此外彩虹还具有形象美(可观可感)、意境美、绘画美于一身。

删减比较法也是赏析文章常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虚词的赏析。有时学生不能感知作者运用的字句独具的匠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此部分删掉再与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就了然于心了。例《虞美人》 (李煜) “小楼昨夜又东风”学生赏析时对“又”多忽视。而本句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恰是此字。作为阶下囚的李煜对物候变化的敏感,对阶下囚生活的厌倦,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对自然永恒人事变迁的叹惋,都是通过“又”字表达的。去掉此字,以上意味全无,只剩下客观的描述。于此处我引导学生用删减比较法赏析以下诗句:

南城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十二月十二日梦游沈氏园亭》陆游)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王安石)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草》白居易)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李清照)

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出现三次。删除其中的两次,再与原文比较。表明文章的思路,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艺术效果学生就容易感知了。

【总结】置换的方法——把文本中的文字置换为其近义词或反义词。

二、置换比较法还可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素养,让学生能对文学作品评优劣、判高下。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 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分量,在实际上是调整思路和情感。”

教师可把课本中的文字置换为因版本不同有争议的文字,让学生评优劣、判高下。

“独自莫凭栏”中“莫”有版本是“暮”字。

参考:“莫”好词人正在凭栏,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了的国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暮”好:正因为暮色茫茫,所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暮色的苍茫与词人心境的凄凉相映相衬,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

《商山早行》 中“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落”与“满”字哪个好?

参考:落叶是动态的,诗人走在山路上,树上的残叶不停地下落,营造出凄凉的意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相符。

“落”字以动态的形式体现凄凉之感,这个动词把原来静态的画面写出动态。动态的场景更能渲染气氛。如新婚时,花瓣是从天空洒下不是铺在地上,飘飘洒洒的花瓣更增添浪漫、热闹的气氛。以此类推落下的槲叶更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落第的诗人此时内心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槲叶满山路”路被落叶遮盖住,更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满山落叶,渲染了肃杀的气氛,体现作者心情的沉重。新旧重叠的槲叶,恰如作者的心情,悲愁淤塞,难以排泄。所以“满”字更好。

三、置换比较赏析法在高考中的实用价值。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如2013高考湖南卷T10(2) 简析首句中“净”字妙处。2013天津卷T14“白苎新袍入嫩凉”“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013福建卷T6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的“绿”字好处。

2012年高考安徽卷T9《最爱东山雨后晴》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两字的妙处。2012湖北卷T14《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藏”“透”二作简要赏析。2012四川卷T12《子规》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11天津卷T14《骤雨》 (1)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赏析。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平时运用置换比较法赏析文章对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总结】动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

抓住了文章中关键的独特语、深义语,进行比较赏析,能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教给学生置换比较法、删减比较法等阅读的赏析方法,既能使课堂丰富多彩,又让学生学会了赏析的方法,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资料: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3页

刘兆波《课堂因生成而灵动》 《中学语文》 2011年第3期第56页

代保民《用“改换”方法,品诗歌语言》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3期第29页

猜你喜欢

比较法赏析文章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