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美是情感美——谈语文教师的情感

2014-03-20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歌妓感情笔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财经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3)

语文是文化基础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所选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好的文章是为情而造的,语文美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情感之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他认为情是文章的根本,只有有了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教师就应将精力集中在“情感”上。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增加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使语文教学走向美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情感美当中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积淀于课堂前

想一想:一个不热爱读书的语文老师,怎么去要求他的学生热爱读书呢?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勤于读书,勤于做读书笔记。无论多忙都要读书。时间长了,便积淀了自身的文化底蕴,成为具有书香气质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会变得精彩而富有情趣。

读什么?读《唐诗》《宋词》《元曲》,读莫言余秋雨周国平,读教育理论书籍,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读书,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拓展文化视野。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高度,才有教学的广度。教师必须跟随文明的脚步,放眼“四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我们要关注生活本身,要培养多个方面的情感,听歌曲,看电影,有更多人文情怀去感受大自然。一个生活乏味,情趣不多,心灵缺乏阳光的教师,是难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时事,例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钓鱼岛纷争、中日关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公益广告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这些“事件”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的情感教育就会由空中楼阁变成脚踏实地。

笔者讲授《雨霖铃》,向学生介绍作者柳永时多次提到了歌妓。例如: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经常跟歌妓、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妓女这个词语并不好听,讲完这些时笔者脑中迅速有了一个想法,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怎么看“歌妓”这群人?为什么很多古典文学作品都同情并赞美她们?学生若有所思,笔者接着说古代的歌妓有卖艺卖身和卖艺但不卖身之分,我们对她们的态度应该是同情,因为很多歌妓沦落风尘中饱尝了人世间的艰辛。学生点头表示同意。笔者又提到《金陵十三钗》中的十三个女子,她们年轻美丽,内心善良崇高。学生被感动了,笔者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没想到看过的一场电影在教学中帮了大忙。

二、行走于课堂间

(一)带表情朗读,让学生听到情感

课堂上,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朗读教材书面语言的声音。教师的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朗读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重要言语形式。现在很多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需要提高。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教师虽不能具备播音员那样标准的普通话,但可以通过自身的朗读传达文章的意蕴、意趣,传达情感、精神等内在的东西,藉以熏陶感染学生。

多年前,当笔者初登讲台时,经常搜集资料,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有一次,在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之余,把备课的工作带到了家中。当笔者写完教案,小声地读着课文时,旁边坐着的父亲要求读给他听。读完了一段,父亲评价:不行,没有感情。又读了一遍,父亲仍说没有什么感情。这个小插曲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它比领导的听课点评还直接,比同行的恭维和批评更真实。从此,笔者不敢忘记,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提高朗读水平,至少是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讲课。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敢于通过朗读来传递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到语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在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语调的重要性,善于通过语调表达情感。

(二)带表情授课,让课堂充满情感

众所周知,在交往活动中人们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其作用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一方的情感状态必然会影响另一方的情感状态,并同时受另一方情感状态的影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不仅传递知识信息,而且还会交流情感。

研究表明:教师课堂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情绪特别是表情的作用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将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如不愉快、对现实的不满、挫折带入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要时刻不忘“我是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做一个有感染力的人。

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面部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眼神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当鼓励学生时,老师为什么不点头赞许,投给他微笑?当批评学生时,老师为什么不先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他,用严厉的眼光震摄他呢?要知道人们交流的手段不只有语言,师生之间亦是如此。

同时,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不同情感的有效表现。例如高兴时“满脸堆笑”,紧张时“张口结舌”,生气时“疾言厉色”等,这些情绪都是通过口部肌肉表现的。在笔者的班上,有一个男生很调皮,学习不怎么样,经常讲话,无形中影响了课堂纪律。所以笔者看到他时眼神都是掠过的,不大笑脸相迎。新学期,他上课似乎不怎么讲话了,看来“收敛”了不少,课间笔者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时,他还主动来到旁边,告诉笔者他这次作业做得很认真。其实他这是在主动示好。此后笔者看到他时“满脸堆笑”,在课堂上也会喊他回答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他很认真地回答后,会适时鼓励他,不知不觉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上他是一个很会主动给予情感反馈、调动课堂气氛的关键人物。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讲完一个知识点或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留心学生的表情,当发现有的学生一脸茫然时,会询问他是否有疑惑。讲课的过程中,笔者会突然袭击,叫起那个看似神情呆滞的学生,微笑着要求他重复问题。当有学生悄悄讲话时,会提请他来回答问题。当有学生交头接耳时,会有意识地提高或降低讲课的声音,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不和谐。

(三)以情育人,让学生悟到情感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名言提醒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酝酿感情,如春风细雨一般地“润物细无声”,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点,把自己的感情与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教师就像一名导演兼演员,要随时随地监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感情。有次在课堂上,一位学生因为睡觉被笔者喊起来,要其站一会儿,提提神,不想睡觉了就坐下。这位学生也接受了这种管理,一直站着。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还是站着,是因为对笔者有些对立情绪。这时笔者忍着尴尬,对他说如果你想站就继续站着,不困了就坐下认真听课,他终于坐下了。作为教师,应是一位严师,兼任慈母,以情育人。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违反纪律,笔者不再像初为人师时那样训斥学生,而是提醒他们,父母供他们上学不易。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育人效果当然是事半功倍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一位成功的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是啊,要上好一次语文课,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精力来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情感水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我们付出真情,才使文本的情和师生的情融为一体,我们的学生就必定能够走进情切意浓的课文中,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将充满情意。

[1]费小琳.情感美——语文的魅力[EB/OL].http://www.wb133.com/jiaos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4326,2013-04-25.

[2]谢丽燕.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美[EB/OL].http://blog.163.com/xieliyan99@126/blog/static/73689954201010291043 44775,2010-11-29.

[3]李功连.论语文教师课堂表情的缺失及重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吕春燕.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歌妓感情笔者
老师,别走……
近二十年歌妓与唐宋词关系研究述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带着感情
浅谈柳永词中的新女性形象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