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014-03-21朱云静
朱云静
朱云静,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为记叙文,要求学生能写清楚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鲜明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实的内心情感。其中,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更细致、更真实的凸显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使之深深的烙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从而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人物描写的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资源。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挖掘出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提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写作秘笈。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容貌、体态、服饰、神态等) 的描写。每个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又更使人物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 抓住显著特征
《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简洁、生动的外貌描写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帮,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无比特殊的人物。
(二) 善于运用修辞
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或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故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外面描写,运用“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个形象的比喻勾勒出了杨二嫂的外貌特征,透露出她尖酸刻薄的性格,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 反复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有时一次描写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在文中不同的地方多次描绘,反复予以强化,给人以深刻印象。如《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远处观察: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近处观察: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很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镜头: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从远处观察、近处观察、特写镜头的角度逐层强化鲁迅的外貌特征,突出他“瘦而又精神抖擞”的外貌特征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由外貌触及人物的本质、灵魂,切忌面面俱到。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一) 符合身份性格
如《孔乙己》中的描写: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跌断,跌,跌……”
这些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活活刻画出孔乙己迂腐、麻木、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二) 符合场合情境
马卡连科说:“对话永远不应该成为废话。”要写出人物在特定场景下所说的特定的话,要符合人物性格。
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对话描写生动刻画了沙皇走狗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我们来看他对肇事者“小狗”的六次不同的判定:
“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你呢?”
“将军家的都是名贵纯种的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不,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是我找到,派人送上的……”
“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小狗还真不赖,怪伶俐的……”
人物语言不停地“变色”,时而痛骂小狗是“下贱胚子”,时而又夸小狗“伶俐”,前后矛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可笑可憎的性格特点,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一) 慢写细微动作
抓住典型性的动作,进行细微描写,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
如《背影》中的动作描写: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此处对父亲“爬月台”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仿佛是慢镜头式的推放。用“攀、缩、倾”几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过程,写出了一位中年父亲的艰难与辛酸,字里行间渗透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二) 准确选用动词
要生动的写出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选择准确的动词非常重要。
如《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的动作描写: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
动词“攥”写出屠户见财心喜的心理,“舒”是他假意推让的动作,一“攥”一“舒”生动刻画屠户的口是心非;“缩”和“揣”的动作非常之快,逼真地写出他在得知范进是真心相送后的贪婪之态。这几个准确而形象的动词便将他那贪婪又虚伪的小市民形象描绘得真实而深刻。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贵在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一) 展现内心波澜
我们来看小说《窗》中对那个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描写:
“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这段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地写出了那个不靠窗病人内心的波澜,写出他心理失衡的状态,以至于后来靠窗病人生命危急的时刻,他竟然纹丝不动的看着,见死不救。甚至仍然在想:他凭什么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心理描写层层深入,真实的刻画出不靠窗病人卑劣、丑恶、冷酷的灵魂,令人发指。
(二) 巧借景物衬托
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具体情境下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或者品质。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第一段景物描写轻快明朗,烘托“我们一家人”欢快的心情,从而衬托出“我们”对发了财的“于勒叔叔”满怀希望的心理;后一段景物描写则给人阴郁沉重之感,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犹如“阴影”一般笼罩在“我们”心头,衬托出“我们”失望、沮丧的心理。
再如《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处景物描写写出小弗朗士欢快的心情,衬托了小弗朗士贪玩、不懂事的性格,为下文写最后一课带给他的强烈震撼作了很好的铺垫。
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细细品味、揣摩,在写作中借鉴、模仿这些人物描写的技巧。如果我们能用慧眼去观察,用慧心去感受,用慧笔去描摹,那么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将更加鲜明,我们的文章将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