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中承与转的区别

2014-03-21董秀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沙粒牡蛎事例

董秀伟

董秀伟,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上提出起承转合之说。在议论文中,人们把文章的开头提出观点叫起,把跟在观点后面的证明叫承,把承后面的意义转变叫转,把全文的结论叫合。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承后可以再承,如果把提出论点后的承叫一承,那么一承之后,还可以二承三承。“承”后也可以转,可以一转二转三转。那么跟在一承后的内容,是界定为承,还是转呢?这一点有必要加以辨析。

所谓起承转合,指的是意义上的承接或者转变,不是指列举出来的事例。如果在一承后面,再举一个同性质的事例,那仍然是“承”;如果出现意义的转变,那就是运用的“转”。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文章的题目是《苦难成就美丽》,作者首先在文章开头,提出“只有经受苦难,才能成就美丽的中心论点”,接着写道——

在大海,牡蛎打开贝壳等食物。一股潜流将沙粒冲进来,给它带来痛苦,而它却无法将沙粒排出体外,只好分泌液体,将它裹起来。那液体是牡蛎的眼泪。为了洗去沙粒,牡蛎日夜流泪,天长日久,形成圆润的珍珠。这奇异的美丽,不知要用多少眼泪,才能凝成。

在南美,荆棘鸟从离巢开始,便执著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便歇息下来,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尖利的荆棘,流着血唱歌。那甜美的歌喉,令所有声音黯然失色,连云雀也望尘莫及,夜莺也难以望其项背。一曲终了,气绝命陨,以身殉歌。

这两段文字共写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大海里的牡蛎经受了沙粒带来的痛苦,成就了美丽的珍珠,第二个事例是南美洲的荆棘鸟将自己的身子扎在尖锐的荆棘上,成就了美丽的歌声。这里的第一个事例肯定是承,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只有经历苦难,才能成就美丽”的。那么,第二个事例——荆棘鸟的故事,是承还是转呢?

我们说第二个事例,仍然是承,因为是第二个事例,可称为二承,不能是转。因为它和第一个事例一样,仍然是从“是什么”的角度,说明“只有经历苦难,才能成就美丽”这中心论点的,意义没有发生转变。

下面让我们在再看一个例子。

文章的题目是《伤口开出的是花朵》,作者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只有经受艰难困苦的洗礼,才能走向成功。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以后,接着写道——

在沙漠里,猎人骑马穷追大象。一边追逐,一边放枪。大象极尽目力,也找不到隐身的处所。猎人要的是昂贵的长牙,不放弃牙齿,就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不远有株干枯的胡杨,于是它狂奔过去,奋力撞向枯树,摧折两枚长牙,然后急急逃离。它嘴里血在流,眼里泪在流。痛则痛矣,然而取得了保存生命的成功。

老鹰可活70岁。当它40岁时,喙又长又弯,碰到胸膛;爪子老化,无法抓捕;翅膀沉重,难以飞翔。它用喙叩击岩石,使老喙脱落。新喙长出,再用新喙拔掉指甲。新指甲长出,再用新指甲拔掉羽毛。新羽毛长成,它就获得了新生。它这样经历了一次次的痛苦,才完成飞翔的成功。

青蛙产卵河水,经阳光孵化,蝌蚪诞生。它摇曳长长的尾巴,像船桨一样,使身子向前浮游,觅取食物。随着蝌蚪逐渐长大,水中食物难以满足肠胃。只有登陆,才能获得更多美餐。而在陆地,尾巴则是赘疣。为了发展,它忍疼切断了自己的尾巴,获得了在陆地上生活的成功。

在这三段文字中,作者写了三个事例:第一个是大象经历了痛苦,取得了保全性命的成功;老鹰经历了痛苦,取得了飞翔蓝天的成功,小蝌蚪经受断尾的痛苦,取得了在陆地上生活的成功。

这三个事例中,大象的事例是一承,老鹰的事例是二承,小蝌蚪的事例是三承。因为这三个事例都是跟在中心论点后面,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只能经历苦难,才能走向成功的”。

如果我们接着上面的第三个事例,再写下去——

经历苦难能使人走向成功,反之,不经历苦难,往往不能走向成功,甚至会走向失败。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学习上没有吃苦的精神,往往在学业上很难有所成就。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老歌星——李双江,他有个儿子李某,从小就生长在甜蜜生活中,没经过苦难的考验,只是贪图享受,李双江对儿子娇生惯养,致使他在学业没有成功,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这段文字举的第四个事例,李双江儿子李某的事例,是个反面事例。在这个事例前面还有一段话,那就是经历苦难能成就成功,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不经过苦难,就不能成功。这段话表示了意义的转折。因此,我们说这段文字是用的“转”,而不是“承”。

这样看来,分辨承与转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意义——在承之后,意义转向另一个层面,那就是转,意义还停留在原来的层面,那还是承。

猜你喜欢

沙粒牡蛎事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沙粒和水珠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想看山的小沙粒
想看山的小沙粒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