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2014-03-20陈欣,姜宏
陈 欣,姜 宏
(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12032;2.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江苏苏州 215009)
龚正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陈 欣1,姜 宏2
(1.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12032;2.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江苏苏州 215009)
龚正丰认为湿热瘀血夹杂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机,提出采用清热活血利湿之法分期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自拟通络解毒汤,临床效果显著。
强制性脊柱炎;清热;活血;利湿;通络解毒汤;龚正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难治疾病[1],我国AS的患病率在0.35%左右,青年男性多见[2]。其发病隐匿,临床易被误诊,病程缠绵,具有致残性[3]。龚正丰是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从“湿热瘀血”论治AS,自拟通络解毒汤,清热活血利湿,急性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慢性期能延缓疼痛的发作频率,整体上能改善脊柱的活动度,降低致残率。兹将其治疗AS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肾虚为致病之本 本病发病部位首起腰骶部、脊背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气充实,化生有源,骨壮髓坚。《素问》云:“病在骨,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督脉夹脊抵腰中,行于背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若邪气客于督脉,肾精不化,则脊强反折,不能屈伸。
1.2 湿热瘀血夹杂为标 《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肾精充盈、脾胃运化,气血得以化生,机体得养。《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风、寒、湿气客于皮,入于络,注入经,舍于脏腑,邪侵入机体,合而为痹。筋脉、气血痹阻不通,日久郁而化热成毒,湿热毒邪久恋,气血不行,瘀血痹阻经络、壅滞筋脉,病邪客于骨骱,胶着不去,导致关节肿痛,骨质破坏,腰脊疼痛、僵硬,翻转不利,出现“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象。故认为肾虚为致病之本,湿热瘀血夹杂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的病机。
2 临床治疗特点
2.1 分期论治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在不同阶段抓住主证,做到方证合宜。湿热痹阻、瘀血阻络是AS的主证,龚师自拟“通络解毒汤”清热活血利湿,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用药。急性期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益气活血;慢性期予以清热活血兼顾补益脾肾调养。中医治疗遵循三因制宜,分期论治还需分季节治疗。江南之地多湿,尤其是黄梅期湿热较重,秋冬季多寒湿。湿热、寒湿之邪诱发或者加重病情,致使周身不适,腰背痠痛,僵硬加重。故分季节治疗于每年黄梅、入冬之际提前给予中药干预,入梅季节提前清热利湿治疗,冬至给予健脾温肾化湿膏方调理。故分期论治在急性期连续服药干预病情,在病情稳定之时治未病,阶段服药预防复发,连续服药与阶段用药相结合,汤药与丸散、膏方结合,标本兼顾,未病先防。
2.2 综合治疗 AS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出现药物毒性的蓄积反应,综合治疗能减毒增效。湿邪为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要改善居住条件,保持居所日光充足,干燥通风,经常翻晒被褥。患者服药期间需要忌口,对患者忌口太严,长年累月,反而会影响营养的平衡吸收,因此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必要时尝试使用药膳代替药物治疗。很多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使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药膳的重点就是顾护脾胃。
长期门诊治疗,久病不愈,患者易于精神抑郁,或者情绪容易激动,或者悲观消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喜怒不节,易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失常可导致气机运行障碍,痰瘀诸邪化生。因此,龚师强调要身心同治,“治病要治心,医病先医心”,开展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树立信心。对疾病不重视的患者,龚师则用“怒言”告知AS的致残性;对恐惧忧虑的患者,则用“和颜”鼓励其信心。同时创建QQ交流群,搭建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起到“抱团取暖”,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的作用。
培养患者科学锻炼的意识,增强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也是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促进人体气血流通,使机体达到骨正筋柔的状态。早期AS患者通过体育锻炼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度,克服晨僵;中期患者应加强中轴关节的运动治疗,可根据不同受累部位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方案;晚期患者通过功能锻炼可减轻关节挛缩,控制症状,防止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
能。体育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保持关节及周围韧带的灵活性,维持中轴的动静力平衡,增加免疫力,降低关节损害。总之AS不是由单一因素导致,分期论治和综合治疗相结合才能提高AS的疗效。
3 遣方用药特点
因湿热痹阻、瘀血阻络是AS的主要病机,龚师自拟通络解毒汤,以清热利湿、益气活血。通络解毒汤基本组成:知母、当归各10g,生地黄、生黄芪、白花蛇舌草、虎杖、龙葵、土茯苓、青风藤、鸡血藤各15 g,红景天20g。急性发作期,患者关节疼痛难忍,加蜂房10g,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各6g,同时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甚至糖皮质激素控制关节炎症。慢性期主要以治本和防复发为主,治宜补肝肾,充督脉,强筋骨,加淫羊藿、杜仲、补骨脂、鹿角霜各10g。江南之地黄梅季节,闷热潮湿,故在黄梅天之前预防性指导用药,方中适量加藿香、佩兰、苍术之类。遵叶天士“宿邪宜缓攻”(《临证指南医案·痹》)之旨,冬至辅以膏方调理。
本方中生地黄、知母清热凉血滋阴,生黄芪补气行气血,当归养血活血止痛,四药共奏清热益气、活血养血之功,又可防风药太过燥伤津液。佐以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利湿解毒;因藤能入络,络能通脉,故青风藤在AS急性期对晨僵有一定的疗效[4],鸡血藤活血化瘀,于清热解毒处方中加入适量活血化瘀药,可加速病灶的消除,明显提高抗炎功效[5],方中青风藤、鸡血藤引诸药直达病所。土茯苓专攻解毒,利小便除湿,用于热毒疮痈,能增强虎杖治疗因湿热引起的血沉加快[6]。由于患者多需长时期服药,故宜选用和缓之法,不宜重用搜风走窜之剂。龚师强调遣方用药要四诊合参,用药不必拘泥于成方,要吸收接纳现代药理学在治疗风湿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7-8]。
4 验案举隅
患者姚某,男,19岁,学生,腰部反复疼痛1年余,2011年3月8日就诊。患者已确诊为AS 1年,近日腰背部酸楚疼痛加重,夜间尤甚,腰部板滞,活动不利,晨僵持续1h,纳食差,睡眠差,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体格检查:双侧“4”字试验(+),双侧髋关节外旋受限,实验室检查:HLA-B27(+)。X线摄片示腰部生理弧度消失,右侧骶髂关节边缘模糊,左侧骶髂关节边缘增生,密度增高。CT示双侧骶髂关节炎。西医诊断:AS;中医诊断:骨痹(湿热痹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止痛,方选通络解毒汤加减。通络解毒汤加茯苓15g,威灵仙、蜂房各10g,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各6g。14剂。2011年3月29日二诊:腰背部酸楚可忍受,髋部疼痛,晨僵1h,胃纳减少,舌红,苔腻,脉弦。前方加苍术、白术各10g,厚朴6g。14剂。2011年4月26日三诊:腰髋部疼痛减轻,夜间寐安,晨僵消失,久坐、久卧腰部酸楚,胃纳差,大便不成形,舌红苔厚,脉弦。继续通络解毒汤去桂枝、茯苓、威灵仙、苍术、白术,加土茯苓、薏苡仁、蛇床子各15g,制南星、白芥子、地龙、全蝎、生甘草各6g。配合雷尼替丁口服,每日2次,每次0.15g。服药1个月后复诊,病情稳定,继续服药1个月。
按 此案证属湿热痹阻,治以通络解毒汤清热利湿。久病、久痛必有瘀,清热利湿之中予以活血化瘀止痛。早期以疼痛为重,予以通络、祛风湿止痛。疼痛缓解后予虫类药物蠲痹通络。适当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固护脾胃。顽疾缓治,应制定长期预防、间断治疗的方案。黄梅多湿热之邪,于每年黄梅季节前复诊予以芳香化湿、健脾利湿之药防止复发及病情加重;冬至前服用膏方调理。同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增强肢体灵活性,防止肢体功能性残疾。2013年11月10日随访,患者无腰背部不适,无晨僵,纳食尚可,睡眠佳,大便、小便正常。体格检查:双侧“4”字(±),弯腰指地距离5cm,腰椎伸展20°,髋关节屈曲110°。
5 结语
龚师治病遵循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强调身心同治,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重视综合治疗,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运用清热活血利湿之通络解毒汤,缓解AS活动期疼痛症状,延缓骨质破坏,在提升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通络解毒汤临床疗效显著,但是缺乏对疾病终点结局的观察,也缺乏其阻逆骨侵蚀的临床证据,尤其是缺乏远期疗效评价的证据。这些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杂志,2005,4(9):19-21.
[2]吴东海,王国春,马丽,等.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8-269.
[3]李坚,李满意,娄玉钤.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6-10.
[4]潘照斌,李棐朝,廖月娥,等.簇花清风藤醇提物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61-62.
[5]高立群.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7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143-1144.
[6]李强,夏晓晖,雷海民,等.虎杖功效成分组研究Ⅴ:血沉沉降速率谱效关系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5):63-65.
[7]刘宏潇.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及抗骨化作用实验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8]卞华,冯兴华,胡久略,等.补肾活血方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RANKL/OPG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1):55-57.
R593.23
A
10.3969/j.issn.2095-7246.2014.02.018
2013-12-12)
陈欣(1986-),男,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