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

2014-03-21李晋湖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机制服务项目公益性

文/ 李晋湖

湖北省编办副主任

湖北是农业大省。农村税费改革后,面对着解决“三农”问题和财政困难的双重压力。从2005年开始,在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逐步建立了农技、农机、畜牧、文体、广电、计生等新型服务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存量改革(转换体制机制)与增量发展(以钱养事)并举的新路径。

一、改革管理体制。乡镇原有的“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转制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服务组织(民办非企业),所有人员退出事业编制序列,脱离财政供养关系。各转制单位对照与政府签订的公益性服务项目合同,因事设岗、以岗定酬,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截至2006年底,转制单位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的有5590个,占94.9%;在工商部门登记为企业的近300个,占5.1%。全省共有79137人退出事业编制序列,其中38602人办理了一次性买断手续,占48.7%。

二、建立“以钱养事”模式。明确县(市、区)、乡镇政府是提供农村社会公益服务的责任主体,负责确定项目、提供经费、组织实施。按照“财政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办法,农村公益性服务可以向转制后的企业或服务组织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向有资质的各类服务实体和个人购买。每年由乡镇政府和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对服务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既考核完成服务项目的数量,也考核完成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以接受服务对象的签字凭证为客观依据。

三、完善配套政策。县级财政将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经费按照部门预算要求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农村公益性事业的财政投入,并分解落实到具体服务项目。省级财政每年筹措一定的资金,对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乡镇“以奖代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动物防疫、计划生育、文化体育、防汛抗旱等乡镇公益性事业。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事业编制管理后,财力有条件的地方允许对自愿置换身份的人员按政策发放补偿金。对自谋职业的分流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比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 图为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文体协会(文化站)

通过建立新机制,财政把过去拨付的人头经费和业务经费变成购买服务的项目经费,实现了从“养人”到“养事”的转变,精简了机构和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提高了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有益尝试。从运行几年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购买范围小,主要集中在农村公益性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不够,承接主体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元参与、多元竞争的格局等,亟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新机制服务项目公益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重在建立新机制
新机制 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